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疵不可与交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pe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被世世代代人们津津乐道的文人趣事,虽然带有调侃的意味,但是他们的这些嗜好和缺点,不但无损于他们的道德操守,相反,往往还是人格坚守的一个手段,一种智慧。
  追求完美是所有人的本能,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这是他对君子提出的九条要求,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君子的九个标准。所谓“九思”,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如果能做到这些的话,那就是一名君子,是一名“完人”。
  “君子”这个概念在孔子的心目中有着很重的分量。《论语》二十篇,篇篇皆讲“君子”,有关“君子”理想人格的描述就达百余次之多。如:“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等等。
  在孔子的时代,“君子”有着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统治者,二是指兼具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的人中楷模。这两种含义在《论语》中虽都出现,但更多的还是后一个含义。在孔子看来,“君子”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他不遗余力地宣扬君子风范,希望实现一个“尊尊、亲亲”的和谐的理想社会。
  孔子极力劝人向上,做一名完美的君子,可是明末文人张岱却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陶庵梦忆》)清代的张潮在《幽梦影》里也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明代袁宏道说得更绝对:“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袁宏道《瓶史·好事》)按照他们的观点,人不能太完美,必须有点小毛病、小瑕疵,否则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都不值得交往了。这跟圣人的教诲岂不是背道而驰吗?
  其实不然。孔子所谈,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可是这些标准实在难以企及,所以数千年来能够被称为“君子”的人屈指可数。无论到何时,占据绝大多数的肯定是有这样那样瑕疵的凡人。反过来讲,一个人如果真的十全十美,超凡脱俗,用庄子的话说“畸于人而侔于天”,这样的人也有点可怕了。如果所有人都成了“君子”,恐怕这个世界也少了好多乐趣。
  “癖”也好,“疵”也好,大抵是指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前者是积久成瘾的喜好;后者多指缺点和毛病。癖和疵,意味着执着,意味着真实。张岱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癖好、没有一点瑕疵,那么是不可交往的,因为他没有深情、没有真气。细细想来,确有几分道理。君子固然可敬,却不可亲。
  中国古代很多文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怪癖,他们怪诞的行为在当时就传为笑谈,并被同时代或后世的文人写入书中,“流芳百世”。也有不少较有个性的文人,不愿受礼教束缚,成心要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行为。这些文人的行为和怪癖,往往不为当世所理解,甚至遭到排斥和非议。但是隔过千百年的历史尘埃看过去,正是他们身上的那些小瑕疵、小缺点,使他们具有特别的可爱之处。
  比如洁癖。元代画家倪瓒(云林)的“性好洁”已广为人知。最近翻了一些闲书,才知道原来古代以“好洁”闻名的并非只有云林一个人,很多文人都因好洁而“青史留名”。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唐人冯贽《云仙杂记》中有一篇《王维居辋川地不容尘》:“王维居辋川,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王维的辋川别业当时就是一处名胜,他在此做了不少好诗。比如那首有名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人在这所别业中豢养了多名园丁负责洒扫,并由两个童子专司做扫帚,居然都时常来不及。宋代书法家米芾,每天要洗几十次手。他最喜欢砚台,一次皇上赐他一方瑶池砚,他请苏东坡观赏。东坡曰:“此砚虽好,未知发墨何如?”就蘸着口水磨墨。米芾当场变脸大骂:“胡子坏吾砚矣!”干脆把砚台送给了东坡。清朝人邵僧弥,每天擦帽子,擦鞋子,擦砚台,不厌其烦,“虽僮仆患苦,妻子窃骂,不为意也”。清中期雍正时代文人汪积山,文采斐然,诗写得很好,但他因为嫌考场脏,宁可舍弃功名也不去考试。
  有以“好洁”闻名的,也有“不洁”到极致的。魏晋的嵇康是个公认的美男子,却从不讲究个人卫生,因此身上常长出许多虱子。王安石不拘小节,衣着邋遢,《宋史》称其“衣垢不浣,面垢不洗”。《石林燕语》载:“王荆公性不喜修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敝,亦不浣洗。”一次上朝,身上的虱子从领子里爬出来,顺着胡须往上爬,把皇上逗得哈哈大笑。因为脸黑,仆人以为其患病,请来医生,医生看了说:“此垢污,非疾也。”近代学人章太炎也以不讲卫生而出名,三个月不洗澡,衣服也不换,身上长有虱子,指甲里污迹斑斑。章太炎还爱骂人,别人只能听之任之,不能答之,更不能附和,否则就要打人。
  在各种牲畜中,驴叫的声音算是比较难听的,可是偏偏有人喜欢听,喜欢学,并因此而青史留名。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平生喜欢听驴叫,时常以学驴叫自娱自乐。所以,王粲去世之后,曹丕在他的葬礼上提议大家一起学驴叫为他送行。《世说新语》中是这样记载的:“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这起历史上最滑稽最搞笑的驴叫送葬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西晋诗人孙楚(字子荆),也是一个喜欢学驴叫的人。孙楚和王济(字武子)是好朋友。王济死后,孙楚前去吊唁,当着众多名士的面抚尸痛哭,引得大家都跟着落泪。孙楚悲伤地说,你生前不是喜欢听我学驴叫吗?我再给你学一次。说罢,他真的学起了驴叫,引得众宾客破涕为笑。谁知孙楚却一板脸,说,你们都活着,竟然让这样的人死了!“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世说新语·伤逝》)
  魏晋时期的文人大都怪诞率性,放浪形骸。王粲、孙楚二人性格孤傲狂放、桀骜不驯,喜欢学驴叫,一点也不奇怪。他们借学驴叫排遣内心的郁结之气,表达对怀才不遇的不满;他们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对好友的思念之情。王安石在《驴二首》中写道:“力侔龙象或难堪,唇比仙人亦未惭。临路长鸣有真意,盘山弟子久同参。”王粲与孙楚模仿驴叫,倒是让我们感受到了魏晋文人率真的一面。正如袁宏道所说:“嵇康之锻也,武子之马也,陆羽之茶也,米颠之石也,倪云林之洁也,皆以癖而寄其块垒俊逸之气者也。”
  当然,所谓的“癖”或“疵”,只是指习性上的小毛病、小瑕疵而已,绝对不是人格缺陷或道德缺失。如果一个人人格卑劣,品质低下,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只会更加令人憎恶。那些被世世代代人们津津乐道的文人趣事,虽然带有调侃的意味,但是他们的这些嗜好和缺点,不但无损于他们的道德操守,相反,往往还是人格坚守的一个手段,一种智慧。比如倪云林,不畏强权,坚决不为“王门画师”,他的“好洁”,有几分是真,又有几分是假?“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怀才不遇,只能以学驴叫自遣;宣称“人无疵不可与交”的张岱,明朝亡后,“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断炊,宁死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他们不但艺文成就出众,而且道德操守令人尊敬。所以說,“人无癖不可与交”“人无疵不可与交”,与孔子提倡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无友不如己者”,是并不矛盾的。
