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近十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我们会发现,现代文阅读更新了选题,变换了题型设置,增加了分值的比重,这些变化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方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出现了较多的教学误差,导致与新课程标准相左的现象时有发生。
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承担着两个极其重要的责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有能力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完成社会交际。下面笔者就以高考语文全国卷为样本,来分析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怎么做,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的分布
通过对比2005年至今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可以看到,阅读题目中的客观题数量一直在减少,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比重逐年提高。可以这么说,语文考试越来越像语文考试了,表现出了语文应有的个性。在新课标之前,语文全国卷的现代文阅读题类型只有论述类(偏重客观题型)和文学类(偏重主观题型)两大文本,在分值的表现上,仍是以主观题占据较大的比重。在新课标之后,也就是近五年的高考试卷,在阅读文本中又加入了实用类文本,学生在考试中可以在它和文学类阅读之间选一个作答,这就增加了考试的自主性。
1.论述类文本阅读
这一类型的主要类别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该类文章一般都是以客观题的方式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进行测试的。因此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文章的思路成为该类阅读的重点。
2.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新课标之前,文学类阅读是必考题型,类别一般是散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更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在新课标之后,阅读的类别变成了国内外小说,各占一半的比例,以主观题的考查为主,结合客观题的形式,又新增了较为开放的论述题。
3.实用类文本阅读
这一类型是新课程之后出现在全国卷中的新题型,与文学类阅读组成选考部分。从它的内容来看,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要体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探究文章中的部分问题,以表达个人的见解。
二、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变化趋势
总的来说,三类文本阅读的变化趋势与新课标相契合,不可能超出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范围。具体的变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题内容逐渐向社会科学方面发展,最终到人文学科的领域。第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题内容更加关注具有时代性的经典小说。第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新课标新增选做题,主要选题方向是新闻与传记,它与新课标的选修课是相互对应的。
三、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考试大纲》中的要求作比较,就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阅读文本的选择单一化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文本体裁形式的选择还是选材的内容,都呈现出明显的单一化。在平时的现代文教学选题上,只是将考试规定范围内的类似作品作为选择对象,不断强化散文、小说和传记作品,严重忽视戏剧、诗歌、新闻等体裁的训练,将文章的来源基本放在了国内。从根本上讲,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见识的增长。
2.阅读教学讲求套路,缺少灵活性
教师在课堂中讲解文章的模式,受到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套路。该套路是:教师首先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逐一分析,分析过后开始细节讲解,再运用解题的规范回答模板,来让学生练习作答,最后加以点评,一篇现代文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该套路有利有弊,但终究是弊大于利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教学千篇一律,而世界上的文章是变化万千的,以小终是不可见大的。
四、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
1.更新教学理念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以提高分数尽管无可厚非,但仍然要进行批判,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之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以“新”来应对。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提高,才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唯一途径,其他的任何教学套路、考试答题模板,都只能是辅助工具,不可以成为教学中的主流。教师要更新个人的思想观念,形成一定的教学理念,想方设法为课堂教学创造新的思路,结合启发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模式,该启发时启发,该灌输时灌输,在文章讲解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关注学生的个人能力差距,因材施教。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大,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文阅读机会,只在课堂的45分钟内,这点时间对于提高能力是杯水车薪,也根本无法达到新课标要求。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让学生以兴趣为驱动力去主动阅读,在阅读中加深感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龙山中学(528471)
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承担着两个极其重要的责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有能力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完成社会交际。下面笔者就以高考语文全国卷为样本,来分析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怎么做,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的分布
通过对比2005年至今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可以看到,阅读题目中的客观题数量一直在减少,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比重逐年提高。可以这么说,语文考试越来越像语文考试了,表现出了语文应有的个性。在新课标之前,语文全国卷的现代文阅读题类型只有论述类(偏重客观题型)和文学类(偏重主观题型)两大文本,在分值的表现上,仍是以主观题占据较大的比重。在新课标之后,也就是近五年的高考试卷,在阅读文本中又加入了实用类文本,学生在考试中可以在它和文学类阅读之间选一个作答,这就增加了考试的自主性。
1.论述类文本阅读
这一类型的主要类别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该类文章一般都是以客观题的方式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进行测试的。因此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文章的思路成为该类阅读的重点。
2.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新课标之前,文学类阅读是必考题型,类别一般是散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更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在新课标之后,阅读的类别变成了国内外小说,各占一半的比例,以主观题的考查为主,结合客观题的形式,又新增了较为开放的论述题。
3.实用类文本阅读
这一类型是新课程之后出现在全国卷中的新题型,与文学类阅读组成选考部分。从它的内容来看,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要体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探究文章中的部分问题,以表达个人的见解。
二、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变化趋势
总的来说,三类文本阅读的变化趋势与新课标相契合,不可能超出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范围。具体的变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题内容逐渐向社会科学方面发展,最终到人文学科的领域。第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题内容更加关注具有时代性的经典小说。第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新课标新增选做题,主要选题方向是新闻与传记,它与新课标的选修课是相互对应的。
三、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考试大纲》中的要求作比较,就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阅读文本的选择单一化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文本体裁形式的选择还是选材的内容,都呈现出明显的单一化。在平时的现代文教学选题上,只是将考试规定范围内的类似作品作为选择对象,不断强化散文、小说和传记作品,严重忽视戏剧、诗歌、新闻等体裁的训练,将文章的来源基本放在了国内。从根本上讲,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见识的增长。
2.阅读教学讲求套路,缺少灵活性
教师在课堂中讲解文章的模式,受到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套路。该套路是:教师首先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逐一分析,分析过后开始细节讲解,再运用解题的规范回答模板,来让学生练习作答,最后加以点评,一篇现代文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该套路有利有弊,但终究是弊大于利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教学千篇一律,而世界上的文章是变化万千的,以小终是不可见大的。
四、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
1.更新教学理念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以提高分数尽管无可厚非,但仍然要进行批判,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之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以“新”来应对。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提高,才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唯一途径,其他的任何教学套路、考试答题模板,都只能是辅助工具,不可以成为教学中的主流。教师要更新个人的思想观念,形成一定的教学理念,想方设法为课堂教学创造新的思路,结合启发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模式,该启发时启发,该灌输时灌输,在文章讲解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关注学生的个人能力差距,因材施教。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大,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文阅读机会,只在课堂的45分钟内,这点时间对于提高能力是杯水车薪,也根本无法达到新课标要求。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让学生以兴趣为驱动力去主动阅读,在阅读中加深感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龙山中学(52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