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境界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o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为师之本”。师德是教育素养的核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其必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从古至今,国内国外,人们都把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素质的第一杆标尺。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说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提到怎样的高度都不为过。
  一、教师职业道徳的理想境界(ideal state)界定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内在教育精神和道德的自觉彰显,其作用的发挥依靠的是教师自身的职业态度和信念,而不是依赖行为规则的限制。教师有了对教师职业的理性认识,有了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教师职业道德才能自然彰显,才会与教育活动行为完美契合。所以,追求美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智慧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境界。
  (1)坚守教育之道.“教育之道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教育之道”就是“成人之道”,教育最基础、最本源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健康人性中最渴望的东西,包括情感温暖、生存智慧、人性尊重、成长卓越、内心光明等都应该是教育追求的目的,成为教育活动和教育者所关涉的重要话题。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信奉者和实践者,他不仅是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的促进者,更是将知、情、意、行融合于一体的“使人成为人”的满足者,同时也是学生进行价值澄清的启发者、引领者,在引领中帮助学生拓展生存和发展的更大可能。
  (2)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知识的菜园,一个精神的花园。真正的教育关乎人的精神世界,引领生命境界的提升。教育中知识不可少,但仅有知识是不够的。由此可见,在学生眼中,介入学生教育生活的不仅是教师的知识,更多的是包含职业态度、做人道德在内的精神风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内含着某种心灵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其过程充满着关怀、温暖和理解。有道德的教师必然会走进学生的生活,
  (3)维护教育伦理(educational ethics)。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品行的综合,是教师的专业伦理规范。对教育伦理的维护,不仅是教育内在德性的要求,也是教师的道德理想和信念。
  二、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境界的追求
  教师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形象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道德不是外在于人,强加于人的东西,它办在于人,是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一种社会形式。教师职业道徳的理想境界不仅仅是一种行为高度,而且是关乎教育的精神文化信念。
  (1)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内心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态度和情感,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首先会促教师对人才培养产生责任感。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还是教师思想情感的栖息地,教育的内在吸引力离不开丰盈的情感。因此,教师的职业认同会促进教师不断地反思和审视教育过程中的形式、方法、技能的点滴细节,将思想凝聚成对教育的价值追求,在追求中不断接近职业道德的理想境界,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实现其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完美结合。
  (2)具备无形的人格魅力。在中国,教师职业道德往往还包涵着对得个人品质的诸多道德期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书育人”不止满足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是以人格塑造人格,培养学生对高尚人格的理性认识。这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
  (3)拥有合理的评价机制。不可否认,学校道德环境受到当前社会道德总体水平影响。道徳,作为人的内心的价值标准,其基本特征是无强制性。“生态模式”理论提示我们,要真正有效改变学校道德现状还需要社会文明的支持、與论媒休的监督,特别是学校道德环境的营造和道徳德评价的正确引导。学校建立的道德评价制度应避免空洞和模糊,要具有可操作性,明确教师应该做、必须做和禁止做的具体内容,将高尚的、基本的、禁止的界限鲜明化,以制度的普遍有效性发挥道德的引导功能,使师生处于一种有道德的学校生活之中,莫让失德者坦然,有德者怅然。
  总之,师德是教育的精髓。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人民教师需要树立崇高的精神目标,拥有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也为整个社会的精神道德起到引导和表率的作用,同时能够真正的熏陶、影响成长中的青少年,使他们在這个转型期的复杂社会中能够保持纯洁的精神圣地,成长为真正具有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境界的人。
其他文献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地理学科品质和地理核心能力,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首先,在设定学习目标时适当增加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素养是学科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开展阅读素养研究,可以帮助教师理清阅读教学基本方向,矫正阅读教学教学操作,提升阅读素养培养品质。阅读素养构成主要包括阅读知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情志等内容。阅读知识是阅读素养的基础,阅读能力是阅读素养的核心,阅读情志是阅读素养的保障,三位一体构成阅读素养价值体系。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策略时,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健康成长。 
期刊
摘要:足球运动在我们河南临颍县已经成为了一定规模,成为河南省临颍县校园足球试点县,我们要把校园足球与竞技体育结合起来,重视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足球兴趣和文化学习上的培养,非常重要。一方面,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于提高球员的运动水平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中学生足球运动员长远发展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中学生;足球;文化素养;兴趣  这些年临颍县校园足球发展也不错,也是国家又一批设在县城为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种极其常用的教学策略。如何是教学吸引学生是教师应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而最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围绕问题开展的教学设计。学生会为课堂提问随时做好准备并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推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获得呢?什么样的提问才能真正有效地导读和导思呢?由此,笔者通过实践提出了基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期刊
小学生是具有个性特点的生命体,这决定了小学作文教学天经地义是个性化的。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和教学的主体已经迷失,导致作文中“假话”“套话”“大话”“空话”满天飞。小学生的作文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具体表现为:内容狭窄陈旧,千篇一律,标新立异难,抒写真情难,准确表达难。  一、小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的原因  (1)学生方面 小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
期刊
本组说明:本组教材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她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合的主题。  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是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他向我们诠释了文学的内涵,文学的功用。她让我们更为明确地知道我们应该热爱文学。第二篇巴金的《繁星》,我们可以从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中领略文学题材的丰富多彩。从而也导出巴金的其他优秀文学作品。第三篇“冰心诗四首”,这组现代诗不论从题材还是从哲理上,都较亲切的道出了文学
期刊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改革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也是改革传统教学弊端和实施教育的要求。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备课,课上滔滔不绝讲得十分起劲,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却昏昏欲睡!对此,我们不禁感叹: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一届不如一届呀!其实,主要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在一年来的新课改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自主学习的主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要落实素质教育,体现课改精神,语文课就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  一、激趣导入,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如我在上《太阳》一
期刊
一、当前读写活动的现状  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是:花时多,收效低,读得多,写得少。关注内容多,关注形式少。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是: 不知道写什么,没素材。 不知道怎么写,无方法。 不知道怎么评,缺激励。因为读写分离,导致两败俱伤。 只有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才能比翼双飞。  二、什么是“读写一体课”  (1)“读写一体课”的定义。什么是“一体”?《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一个整体,比喻关系密切。 什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因此,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要想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生物教师必须做到:  一、依“纲”扣“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