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金会已经正成为中国高校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的组织形式。随着我国捐赠、基金会规模的日益扩大,如何运行捐赠基金实现捐赠基金的保值增值成为目前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基金会发展的研究,针对陕西高校基金会发展运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 捐赠 教育基金会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成立的背景:我国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财政拨款、学生学费、校办产业的收入,仅靠这些收入不能满足学校办学的需要,高校出现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而争取社会捐赠逐渐成为高校获取办学经费的另一个途径。高校争取社会捐赠和自有资金保值增值成为了必然趋势,高校教育基金会是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是非公募基金会,是民间公益组织。作为高校面对社会筹集的收入,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基础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成为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1、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的现状
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统计,截止2013年12月,全国已有405所高校成立基金会,年均新增50家,基金会正成为中国高校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的组织形式。高校基金会净资产总量已达158亿元,按照高校基金会数量排名,江苏省以91家的总数,名列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一名,全国高校基金会净资产规模已占非公募基金会的45.8%。
2、陕西省高校教育基金会现状分析
截止2014年陕西省普通高校81所(不含独立学院)、正式在国家管理机关注册的高校基金会有8家。
根据中国校友会统计: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前100强的学校中陕西高校有6所大学入围,这6所大学捐赠均在千万元以上,除西北大学属于省属地方院校外,其余5所均属于国家重点高校,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拥有较丰富的校友资源,除以上几家高校外,陕西省内其它高校均未设立教育基金,但大部分设有校友会或发展联络处等部门接受校友少量捐赠,未形成规模。分析其中原因除了我省教育基金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外,还有以下深层次的原因。
3、影响捐赠的主要原因
3.1、政策激励对象单一,教育基金发展不均衡
为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向高等学校捐赠,拓宽高等学校筹资渠道,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央财政设立配比资金,对中央级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奖励补助。中央直属院校自2010年开始享有捐赠配比政策。目前,除浙江省外,省级的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没有出台各省高校财政配比政策。虽然“配比政策适当向财政薄弱高校倾斜”,但配比政策本质上是在“财政拨款”和“捐赠收入”基础上第三次拉大教育投入差距,易造成“马太效应”。结合国内外捐赠情况,高校捐赠收入与高校综合实力成正比而陕西省高校绝大部分属于地方高校,教育基金发展缺乏先天优势,吸引捐赠的能力不强,又没有高校财政配比政策的支持。
3.2、经济发展水平对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速度影响显著
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和个人收入水平影响企业在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中国基本国情的一部分,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之间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吸纳能力等方面中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依然较弱,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从2013年12月全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及陕西教育基金会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按照高校基金会数量排名,江苏省以91家的总数,名列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一名。陕西省的教育基金会基金规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大学几亿的基金规模对比反差较大。
3.3、高校自身的缺陷影响到社会捐赠
由于陕西高校众多,大多属于地方院校,办学声誉及知名度不高,加上不断扩招导致大量的新校区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市场氛围过浓,缺乏更多的人文精神,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引起师生不满,而校友捐款是高校社会捐赠的重要来源,校友是高校形象的重要塑造者、传播者、因此如何激发校友对学校的感激之情是高校吸引社会募捐的重要因素。
3.4、高校过于矜持对社会捐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募捐范围窄
陕西高校基金会从1990 年成立的延安大学教育基金会至今已有24年,目前正式在国家管理机关注册的高校基金会也只有8家,之所以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对社会捐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基金会的影响力上远不如其他省的高校,公信力还不够。这既有基金会的财务与审计制度还不透明的因素,又有大学教育基金会定位模糊、宣传不利的原因。在美国高校,从校长、副校长到一般员工都非常重视捐赠工作,基本态度是不分捐赠多少一概欢迎,校长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筹资,每一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与目标捐赠者面谈,介绍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振兴学校计划。筹资多少是衡量校长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
4、陕西省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对策及建议
4.1、发挥高校品牌效益,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高校因该在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像经营商品一样去重视对大学的经营,树立学校自身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并对外宣传和推销,对象包括在校学生、校友、学生家长、公众、企业及其他组织。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学校从一开始就要把他们定位到学校未来的捐赠者和学校对外的宣传和推销者来对待,因此,善待他们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接受他们的捐赠起作非常关键的作用。
