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中“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普遍。然而,文化基础是中职生今后人生发展的根本。所以,在中职语文课教学中要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力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而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围绕如何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旨在满足学生的内需。
关键词:中职语文;以生为本;教学;专业;内需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然而,中职生的思维是敏捷的,并且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动手操作能力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性也很强,他们同样有强烈的欲望去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 结合专业教学,体现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智能应用的领域各不相同,并没有优劣之分和轻重之别。”中职生学习着不同的专业,他们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取向都不尽相同。专业之间的整体性和不同专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语文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如:文秘类、语言学类、旅游类,翻译类和师范等这些专业的学生,通常情况下语文基础都不错,與工程类、电子电工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语文能力和基础都更胜一筹。多元化的智能教学主要强调即使每个学生在智能方面都有差异性,但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以此为基础,老师会发现大多数中职生并不是所谓的差生,他们都只是拥有不同的智能,学生都有属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优势。因此,老师不能绝对肯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师范类学生差,他们只是有不同的智能罢了。中职教学中,老师要用适当地教学方法,给学生机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智能特点。
二、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就是创建与教材相统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感官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地理解。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周瑜的视频和《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营造了浓厚的气氛后,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东汉末年的特殊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紧接着老师可以朗诵这首诗,调动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体验。中职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安排的,这些文章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魅力。老师要想淋漓尽致地展现文章的魅力,必须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阅读文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课堂上的情景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 实施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纽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合作完成一个学习项目。这种方法的主体者是学生,老师为主导者,并以努力让每个学生通过完成一个项目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的整合为教学活动中心,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祝福》时,老师必须给学生明确规定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寻找答案。首先,把班级分成多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让他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去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以某一组为例,这一组主要是分析祥林嫂这一主人公的形象,当小组内确定分工之后,有同学会在分析文章时找到关键句,最后一起修改整合祥林嫂的悲痛经历。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为了最好的答案而努力,每个成员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小组的拖油瓶,都会尽最大地努力完成任务。老师要给学生们展现他们成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分析总结的能力。
四、 利用问题引思,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利用问题开展教学是教师教学的艺术。同时,学生也要善于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每一个问题的产生就代表学生在思考,而只有学生的思考才可以切中要害,才可以把教学的重难点都会融入了既定目标中,才可以呈现知识的精髓。学生对问题思考时,不经意间会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这是有效地教学方法。教学中的目标,重难点,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威慑和压力,但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认真思考时,会在不经意间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学生读起来不禁会感受到一中凄婉之情。这首词诗人先从优美的语言开始提问,以尾句展现愁思之情贯穿其中。教师不妨提出这样的问题:“概括或从词中找到一些关键词,去描述词人的内心世界?”“词起时的问与词末时的答有什么关联的地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都联系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梳理这些问题也就是寻找一条路径读懂这首诗。这些问题与诗的主题密切相关,可以让学生顺藤摸瓜根据这些问题感知诗中的内涵。
综合上述,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挖掘。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参考文献:
[1]李梁.以生为本,实现中职语文创新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26).
[2]倪燕燕.职业学校语文教育定位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9).
[3]赵凌云.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7(07).
作者简介:
朱真彬,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中职语文;以生为本;教学;专业;内需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然而,中职生的思维是敏捷的,并且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动手操作能力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性也很强,他们同样有强烈的欲望去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 结合专业教学,体现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智能应用的领域各不相同,并没有优劣之分和轻重之别。”中职生学习着不同的专业,他们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取向都不尽相同。专业之间的整体性和不同专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语文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如:文秘类、语言学类、旅游类,翻译类和师范等这些专业的学生,通常情况下语文基础都不错,與工程类、电子电工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语文能力和基础都更胜一筹。多元化的智能教学主要强调即使每个学生在智能方面都有差异性,但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以此为基础,老师会发现大多数中职生并不是所谓的差生,他们都只是拥有不同的智能,学生都有属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优势。因此,老师不能绝对肯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师范类学生差,他们只是有不同的智能罢了。中职教学中,老师要用适当地教学方法,给学生机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智能特点。
二、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就是创建与教材相统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感官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地理解。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周瑜的视频和《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营造了浓厚的气氛后,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东汉末年的特殊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紧接着老师可以朗诵这首诗,调动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体验。中职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安排的,这些文章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魅力。老师要想淋漓尽致地展现文章的魅力,必须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阅读文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课堂上的情景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 实施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纽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合作完成一个学习项目。这种方法的主体者是学生,老师为主导者,并以努力让每个学生通过完成一个项目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的整合为教学活动中心,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祝福》时,老师必须给学生明确规定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寻找答案。首先,把班级分成多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让他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去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以某一组为例,这一组主要是分析祥林嫂这一主人公的形象,当小组内确定分工之后,有同学会在分析文章时找到关键句,最后一起修改整合祥林嫂的悲痛经历。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为了最好的答案而努力,每个成员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小组的拖油瓶,都会尽最大地努力完成任务。老师要给学生们展现他们成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分析总结的能力。
四、 利用问题引思,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利用问题开展教学是教师教学的艺术。同时,学生也要善于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每一个问题的产生就代表学生在思考,而只有学生的思考才可以切中要害,才可以把教学的重难点都会融入了既定目标中,才可以呈现知识的精髓。学生对问题思考时,不经意间会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这是有效地教学方法。教学中的目标,重难点,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威慑和压力,但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认真思考时,会在不经意间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学生读起来不禁会感受到一中凄婉之情。这首词诗人先从优美的语言开始提问,以尾句展现愁思之情贯穿其中。教师不妨提出这样的问题:“概括或从词中找到一些关键词,去描述词人的内心世界?”“词起时的问与词末时的答有什么关联的地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都联系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梳理这些问题也就是寻找一条路径读懂这首诗。这些问题与诗的主题密切相关,可以让学生顺藤摸瓜根据这些问题感知诗中的内涵。
综合上述,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挖掘。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参考文献:
[1]李梁.以生为本,实现中职语文创新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26).
[2]倪燕燕.职业学校语文教育定位刍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9).
[3]赵凌云.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7(07).
作者简介:
朱真彬,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