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培养内涵、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类招生培养在国内高校发展迅速,其中蕴含“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符,有助于培养新型人才,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在自主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根据国内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现状,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大类招生培养的实践,分析大类培养的内涵和目前的现实困境,提出在通识教育改革、管理模式调整、项目牵引的本科生导师制、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解困建议。
  [关键词]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专业分流;通识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西北工业大学发展战略研究基金项目“大类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改革探索”(2020FZY05)
  [作者简介] 李 查(198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其他文献
选取安徽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共400处和省级传统村落736处,应用最邻近指数法、不平衡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等方法,研究对比了省级和国家级传统村落在省域层面上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呈现核心边缘型,省域的分布呈现由南向北的明显阶梯状的差异,分布重心主要集中在皖南;市县层面,数量上黄山市拥有全省一半以上的传统村落,歙县则是全省的主要峰值聚集点;安徽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低海拔、南向缓坡,临近道路、河流、中心城市的地区。
[摘 要] 将思政元素引入“特种环境连接方法”课程教学中,将专业核心知识与思政案例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我国该领域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着重培养学生对党以及对我国政治道路的认同感,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教师的思想引导和学生的理论认知,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时能够尽早掌握相关知识,尽快适应新的专业领域需求。作为教育
摘 要 小学美术教科书高度重视革命传统题材的编排,这类题材具有多样化艺术形式、多层次绘画形象、多方面时代内容等艺术特征。鉴于统编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编排特点,把握革命传统题材的艺术特征、明确革命传统题材的教学价值,精选此类题材的教学内容,找准三个切入点:感知英雄的人格风范、品味作品的艺术表达、传承红色的文化基因。  關键词 小学美术 革命传统题材 美术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智能时代来临,探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智能技术应用素养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教师主动适应技术变革、提升教师智能化教学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此方面研究缺少实践方面的探索,
截至2019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调待政策已经运行至第15年,各地在中央部委的统一指导下,根据本地实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各地政策中无论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还是老龄倾斜等措施,均存在较大差别。进一步通过对各地调待后养老金水平及其与本地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可以发现,调待政策及其结果在地区间缺乏合理对应机制,导致养老金调待幅度和最终的养老金水平呈现无规则的增长特征。究其原因,在调待方案的设定方面仍缺乏地区内和地区间统筹规划的机制。因此应在兼顾工资与物价增长、地区与人群差异、统筹特殊群体补贴等基础上,循序渐进
基于设计的学习具有“迭代性”“设计性”“整合性”“项目性”等特征,对计算思维培养具有适切性.文章首先对计算思维及DBL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了DBL教
摘 要 在小學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由于教材涉及到的大多数法律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儿童立场,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质疑、判断、分析、反思,自主建构相关主题的法律知识体系,缩小儿童生活与法律条文之间的差距,实现道德情感的认同、道德认知的巩固、道德品格的生成,以及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的自主成长。  关键词 小学 道德与法治 法治教育专册
爱德华·索亚在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开创了“第三空间”认识论,提出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空间的意义。文章以空间理论为基础,研读美国华裔移民作家哈金反映移民生活的长篇小说《自由生活》,分析华裔移民因地理空间、语言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变化而产生的身份认同危机,指出“第三空间”提供的开放性和混杂性特征,为构建华裔移民身份认同找到了新的途径。
数学主题单元教学从儿童经验与数学知识的整体关照出发,生成单元主题,开展主题统领的单元教学,促进儿童经验世界与数学知识的缔结.实践中,以知识应用、方法迁移、情感链接为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饭圈文化”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三观”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师范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分析“饭圈文化”背后的心理原因及对师范生师德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饭圈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凸显价值引领、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文化育人、拓展教育平台和提高媒介素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