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对中学教育的创新改革,我们逐渐放弃过去的教条。在强调知识点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杜绝高分低能的现象。将中学生物的教学结合日常生活,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中学生物;创新能力;结合生活;兴趣学习
生物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而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成为一个系统学科。目前,国内的生物教学基本从中学开始,但大部分还是基于课本的知识点。学生对生物课也是得过且过,只关心考试重点,无法将知识结合生活。而相对的生物课实验也大多是形式主义,跟着教师亦步亦趋,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机会。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培养。下面,本文将就中学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一、针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改变
在强调课程创新时,总是先从教学内容开始,除了新科技发展的知识点增加,已有的知识是不会改变的,但教学中可以将知识点结合不同的内容,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过去,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根据知识的历史节点来排布,但这样的内容安排过于枯燥,并且很多知识点的诞生与现在的背景相差很多。以这样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对杂交的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大多是先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开始,虽然保证了知识点的连贯性及逻辑性,但学生一开始就接触核心知识点,无论从兴趣还是接受能力来看都不是最佳的方案。因此,我们可以从离我们生活更近,并且也是更为耳熟能详的杂交水稻开始,将其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提出更为深层的知识。
简而言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便于学生接受理解。
(二)教学内容与小实验结合
生物课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很多实验,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探索知识。因此,比起枯燥的课本文字,直观的实验内容是很多学生更钟爱的。
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起抽象的知识点推理,更多的应该是基于实体的现象推理,因此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应尽量多的结合生活实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划入学生实验。即便不适合也可作为教师的示范性试验,作为知识点的引例。
总而言之,在我们要求学生创新、学以致用的同时,我们的教学内容首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所有的知识点只有立足于生活才能回归生活。
二、针对教学形式的创新改变
除了教学内容上的改变,教学的形式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没有好的教学形式,再好的内容都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课堂内外的小组学习模式
现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如果只借助多媒体的效果吸引学生,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我们提出将学生划分为小组,由一个小组去完成一个课题。课堂线上线下的互动学习,例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应用。
任何的学习都需要一个交流过程,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过程。
(二)结合实验的教学模式
上文我们已经说了,生物教学中实验课程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妨提高实验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一方面是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将知识的理解上升到应用的高度。
实验内容通常可以分为教师的示范性试验以及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而为了让学生对一些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可以根据上文所说的小组分类,增加创新型的小组实验,将这种实验的时间放宽到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针对教学考核的创新改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课程本身的内容及形式的改变,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是对教学考核的改革。事实上,在我们纠正应试教育的同时,首先应当纠正的是这种考试制度,没有一个合理的考核方式,无论课程的内容如何改变都无法真正达到目的。
(一)课程中的笔试考核部分
中学生物教学中,大部分的考核方式都是死记硬背,这样的方法所考核的并非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只是单纯的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事实上,生物笔试部分的考试除了对常规知识点的记忆,着重点应该是对知识的应用,加入扩展性的试题,适当的引入现象分析类试题,并且采用开放性的答案,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
这样不仅让学生更重視日常课程的学习,也避免了死记硬背。
(二)课程中的实验考核部分
生物教学中少不了对实验的考核,而针对实验的考核除了最基础的实验用具使用、实验规范的考核,还应当加入实验设计类考核。
实验的根本是服务于猜测的论证,因此学生要学会的不仅是操作,更重要的是要能设计一个论证自己观点的实验。而这点,我们也应放入考核内容中去。
四、结语
中学的生物教学有着结合实验与日常生活的天然条件,本就可以充满创造力,而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只有先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充满创造力,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创新空间。
参考文献:
[1]刘保华.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创新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2).
[2]杨月娥.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益阳师专学报,2000(9).
[3]黎明.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学科),2001(08).
[4]曹晓鹏.浅谈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2).
关键词:中学生物;创新能力;结合生活;兴趣学习
生物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而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成为一个系统学科。目前,国内的生物教学基本从中学开始,但大部分还是基于课本的知识点。学生对生物课也是得过且过,只关心考试重点,无法将知识结合生活。而相对的生物课实验也大多是形式主义,跟着教师亦步亦趋,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机会。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培养。下面,本文将就中学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一、针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改变
在强调课程创新时,总是先从教学内容开始,除了新科技发展的知识点增加,已有的知识是不会改变的,但教学中可以将知识点结合不同的内容,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过去,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根据知识的历史节点来排布,但这样的内容安排过于枯燥,并且很多知识点的诞生与现在的背景相差很多。以这样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对杂交的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大多是先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开始,虽然保证了知识点的连贯性及逻辑性,但学生一开始就接触核心知识点,无论从兴趣还是接受能力来看都不是最佳的方案。因此,我们可以从离我们生活更近,并且也是更为耳熟能详的杂交水稻开始,将其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提出更为深层的知识。
简而言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便于学生接受理解。
(二)教学内容与小实验结合
生物课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很多实验,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探索知识。因此,比起枯燥的课本文字,直观的实验内容是很多学生更钟爱的。
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起抽象的知识点推理,更多的应该是基于实体的现象推理,因此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应尽量多的结合生活实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划入学生实验。即便不适合也可作为教师的示范性试验,作为知识点的引例。
总而言之,在我们要求学生创新、学以致用的同时,我们的教学内容首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所有的知识点只有立足于生活才能回归生活。
二、针对教学形式的创新改变
除了教学内容上的改变,教学的形式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没有好的教学形式,再好的内容都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课堂内外的小组学习模式
现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如果只借助多媒体的效果吸引学生,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我们提出将学生划分为小组,由一个小组去完成一个课题。课堂线上线下的互动学习,例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应用。
任何的学习都需要一个交流过程,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过程。
(二)结合实验的教学模式
上文我们已经说了,生物教学中实验课程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妨提高实验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一方面是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将知识的理解上升到应用的高度。
实验内容通常可以分为教师的示范性试验以及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而为了让学生对一些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可以根据上文所说的小组分类,增加创新型的小组实验,将这种实验的时间放宽到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针对教学考核的创新改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课程本身的内容及形式的改变,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是对教学考核的改革。事实上,在我们纠正应试教育的同时,首先应当纠正的是这种考试制度,没有一个合理的考核方式,无论课程的内容如何改变都无法真正达到目的。
(一)课程中的笔试考核部分
中学生物教学中,大部分的考核方式都是死记硬背,这样的方法所考核的并非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只是单纯的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事实上,生物笔试部分的考试除了对常规知识点的记忆,着重点应该是对知识的应用,加入扩展性的试题,适当的引入现象分析类试题,并且采用开放性的答案,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
这样不仅让学生更重視日常课程的学习,也避免了死记硬背。
(二)课程中的实验考核部分
生物教学中少不了对实验的考核,而针对实验的考核除了最基础的实验用具使用、实验规范的考核,还应当加入实验设计类考核。
实验的根本是服务于猜测的论证,因此学生要学会的不仅是操作,更重要的是要能设计一个论证自己观点的实验。而这点,我们也应放入考核内容中去。
四、结语
中学的生物教学有着结合实验与日常生活的天然条件,本就可以充满创造力,而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只有先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充满创造力,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创新空间。
参考文献:
[1]刘保华.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创新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2).
[2]杨月娥.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益阳师专学报,2000(9).
[3]黎明.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学科),2001(08).
[4]曹晓鹏.浅谈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