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赛的发展现状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的开展从参赛者年龄、性别、场地、器材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施甸县自行车越野赛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比较全面掌握了施甸县自行车越野赛开展的现状,分析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使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得到快速发展,能成为全国各地知晓的一道风景线。
【关键词】施甸县姚关镇 自行车越野赛 发展现状研究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Yao Shidian County town of bicycle motocros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has used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Yao Shidian County town bike cross-country race begins from the contestants age, sex, site, equipment has thorough research, through to the Shidian County bicycle motocross development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ed with a comprehensive grasp of Shidian County Bicycle Motocros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Key words:Shidian County ; bicycle motocros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一、前言
随着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和种类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1] , 通过对施甸县姚关镇多年来开展自行车越野比赛的了解,当地居民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体育锻炼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体育锻炼成为保障身心健康的有力手段。近些年来,群众体育事业被提到一个重要地位,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群众体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己成为体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2]。本文所研究的是从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的发展现状出发,及所开展的背景,分析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能进一步的使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得到推广和全民建设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参与者(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农村等不同行业的33个单位,还有保山“霁虹俱乐部”和“77俱乐部”自行车俱乐部)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其中对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的参与者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48份,回收率为92.5%,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为85%。
三、现状与分析
(一)施甸县自行车越野比赛开展背景、组织概况
施甸县自行车越野比赛的出现也仅仅是五年前的事,通过调查得知,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12月18日—22日,在保山市施甸县“金布朗民俗节”上,热情好客的布朗族人民邀客人欣赏多姿多彩的布朗族文艺歌舞,品尝布朗族传统的特色“年猪饭”,游览美丽善洲林场风光。活动期间,“霁虹俱乐部”进行自行车技巧表演。
(二)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的主体
1.参赛者的性别比例
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的参与者性别比例差距较大,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男性(109人)占80%,而女性(27人)约仅占20%,男性数量是女性数量的4倍还要多,这和自行车越野比赛的特点有关。适当的参加此类型的比赛可以调节身心、增强体能,能够满足追求健美健身的男性参赛者[3]。
2.参赛者的年龄特征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不受年龄限制,施甸县自行车越野比赛参赛者中,以13岁一35岁最多,人数为93人,比例高达68.4%,其次为36一50岁,人数为29人,占21.3%,施甸县自行车越野比赛参赛者年龄结构呈典型的倒V字结构,青壮年锻炼者多,还有初、高中学生,12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本调查中人数为2人,所占比例仅为1.4%。13岁-35岁年龄段的参加者在所调查者中占绝大多数(93人),比例高达68.4%,50岁以上的中老年在本次调查中人数为19人,占据了8.8%的比例。
3.参赛者所处社会阶层特征分析
所谓分层,是对于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观察角度,也就是说从人们社会地位垂直变化的角度观察社会。表2看出,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在调查者中占有的比例最高,为63.9%,农业劳动者最少仅占3.7%。开展业余自行车俱乐部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
4.参赛者参赛概况分析
在被调查的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参与者中,从表3看出,参与自行车越野赛的年限来看,有36.7%的人连续参加两年,仅有30.8%的人连续参与三年,这表明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赛开展缓慢、参赛者连续几年都参加自行车越野赛,占的比列较大,有了进一步提高。
5.参赛者参与比赛的目的和比赛所起的作用
如表4所示,多数的参赛者参加自行车越野赛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人数为61人,比例达44.9%,这说明自行车越野赛的健身功能和价值得到认可;其次为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人数为49人占36%,自行车运动运动强度可以自由掌握,这让参赛者不会因为无法掌控运动强度而对这一运动产生畏难情绪
6.自行车越野比赛场地、器材
如表5所示,44.9%的人选择公路作为自己较喜欢比赛场地,施甸县姚关镇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日渐改善,公路平坦,路况良好,适合开展自行车越野赛特别是对于公路自行车,由于对路况要求较高,所以将公路作为比赛场所成了首选。其次,28.7%的人选择山地作为比赛场地,施甸县姚关镇有着特殊的地理情况,整个镇是公路围绕着山地,在镇上盘旋围绕,因此具备了举行自行车越野比赛优越的地理环境。
(三)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的经济及效益
由于每年举行的金布朗民俗节上,每届金布朗民俗节还举行首届民间美食烹饪大赛、民族民俗风情展示、善洲林场一日游、非标准自行车赛、财经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姚关镇消费水平的提高,在广场上销售布朗族的服饰、服装、挂件等自己的商品,传播和宣扬了布朗族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布朗族文艺歌舞,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昔日单纯以代步为目的的消费逐渐转变为以代步、休闲健身、旅游娱乐为一体的自行车消费。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性别比例、年龄特征比例差距大;第二、越野比赛与地方经济、所属社会阶层的关系;第三、政府领导力度不够;第四、参赛者所要达到目的、和所起作用;第五、宣传力度较小。
(二)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第二、建立健全自行车俱乐部、协会等实体,大力对其支持;第三、举办各类赛事,促进自行车越野比赛蓬勃发展;第四、加大政府的领导。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成效的历史审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
[2]安志刚,王昆.自行车运动中的基础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6,26(3).
[3]王成峰,高红英.浅析短距离自行车项目专项力量的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5,22(4).
