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尺拼角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角尺拼角”属于操作型“动手做”,活动要点是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积累一些拼图形的经验。活动中,在每次操作前首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拼;其次,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拼角活动;最后,通过交流分析原因、优化拼法。学生借助有实际意义的工具“做数学”,积累的不仅是数学知识和技能,更是数学思维和经验。
  关键词:操作型 三角尺拼角 活动经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动手做”内容是“三角尺拼角”(见图1)。
  该主题的活动目标设定为:(1)经历用三角尺拼角的操作活动过程,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积累拼图形的活动经验;(2)在拼角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活动重难点是:在拼角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活动准备是:每组8副三角尺、一支记号笔。活动流程如下:
  一、谜语导入,铺垫活动经验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一对亲兄弟,都有一直角,三足而鼎立,学生离不了。”这个学习工具是什么呢? 预设:三角尺。
  2.认识三角尺上的角。
  出示两把三角尺,介绍:一副三角尺上有6个角,直角有2个,锐角有4个。
  提问:这4个锐角中,最小的是哪个?最大的是哪个?
  边指边介绍(如图2):我们把最小的锐角称为1号锐角,这两个一样大的锐角称为2号锐角,最大的锐角称为3号锐角。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介绍三角尺上的角。
  3.揭示课题。
  过渡:平时我们一般用三角尺量一量,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一个“三角尺拼角”的游戏。板书课题:三角尺拼角。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课始,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猜谜语的活动中被激发,由此自然引出三角尺。接着,教师介绍三角尺上3种锐角的编号,为后面的活动描述作铺垫。
  二、拼角活动,积累活动经验
  (一)示范拼角
  1.谈话:要想游戏玩得好,首先要了解游戏规则,怎样用三角尺拼角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视频。
  2.微视频介绍拼角。
  3.交流。
  (1)提问:视频中是怎样用2号锐角和3号锐角拼成一个角的?
  (2)介绍:这个角是由2号锐角和3号锐角拼成的,为了看清楚拼成的新角,我们可以用小弧线标一标。
  (3)验证:怎样证明2号锐角和3号锐角拼成的角是钝角?教师借助直角检验。
  “怎样拼角”是本节课的前提,要让学生理解拼角的两个注意点:“顶点重合”“一条边既不重合也无缝隙”,却是难点。这一环节,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微视频不仅突破了难点,而且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帮助学生回顾了验角的方法并規范了交流的语言,一举多得。
  (二)自主拼角
  活动1:独立用两块三角尺拼直角。
  (1)提出要求。
  ①想一想:你打算用哪两个角拼成直角?
  ②拼一拼:拼出一个直角,并用记号笔标出拼成的角。
  ③说一说:这个角是由( )角和( )角拼成的。
  ④验一验:你拼成的是直角吗?再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的拼法。
  (2)收集资源。
  学生的拼法如图3~图6所示。
  (3)序列交流。
  层次一:(同步呈现学生的4种拼法)谁能说说这些角是由( )号锐角和( )号锐角拼成的?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
  层次二:怎么证明拼成的角都是直角呢?指导学生用三角尺验一验。
  层次三:比一比,4种拼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只能用两块相同的三角尺才能拼成一个直角。
  提问:两块三角尺中还有直角,为什么你们都不用直角拼呢?
  明确:用2个锐角才可能拼出直角,如果用直角的话,再添上一个角肯定比直角大。
  (4)小结归纳。
  小结:拼角时要想拼得对,拼得准确,就需要先想一想,再拼一拼、说一说,最后还要验一验。板书:想一想、拼一拼、说一说、验一验。
  活动2:同桌合作,用两块三角尺拼锐角和钝角。
  (1)提出要求。
  ①想一想:你打算用哪两个角拼?
  ②拼一拼:按照刚才的方法拼出锐角或钝角,并标出拼成的角。
  ③说一说:这个角是由( )角和( )角拼成的。
  ④验一验:你拼成的是锐角或钝角吗?再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拼法。
  (2)同桌合作拼角。
  教师巡视、收集资源,与学生交流:用( )角和( )角拼成的是( )角。指定学生贴到锐角(或钝角)的位置上。
  学生合作拼出的锐角如图7、图8所示:
  学生合作拼出的钝角如图9~图13所示:
  (3)序列交流。
  层次一:锐角。
  学生说一说、验一验锐角。
  提问:老师发现大家拼锐角时都选了1号锐角和2号锐角,你们为什么不选3号锐角呢?
  归纳:看来,要用两个比较小的锐角才能拼成锐角。
  层次二:钝角。
  展示:这些都是我们班小朋友拼出的钝角,选择一到两个没拼到的和同桌合作拼一拼、说一说、验一验。
  提问:老师注意到这些钝角中有些是不需要用三角尺来验证就能发现它是钝角,你能找出来吗?
  引导发现:直角加1号锐角、直角加2号锐角、直角加3号锐角不需要用直角验,就能确定它们是钝角。   追问:为什么这三种不需要验证就能确定呢?说说你的想法。
  明确:直角加1个锐角一定是钝角。
  追问:这两个(指图11、图13)需要验证吗?
