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话式的授课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话式授课的具体应用方式,通过结合案例,提出了感悟中对话、体验中对话和生活中对话这三种具体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对话式授课方法 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96-01
通过利用对话来活跃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对话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对话表面,而是将对话作为一种“策略”来激发学生们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能从对话中获得知识和启迪,同时其能力得到提高。笔者在近年的教学活动积累了几个案例,无不是利用这些精彩鲜活的“对话”来达到教学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充分领悟到什么是有效的对话教学,这种对话教学同时也是有内涵、快乐的教学。
1 感悟中对话——让课堂激情四射
基于感悟主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学生们对知识的感悟通常良莠并存。学生们的知识感悟能力在宽度与深度上均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在学生们的个性化感悟后,通过“对话”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感悟在思维的交锋、碰撞与交融之中,进而使感悟更加完善深刻,让课堂整体效果更具灵性与激情。
例如:笔者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有过如下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大家觉得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1:“不是。”
生2:突然起立,激动地说:“不对呀,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说着,他拿出两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将它们的一条斜边对齐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这个平行四边形不就是轴对称图形嘛。因此,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所有的同学随声应和,“对呀!”“是呀!”)
师:“这么说的话,难道有两种答案?”
生3激动地站起来说:“不对,生2拼出来的这个图形是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如同正方形、长方形一样,它们的确是轴对称图形,可这不能说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呀!”
(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学生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大家的思维摇摆不定。)
生4:“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在森林里捡到了一片枫叶,那能肯定这片森林种的全都是枫树吗?”
大家齐声说:“当然不能。”
生4:“生2拼出的平行四边形只是一种特殊情况,虽然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但我们能肯定地说所有平行四边形都满足轴对称图形的条件吗?(大家说:“不是。”)所以我们只能说有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但平行四边形不一定都是轴对称图形,或者说,平行四边形包含了轴对称平行四边形和非轴对称的平行四边形两种。”
大家都信服地鼓起掌来,通过对话学生们对轴对称图形的界定就更为准确了。
2 体验中对话——让学生个性飞扬
小学的数学教学应让学生们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充分参与到整个结论的概括过程中,进而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与“艰辛”。教师们要营造出一种愉快、宽松的教学环境,与学生们展开“面对面”的对话,让他们的个性获得充分展现。
例如:笔者在讲授《圆的认识》——“如何寻找圆心”时,曾与学生们有过以下一段对话。
师:“我手中的这个圆纸片因为没有及时地标记圆心,现在已经找不着,哪位同学能帮我找到它的圆心呢?”
生1:“老师,你把这个圆对折后再对折的交点不就是圆心嘛,很简单的!”
师微笑地说:“要是一个圆形的铁片也没有圆心,谁还能来折一折?”
大家大笑起来:“这个可折不动呀!”
师又开始问:“那谁能告诉我圆形铁片的圆心怎么找呢?”
全体学生们都开始动起手来,有的画圆,有的暗自思考,有的形成小组进行讨论。
生2:“我想出一个办法!在这个圆的外围画一个紧贴在圆上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这个主意不错,就是在圆四周画最小的正方形,大家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在这个圆里面随便画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那如果只画一条对角线呢?”
生4:“那这条对角线的中点也就是圆心。”
生5:“老师,我从上面这些例子发现一个道理:不需要画长方形,只要随便地画一条两端都落在圆上的线段,找到它的中点不就是圆心嘛!”
师:“这个可不一定是圆心,如果找圆上两个挨着很近的两点相连成的线段,它的中点还是圆心吗?”
学生们齐声答“不是。”
笔者感叹,同学们充分的体验在课堂对话中,步步精彩、层层地深入,让这场对话精彩飞扬、充满活力,老师与学生们都受益匪浅。
3 生活中对话—— 让“错误”绽放光彩
小学教学中很有必要进行预设,但预设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师们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敏锐地捕捉住课堂中的师生对话中的即兴火花,即便是学生们的错误也可开发成资源,进而生成相应的教学智慧,促使学生们的能力发展。
比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笔者在练习环节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们实地测量学校体育场的周长。在带领学生们实地观察体育场时,笔者发现学生们的算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种是C=2πr+2a+2b;第二种是C=2πr+2a。于是,笔者就利用这两种算法之间的差异来促成学生之间的对话。
师:“现在大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求周长方法,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是正確的?”(学生们迅速分成两派)
师:“请这两种不同算法的同学们各派出代表来说明理由。”
生1:“体育场这个图形由圆和长方形组成,所以它的周长=长方形周长+圆周长。”
生2:“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周长应该是所有边长的总长。”
生1:“我就是将所有边长的长度相加,怎么会不对?”
生3:“不对!你的理解错了,图形的边线是指其边缘的线,里面的线不能叫边线。”
师:“里面的线不是边线吗?”
生1:“对呀!里面的线怎么能叫边线呢?”