作者简介:赵应萍(1990-)女,云南昭通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心理学。
【关键词】施甸县姚关镇 自行车越野赛 发展现状研究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Yao Shidian County town of bicycle motocros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has used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Yao Shidian County town bike cross-country race begins from the contestants age, sex, site, equipment has thorough research, through to the Shidian County bicycle motocross development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ed with a comprehensive grasp of Shidian County Bicycle Motocros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Key words:Shidian County ; bicycle motocros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一、前言
随着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和种类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1] , 通过对施甸县姚关镇多年来开展自行车越野比赛的了解,当地居民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体育锻炼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体育锻炼成为保障身心健康的有力手段。近些年来,群众体育事业被提到一个重要地位,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群众体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己成为体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2]。本文所研究的是从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的发展现状出发,及所开展的背景,分析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能进一步的使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得到推广和全民建设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参与者(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农村等不同行业的33个单位,还有保山“霁虹俱乐部”和“77俱乐部”自行车俱乐部)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其中对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的参与者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48份,回收率为92.5%,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为85%。
三、现状与分析
(一)施甸县自行车越野比赛开展背景、组织概况
施甸县自行车越野比赛的出现也仅仅是五年前的事,通过调查得知,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12月18日—22日,在保山市施甸县“金布朗民俗节”上,热情好客的布朗族人民邀客人欣赏多姿多彩的布朗族文艺歌舞,品尝布朗族传统的特色“年猪饭”,游览美丽善洲林场风光。活动期间,“霁虹俱乐部”进行自行车技巧表演。
(二)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的主体
1.参赛者的性别比例
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的参与者性别比例差距较大,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男性(109人)占80%,而女性(27人)约仅占20%,男性数量是女性数量的4倍还要多,这和自行车越野比赛的特点有关。适当的参加此类型的比赛可以调节身心、增强体能,能够满足追求健美健身的男性参赛者[3]。
2.参赛者的年龄特征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不受年龄限制,施甸县自行车越野比赛参赛者中,以13岁一35岁最多,人数为93人,比例高达68.4%,其次为36一50岁,人数为29人,占21.3%,施甸县自行车越野比赛参赛者年龄结构呈典型的倒V字结构,青壮年锻炼者多,还有初、高中学生,12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本调查中人数为2人,所占比例仅为1.4%。13岁-35岁年龄段的参加者在所调查者中占绝大多数(93人),比例高达68.4%,50岁以上的中老年在本次调查中人数为19人,占据了8.8%的比例。
3.参赛者所处社会阶层特征分析
所谓分层,是对于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观察角度,也就是说从人们社会地位垂直变化的角度观察社会。表2看出,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在调查者中占有的比例最高,为63.9%,农业劳动者最少仅占3.7%。开展业余自行车俱乐部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
4.参赛者参赛概况分析
在被调查的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参与者中,从表3看出,参与自行车越野赛的年限来看,有36.7%的人连续参加两年,仅有30.8%的人连续参与三年,这表明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赛开展缓慢、参赛者连续几年都参加自行车越野赛,占的比列较大,有了进一步提高。
5.参赛者参与比赛的目的和比赛所起的作用
如表4所示,多数的参赛者参加自行车越野赛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人数为61人,比例达44.9%,这说明自行车越野赛的健身功能和价值得到认可;其次为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人数为49人占36%,自行车运动运动强度可以自由掌握,这让参赛者不会因为无法掌控运动强度而对这一运动产生畏难情绪
6.自行车越野比赛场地、器材
如表5所示,44.9%的人选择公路作为自己较喜欢比赛场地,施甸县姚关镇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日渐改善,公路平坦,路况良好,适合开展自行车越野赛特别是对于公路自行车,由于对路况要求较高,所以将公路作为比赛场所成了首选。其次,28.7%的人选择山地作为比赛场地,施甸县姚关镇有着特殊的地理情况,整个镇是公路围绕着山地,在镇上盘旋围绕,因此具备了举行自行车越野比赛优越的地理环境。
(三)施甸县姚关镇自行车越野比赛的经济及效益
由于每年举行的金布朗民俗节上,每届金布朗民俗节还举行首届民间美食烹饪大赛、民族民俗风情展示、善洲林场一日游、非标准自行车赛、财经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姚关镇消费水平的提高,在广场上销售布朗族的服饰、服装、挂件等自己的商品,传播和宣扬了布朗族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布朗族文艺歌舞,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昔日单纯以代步为目的的消费逐渐转变为以代步、休闲健身、旅游娱乐为一体的自行车消费。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性别比例、年龄特征比例差距大;第二、越野比赛与地方经济、所属社会阶层的关系;第三、政府领导力度不够;第四、参赛者所要达到目的、和所起作用;第五、宣传力度较小。
(二)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第二、建立健全自行车俱乐部、协会等实体,大力对其支持;第三、举办各类赛事,促进自行车越野比赛蓬勃发展;第四、加大政府的领导。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成效的历史审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
[2]安志刚,王昆.自行车运动中的基础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6,26(3).
[3]王成峰,高红英.浅析短距离自行车项目专项力量的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5,22(4).
作者简介:赵应萍(1990-)女,云南昭通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