  小结:不同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验证方式。
  活动3:4人小组合作,用三块三角尺拼直角。
  (1)提出要求:用想一想、拼一拼、说一说、验一验的方法完成。
  (2)理解题目要求。
  比较:这次活动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要用三块三角尺。
  (3)学生自主拼角。
  (4)展示学生拼的角(略)。
  观察思考:这些都是用什么角拼成的?
  引导发现:都是用3个1号锐角拼成了直角。
  提问:为什么大家都想到用3个1号锐角拼?
  明确:用三个拼就要选小的锐角。
  追问:能用三个拼出锐角吗?
  学生讨论后指出:1号锐角已经是三角尺上最小的角了,3个1号锐角拼在一起是直角,所以不可能拼出锐角了。
  数学活动经验是体验、是经历,还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感悟和收获。在本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想一想、拼一拼、说一說、验一验的活动过程,而且在活动过程中组织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直接经验,还积累了间接经验。
  三、反思总结,升华活动经验
  回顾:今天我们一起用三角尺拼了直角、锐角和钝角,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开展活动的呢?
  “动手做”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修订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有的侧重于游戏(如“神奇的方向板”),有的侧重于统计(如“蒜叶的生长”),有的侧重于操作(如“做风车”),有的侧重于方案(如“包装的学问”)……“三角尺拼角”侧重于“操作”。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角的基础上。对于侧重于操作的“动手做”活动,我们一般是按照“创设情境,提出探究主题—教师示范,明确活动要求—自主活动,交流优化思维—总结提升,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堂流程展开教学。这节课,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用两块或三块三角尺拼角的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积累一些拼图形的经验,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借助有实际意义的工具“做数学”,积累的不仅是数学知识和技能,更是数学思维和经验。
其他文献
摘 要:“从特殊到一般”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从一般到特殊实施教学,从而使教材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基于经验改编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融合点;基于本质整合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渗透点;基于逻辑补充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连接点。  关键词:认知规律 整合教材 一般 特殊  有这样一种观点:“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内
期刊
摘要: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营造适切的情境场,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其中驰骋,进而不断生长学习力。《9加几》一课教学,营造挑战氛围的情境场,激发学习欲望;营造自主探究的情境场,提供学习机会;营造串联整合的情境场,提炼学习精度。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场学习力  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营造适切的情境场,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其中驰骋,进而不断生长学习力。以下是笔者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一
期刊
摘要: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考,引发他们追问“从哪里来”“怎样去找”“有何特征”“到哪里去”。《因数与倍数》一课教学,让学生明白因数与倍数从整除运算和乘法运算中来,尝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发现其特征,最后,从生活和数学本身出发,思考因数与倍数的用途。  关键词:数学教学哲学思考因数与倍数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周国平说:“哲学不具备简单意义的实用性,它是无形、无限
期刊
摘要:将教材中精读的古诗篇目作为例子,由一首诗带出一组诗,通过对比形式,在比较中了解不同的诗体,感受不同诗体的形式美;通过想象画面,勤于开发不同诗境之间的联系,品悟诗境不同的美;通过寻觅诗眼,扣住诗眼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深入情境,领悟诗情之美。  关键词:组诗教学形式画面诗眼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人生情趣、生存智慧和文化品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亮点。打通生活与古诗词形象之间的障碍,引导学生对形象进行整体把握的同时发现形之美;品读关键词句,从中发现形象的具体特点,领会其中蕴含的情之美;拓展交流,通过品读同一首乃至同一组古诗词,深入领会其意之美。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形之美情之美意之美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词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忽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实验,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仪器或技术手段,在数学思想和数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来学数学、用数学或做数学的一类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应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用鲜明的实验目的、明确的方案设计、规范的实验操作、清晰的数据分析、完整的结论表述,保障数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并借助于课堂观察与分析、学生研究报告反馈,及时评价实验成果。  关键词:数学实验设计实施评价  小学数学实
期刊
摘 要:“我帮土豆测体积”操作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土豆的体积,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比较、分析、交流等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操作型 测量 体积 经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动手做”内容是“我帮土豆测体积”(见图1)。  该主题的活动目标设定为:(1)探索并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期刊
摘 要:“框数游戏”的“动手做”活动课,与其他游戏型“动手做”有区别,即形式上的“做”并不那么凸显,而是以小幅度的操作,即“框一框”“画一画”“算一算”活动为主,不过,思考探究的空间较大,更侧重于数学规律的探究与发现。本节课中的“动手做”过程意在将教师“教数学”变成学生“做数学”,每一次的交流与分享,也都是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找到问题的实质,进而走向科学和严谨。  关键词:游戏型 框数
期刊
摘 要:《失去的和永远的》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它用复杂的球形结构,写了植物、动物等诸多生命的离去和永恒,表明了生命平等的观点。本书的阅读指导,通过理解“失去”、感悟“永远”、尝试“安慰”、品味“语言”、寻找“主角”到最后的比较阅读,渐次开展、逐层推进。  关键词:失去 死亡 永恒  一、文本解读  《失去的和永远的》是冯与蓝《一只猫的工夫》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它用复
期刊
摘 要:通过创意课程打破学习的思维定式,打通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障碍,让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对于提升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甚至综合素养大有好处。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参与观察,使观察有条理、多角度、更深入;通过片段描述,让观察融入表达,使表达更准确、更轻松;制作花草图鉴,让表达丰富创意,让学习趣无止境。  关键词:思维导图 片段描述 花草图鉴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多篇与植物相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