生3:“边线是图形边缘的线,里面的线只能算是内线。”(大家赞同地鼓起掌来)
生4:“如果里面的线也算边线的话,那我们跑一圈难道还要跑那两条虚线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接力赛全都得输了。”(出错的同学们恍然大悟)
“错误”在小学的教学过程里是一种宝贵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利用这些错误,恰如其当地为学生们的思维碰撞搭台,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进程,将给整个课堂带来喜悦和生命力,让“错误”在课堂中绽放光彩。
数学课中只有采用“对话”,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才会引发双方自由的交往、碰撞和探究。这种对话式的学习,是一种融洽和谐、自愿自觉、共进共享的学习,它强烈地突出了学习的交往性、主体性、生成性和协调性,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问题,具有重新构建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对话式授课方法 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96-01
通过利用对话来活跃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对话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对话表面,而是将对话作为一种“策略”来激发学生们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能从对话中获得知识和启迪,同时其能力得到提高。笔者在近年的教学活动积累了几个案例,无不是利用这些精彩鲜活的“对话”来达到教学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充分领悟到什么是有效的对话教学,这种对话教学同时也是有内涵、快乐的教学。
1 感悟中对话——让课堂激情四射
基于感悟主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学生们对知识的感悟通常良莠并存。学生们的知识感悟能力在宽度与深度上均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在学生们的个性化感悟后,通过“对话”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感悟在思维的交锋、碰撞与交融之中,进而使感悟更加完善深刻,让课堂整体效果更具灵性与激情。
例如:笔者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有过如下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大家觉得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1:“不是。”
生2:突然起立,激动地说:“不对呀,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说着,他拿出两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将它们的一条斜边对齐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2:“这个平行四边形不就是轴对称图形嘛。因此,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所有的同学随声应和,“对呀!”“是呀!”)
师:“这么说的话,难道有两种答案?”
生3激动地站起来说:“不对,生2拼出来的这个图形是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如同正方形、长方形一样,它们的确是轴对称图形,可这不能说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呀!”
(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学生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大家的思维摇摆不定。)
生4:“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在森林里捡到了一片枫叶,那能肯定这片森林种的全都是枫树吗?”
大家齐声说:“当然不能。”
生4:“生2拼出的平行四边形只是一种特殊情况,虽然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但我们能肯定地说所有平行四边形都满足轴对称图形的条件吗?(大家说:“不是。”)所以我们只能说有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但平行四边形不一定都是轴对称图形,或者说,平行四边形包含了轴对称平行四边形和非轴对称的平行四边形两种。”
大家都信服地鼓起掌来,通过对话学生们对轴对称图形的界定就更为准确了。
2 体验中对话——让学生个性飞扬
小学的数学教学应让学生们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充分参与到整个结论的概括过程中,进而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与“艰辛”。教师们要营造出一种愉快、宽松的教学环境,与学生们展开“面对面”的对话,让他们的个性获得充分展现。
例如:笔者在讲授《圆的认识》——“如何寻找圆心”时,曾与学生们有过以下一段对话。
师:“我手中的这个圆纸片因为没有及时地标记圆心,现在已经找不着,哪位同学能帮我找到它的圆心呢?”
生1:“老师,你把这个圆对折后再对折的交点不就是圆心嘛,很简单的!”
师微笑地说:“要是一个圆形的铁片也没有圆心,谁还能来折一折?”
大家大笑起来:“这个可折不动呀!”
师又开始问:“那谁能告诉我圆形铁片的圆心怎么找呢?”
全体学生们都开始动起手来,有的画圆,有的暗自思考,有的形成小组进行讨论。
生2:“我想出一个办法!在这个圆的外围画一个紧贴在圆上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这个主意不错,就是在圆四周画最小的正方形,大家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在这个圆里面随便画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那如果只画一条对角线呢?”
生4:“那这条对角线的中点也就是圆心。”
生5:“老师,我从上面这些例子发现一个道理:不需要画长方形,只要随便地画一条两端都落在圆上的线段,找到它的中点不就是圆心嘛!”
师:“这个可不一定是圆心,如果找圆上两个挨着很近的两点相连成的线段,它的中点还是圆心吗?”
学生们齐声答“不是。”
笔者感叹,同学们充分的体验在课堂对话中,步步精彩、层层地深入,让这场对话精彩飞扬、充满活力,老师与学生们都受益匪浅。
3 生活中对话—— 让“错误”绽放光彩
小学教学中很有必要进行预设,但预设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师们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敏锐地捕捉住课堂中的师生对话中的即兴火花,即便是学生们的错误也可开发成资源,进而生成相应的教学智慧,促使学生们的能力发展。
比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笔者在练习环节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们实地测量学校体育场的周长。在带领学生们实地观察体育场时,笔者发现学生们的算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种是C=2πr+2a+2b;第二种是C=2πr+2a。于是,笔者就利用这两种算法之间的差异来促成学生之间的对话。
师:“现在大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求周长方法,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是正確的?”(学生们迅速分成两派)
师:“请这两种不同算法的同学们各派出代表来说明理由。”
生1:“体育场这个图形由圆和长方形组成,所以它的周长=长方形周长+圆周长。”
生2:“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周长应该是所有边长的总长。”
生1:“我就是将所有边长的长度相加,怎么会不对?”
生3:“不对!你的理解错了,图形的边线是指其边缘的线,里面的线不能叫边线。”
师:“里面的线不是边线吗?”
生1:“对呀!里面的线怎么能叫边线呢?”
生3:“边线是图形边缘的线,里面的线只能算是内线。”(大家赞同地鼓起掌来)
生4:“如果里面的线也算边线的话,那我们跑一圈难道还要跑那两条虚线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接力赛全都得输了。”(出错的同学们恍然大悟)
“错误”在小学的教学过程里是一种宝贵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利用这些错误,恰如其当地为学生们的思维碰撞搭台,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进程,将给整个课堂带来喜悦和生命力,让“错误”在课堂中绽放光彩。
数学课中只有采用“对话”,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才会引发双方自由的交往、碰撞和探究。这种对话式的学习,是一种融洽和谐、自愿自觉、共进共享的学习,它强烈地突出了学习的交往性、主体性、生成性和协调性,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问题,具有重新构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