4.2、加强基金会专业化管理
目前,不少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管理模式还是以行政管理型为主,即将基金会当作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来对待和管理。基金会作为独立的社团法人,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管理制度,其资金的筹措、运作、管理都要依照市场规律独立自主进行,需要专业投资人才和劝募策划人才进行管理。作为社团法人的大学基金会,应该具备严密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备足够的专业管理人才,2011年基金会中心网统计我国高校152家教育基金会人力资源基本状况,没有全职工作人员的是42家,部分高校基金会人员来自校友工作者、对外联络工作者,兼职承担教育基金会的日常事务,不利于筹资常态化。 4.3、加强高校捐赠与基金会运作
经营学校、推销学校是吸收社会捐赠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捐赠者的长期培养来获得持续捐赠,高校要善于对潜在捐赠者进行培养,针对不同的捐赠主体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可以从已毕业的校友或企业界挑选出捐赠者,广泛联系,认真做好众多捐赠者的调研工作。通过对捐赠者设计 “专项筹资计划”的方式进行筹资,尊重捐赠者意愿,设计好定向捐赠的用途,如: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开设了众多公益基金项目,主要支持清华大学四方面的工作:助学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学术研究、人才引进培养。
4.4、完善高校基金会激励机制
4.4.1、推动省级财政拓展、省属高校配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高校学科发展优势和校友资源各有侧重,筹款能力、模式、特点不尽相同。地方财政配比基金的实施方案应根据我国各省市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通过省级财政力量的配比措施激励省属高校筹款,激发省属院校自主筹款的意识,增强省属高校筹款能力,拓宽省属高校的筹款渠道,争取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4.4.2、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采用全校各二级单位年度考核、重点表彰、经验讨论等激励措施,给学院和职能部门提供同等平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4.4.3、颁发捐赠纪念证书、聘任荣誉董事、捐赠纪念牌、在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前提下进行人物事迹写实;从被捐赠者的角度宣传捐赠行为。对于部分捐赠项目,如建筑、园林等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基金、奖助学金等,可依据国家规定予以冠名。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搭建校企共赢平台。
4.4.4、建立全员参与、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
高校基金会属于非营利组织,必须建立信息公开平台,面向公众、捐赠者和社会披露项目资金、通过设立基金会网站、民间咨询、官方调查等多种方式,披露基金的使用情况、基金增益,获得社会信任。如果信任缺失,非营利组织不仅面临着筹资困境,而且面临严厉质疑,甚至丧失合法团体的资格。
项目符号:本文由陕西省教育厅《政府化债后的地方高校财务风险研究》资助,项目号:13JC019。
参考文献:
[1]姜路.试论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2013.
[2]刘玲娴,田高良.高校基金会发展问题研究以陕西高校为例[J].会计之友,2012.
[3]华禹教育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第十五次年会,2013.
关键词:高校 捐赠 教育基金会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成立的背景:我国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财政拨款、学生学费、校办产业的收入,仅靠这些收入不能满足学校办学的需要,高校出现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而争取社会捐赠逐渐成为高校获取办学经费的另一个途径。高校争取社会捐赠和自有资金保值增值成为了必然趋势,高校教育基金会是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是非公募基金会,是民间公益组织。作为高校面对社会筹集的收入,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基础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成为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1、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的现状
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统计,截止2013年12月,全国已有405所高校成立基金会,年均新增50家,基金会正成为中国高校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的组织形式。高校基金会净资产总量已达158亿元,按照高校基金会数量排名,江苏省以91家的总数,名列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一名,全国高校基金会净资产规模已占非公募基金会的45.8%。
2、陕西省高校教育基金会现状分析
截止2014年陕西省普通高校81所(不含独立学院)、正式在国家管理机关注册的高校基金会有8家。
根据中国校友会统计: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前100强的学校中陕西高校有6所大学入围,这6所大学捐赠均在千万元以上,除西北大学属于省属地方院校外,其余5所均属于国家重点高校,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拥有较丰富的校友资源,除以上几家高校外,陕西省内其它高校均未设立教育基金,但大部分设有校友会或发展联络处等部门接受校友少量捐赠,未形成规模。分析其中原因除了我省教育基金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外,还有以下深层次的原因。
3、影响捐赠的主要原因
3.1、政策激励对象单一,教育基金发展不均衡
为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向高等学校捐赠,拓宽高等学校筹资渠道,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央财政设立配比资金,对中央级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奖励补助。中央直属院校自2010年开始享有捐赠配比政策。目前,除浙江省外,省级的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没有出台各省高校财政配比政策。虽然“配比政策适当向财政薄弱高校倾斜”,但配比政策本质上是在“财政拨款”和“捐赠收入”基础上第三次拉大教育投入差距,易造成“马太效应”。结合国内外捐赠情况,高校捐赠收入与高校综合实力成正比而陕西省高校绝大部分属于地方高校,教育基金发展缺乏先天优势,吸引捐赠的能力不强,又没有高校财政配比政策的支持。
3.2、经济发展水平对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速度影响显著