  其实,世间并没有绝对的完美,所谓的完美不过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总是多多少少会有些小遗憾。正是这些小缺陷、小遗憾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对别人的缺点、毛病应该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
  编辑:耿凤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食离不开厨房。旧时,农村做饭的房子不叫“厨房”,也称不起厨房,叫“饭屋”或是“饭棚”。因为那是一间简陋的草房,门口是木门,窗棂为竖条,有的干脆就没镶门窗。不知多少年被烟火熏烤,早就看不清墙皮的本来面貌,四壁与房顶黑得要命,大声咳嗽一声,就能掉下灰尘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俺娘就在这样的饭屋里烧灶做饭,我家“三代人的厨房”故事,就从我小时候开始讲述吧——   我家的饭屋在四合院
【摘 要】 随着近些年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逐渐走出沉闷的阴影,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历史故事的使用。历史故事当中不仅承载了一定的历史元素,同时暗含故事的优势,能够改善理论性历史知识的枯燥和乏味,让学生萌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优化历史教学谈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高中历史;历史故事;运用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增长历史知识储备量
姓名:蒋靖 (Eddie Jiang)   职位:葛兰素史克(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处方药人力资源总监,先后在百事食品、汉高、联合利华、葛兰素史克等《财富》500强的欧美公司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职场年龄:16年  自己的一个好习惯:把握一切机会学习各种新的知识。  给职场人的一句话:职场如造楼,快不见得是好事,更重要的是从地基到每一层都要坚实。这样才能保证当暴风来临时自己能够屹立不倒,而且最终能成
【摘 要】 与人为善是亘古以来的交往之道,教育中同样如此,师生之间也需要“和善”的交流。本文从教师的耐心、教师的交流方式以及教师的语言艺术等层面研究了具体的班级管理办法,意在使每个班主任都能尊重自己的学生,都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和善;小学生;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构建在班主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不会信任自己的教师,而教师也无法从
【摘 要】 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断在中高考中增加阅读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要重视这一内容,深化新型教学方式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改之后,推出了个性化阅读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深度理解文章,进而提高学生解读文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接下来的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中出现许多小说文本,教师要深度挖掘文中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才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摘 要】 器材是体育教学中的“助手”,器材的灵动应用,能够为原本沉闷的体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传统体育课堂在器材的灵活使用中彰显新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器材的有效使用,让学生基于器材的应用体味体育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 体育器材;小学体育;自制器材  体育器材是指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帮助教师实现教育价值的辅助物品,能够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保障学生的练习兴趣,将体育学科的教学带到一个新的
贾平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废都》《商州》《古炉》等21部,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天狗》等21部,著有散文集《心迹》《静水深流》《走虫》《走山东》等24部。贾平凹先生书画造诣亦特别深厚,著有《贾平凹书画集》等。  一  贾平凹先生的书画,很粗,很糙。有笔法吗?我听到很多专业书画家对此嗤之以鼻,他自己也说“我最清楚不过,我的书法是缺乏基本训练”“从没有临过碑
【摘 要】 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看似和教学工作无关,实则是学校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好妥善的各项后勤管理工作,教师才能安心在课堂上讲课,学生才能舒适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本文首先介绍了后勤工作在小学管理中的意义,然后就如何做好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展开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小学;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  一、小学后勤工作的意义  1.后勤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后勤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
沿着滇缅公路向西南行,出昆明,过楚雄、大理,后翻越高耸入云刀削壁立的高黎贡山,跨过奔腾咆哮气势磅礴的怒江大峡谷,在感叹这地势险恶时,眼前却不经意地出现一座温柔的小城——腾冲。而和顺,位于县城西南4公里处。  和顺古名阳温暾,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改为“和顺”。古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成千幢粉墙黛瓦的民居鳞次栉比,渐次递升,绵
前线推回的独轮车  因长期失业而昏睡了数十年  这一觉醒来它变得更加紧张  给战士们的粮食怎么还没凑齐  过冬的棉衣也该准备了  为什么没人喊醒我  误了戰事,就是误了人类的和平  它不知道血与泪的历史已经过去  它只知道全民抗战才能升起五星红旗  清楚地记得邻居一家去了前线  主人的丈夫是党员,早早去了前线  后来大儿子也去了前线  主人没日没夜地凑粮食,赶做棉衣  还不一定穿在谁身上呢  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