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和个人收入水平影响企业在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中国基本国情的一部分,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之间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吸纳能力等方面中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依然较弱,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从2013年12月全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及陕西教育基金会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按照高校基金会数量排名,江苏省以91家的总数,名列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一名。陕西省的教育基金会基金规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大学几亿的基金规模对比反差较大。
3.3、高校自身的缺陷影响到社会捐赠
由于陕西高校众多,大多属于地方院校,办学声誉及知名度不高,加上不断扩招导致大量的新校区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市场氛围过浓,缺乏更多的人文精神,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引起师生不满,而校友捐款是高校社会捐赠的重要来源,校友是高校形象的重要塑造者、传播者、因此如何激发校友对学校的感激之情是高校吸引社会募捐的重要因素。
3.4、高校过于矜持对社会捐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募捐范围窄
陕西高校基金会从1990 年成立的延安大学教育基金会至今已有24年,目前正式在国家管理机关注册的高校基金会也只有8家,之所以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对社会捐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基金会的影响力上远不如其他省的高校,公信力还不够。这既有基金会的财务与审计制度还不透明的因素,又有大学教育基金会定位模糊、宣传不利的原因。在美国高校,从校长、副校长到一般员工都非常重视捐赠工作,基本态度是不分捐赠多少一概欢迎,校长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筹资,每一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与目标捐赠者面谈,介绍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振兴学校计划。筹资多少是衡量校长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
4、陕西省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对策及建议
4.1、发挥高校品牌效益,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高校因该在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像经营商品一样去重视对大学的经营,树立学校自身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并对外宣传和推销,对象包括在校学生、校友、学生家长、公众、企业及其他组织。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学校从一开始就要把他们定位到学校未来的捐赠者和学校对外的宣传和推销者来对待,因此,善待他们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接受他们的捐赠起作非常关键的作用。
4.2、加强基金会专业化管理
目前,不少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管理模式还是以行政管理型为主,即将基金会当作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来对待和管理。基金会作为独立的社团法人,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管理制度,其资金的筹措、运作、管理都要依照市场规律独立自主进行,需要专业投资人才和劝募策划人才进行管理。作为社团法人的大学基金会,应该具备严密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备足够的专业管理人才,2011年基金会中心网统计我国高校152家教育基金会人力资源基本状况,没有全职工作人员的是42家,部分高校基金会人员来自校友工作者、对外联络工作者,兼职承担教育基金会的日常事务,不利于筹资常态化。 4.3、加强高校捐赠与基金会运作
经营学校、推销学校是吸收社会捐赠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捐赠者的长期培养来获得持续捐赠,高校要善于对潜在捐赠者进行培养,针对不同的捐赠主体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可以从已毕业的校友或企业界挑选出捐赠者,广泛联系,认真做好众多捐赠者的调研工作。通过对捐赠者设计 “专项筹资计划”的方式进行筹资,尊重捐赠者意愿,设计好定向捐赠的用途,如: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开设了众多公益基金项目,主要支持清华大学四方面的工作:助学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学术研究、人才引进培养。
4.4、完善高校基金会激励机制
4.4.1、推动省级财政拓展、省属高校配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高校学科发展优势和校友资源各有侧重,筹款能力、模式、特点不尽相同。地方财政配比基金的实施方案应根据我国各省市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通过省级财政力量的配比措施激励省属高校筹款,激发省属院校自主筹款的意识,增强省属高校筹款能力,拓宽省属高校的筹款渠道,争取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4.4.2、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采用全校各二级单位年度考核、重点表彰、经验讨论等激励措施,给学院和职能部门提供同等平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4.4.3、颁发捐赠纪念证书、聘任荣誉董事、捐赠纪念牌、在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前提下进行人物事迹写实;从被捐赠者的角度宣传捐赠行为。对于部分捐赠项目,如建筑、园林等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基金、奖助学金等,可依据国家规定予以冠名。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搭建校企共赢平台。
4.4.4、建立全员参与、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
高校基金会属于非营利组织,必须建立信息公开平台,面向公众、捐赠者和社会披露项目资金、通过设立基金会网站、民间咨询、官方调查等多种方式,披露基金的使用情况、基金增益,获得社会信任。如果信任缺失,非营利组织不仅面临着筹资困境,而且面临严厉质疑,甚至丧失合法团体的资格。
项目符号:本文由陕西省教育厅《政府化债后的地方高校财务风险研究》资助,项目号:13JC019。
参考文献:
[1]姜路.试论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2013.
[2]刘玲娴,田高良.高校基金会发展问题研究以陕西高校为例[J].会计之友,2012.
[3]华禹教育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第十五次年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