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底色:科技与人文“双轮驱动”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ach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例证可以证明,有科技创新能力却没有充沛的人文精神做支撑的国家可以长久地繁荣下去。物化的繁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繁荣,真正的文明进步和完整意义上的繁荣,一定有着良好的人文支撑,也有着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量构成。
  [关键词]科技创新 人文教化 文明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明的繁荣,人文教化与科技创新缺一不可
  人类世界是二元构成的,一个是看得见的物态世界,一个是看不见的心灵世界。通常人们将改变物态世界的方法,叫做科学技术将改变心灵世界的方法,叫人文。但实际上,从二元内质上看,这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物态世界的改变,是由心灵世界的改变作为内驱力的,而物态世界的变换又会促进心灵世界的变异。它们同为改变世界的力量,二者互为促进,互为支撑。一表一里,表里一致,方能成为文明演进的正向力量。中国古人就是从这二者相辅相生的原理去认识其规律的,中国人是将自然万物的变换规律视为“天文”,而将人类的心灵和作为概括为“人文”。正如《易经·贲》所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从大的历史尺度上观察,恐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例证可以证明,有科技创新能力却没有充沛的人文精神做支撑的国家可以长久地繁荣下去。或者再换一个角度说。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好的人文素养,是一个民族真正强大、强盛的完整标识。完整的人类世界,就是由人们认识自身、完善自身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组合而成的。或者再简单点去认识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例证,即有着严重的人文缺失的民族,却创造了科技的辉煌?二战后的日本是这样的民族吗?二战后的美国是这样的国家吗?人们统计了在1953年至1973年间影响世界的500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美国占了63%,那我们是否认为美国有着科技的繁荣,却是人文缺失的国家呢?回答都应该是否定的。日本在二战后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其民众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也是在持续地完善过程中的。
  这里还会涉及一个关键性问题,即科技创新能力源自哪里?人是会思想的动物,他们最根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均来源于教化,外在的教化和内在的转化,形成人类把握历史和自身命运的力量和智慧。而智慧的源泉首先取决于人文教化的程度。人文教化又是由信仰、道德伦理观、社会良知与良序认知,以及美育组成的。正是这些基本的人文内涵,决定了人类的精神质量。决定了他们与客观世界的联系程度。由于人的教化程度的提升,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定会随之发生改变,他们希望生存质量更高,也希望有更多创造性的思想和成果,能够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也只有更好的人文教化,才能促使人们更有改变世界的冲动和能力。冲动和能力缺一不可,没有冲动,人以慵懒面对世界,那就是人类的退化;没有能力,即便有冲动,也只能是空想一番,而无实质性的任何进步。所以这也就是人文和科技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从不分家的道理所在,也就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没有所谓文理分科概念的道理所在。
  在美国这块新大陆上,科技创新能力给人们的印象最深,也成了美国的国家标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立之初,展品匮乏,展览质量不高。但是,建立这所博物馆的主旨也非常明确,即对民众进行良好的人文教化,把在美的世界里所蕴含的人之为人的道理,把人的高质量生存的意义和方向,通过完好的艺术展示去实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首任馆长鲁伊吉在一次讲演中说到:“简单的纯粹消遣是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没有太高修养的大众热衷的娱乐方式。他们可能确实会在无忧无虑之中误闯进博物馆这个更好、品位更高的休闲场所。或许从此能成为缪斯女神的孩子。成为举止儒雅、品位高尚的人。”到今天,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已有超过300万件藏品,除了常设展览以外,每年都会在不同的专题之下,依托自身丰富的藏品,组合出优质的专题展。谁又能说,新大陆人的这番努力只是为了附庸风雅呢?谁又能断言,美国持续的创新能力,与人文化育毫无关联性呢?
  人文学科表面是“没用”的知识,实际上是“人之为人”的核心标识
  然而,人文化言之功往往难在短时间内收到效果,人的精神教化本身机理极为复杂,其过程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个体的人文心路历程绝不会重复,也很难完全重样。而从人文化育的内容看,这些主要分布在文、史、哲学科门类中的人文类知识,似乎并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或者说,就是一些“没用”的东西。但可能就是这些看似没用的内容,却是人类知识的重要积累。也是关乎人类心灵世界构成方式和内容的核心要素。因此,这些最“没用”的知识,反而是作为“人之为人”的核心标识,而被很多国家高度重视,在大学课程中普遍设置。这类知识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比如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人文类知识课程就处于非常醒目的位置。从2013年起,哈佛大学将早巳成熟了的“核心课程”体系,更新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重新划分了学生需要涉猎的八大知识范畴领域,这些课程分布于八大门类(七大学科),计为:艺术和诠释、文化与信仰、实证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科学、世界中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共推出400门新课。从课程门类设置上,可以看出哈佛大学教育工作者对知识构成的基本理解。其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无用”的课程,赫然列在课程表上。比如“艺术和诠释”类课程包含有:修辞的元素、五部音乐著作的首场演出、经典印度文学与理论、美国音乐剧与美国文化、佛教與日本文化、文化转型时期的巨著、奧托曼帝国的视觉文化、俄罗斯与东欧的艺术与政治、当代中国的禁忌之爱、中世纪的想象:视觉、梦与预言、莎士比亚早期戏剧,等等。按照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这些标准的人文类课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步伐相比,恐怕任何实用性价值都没有。但是,也正是这种类型的课程,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人类文明。这其实就是一种基本的文明认知维度,即人类文明的底色。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让人有一个全面的文明视野。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认定科技创新可以造就一种“物化的繁荣”时,其实本身就是一种认知失衡的表现。或者说,物化的繁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繁荣,真正的文明进步和完整意义上的繁荣,一定有着良好的人文支撑,也有着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量构成,它们本身就是文明的共同体。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其他文献
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令人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锐意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这一年,中央铁腕反腐持续推进,“老虎、苍蝇一起打”,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历史,着力正风肃纪,党风政风为之一新;这一年,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这一年,法治中国路线图绘就,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有了基本遵循;
习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中医药人才培养上的探索改革,正是基于问题导向而产生,并存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2007年12月3日,山城重庆,冬日温暖的阳光照在了一对新人的身上。新娘含羞带笑,尽显一个女人的娇艳与美丽。新郎更是喜上眉梢,脉脉含情盯着娇柔无比的新娘……  这是一场已结婚6年多的夫妻来之不易的婚礼。新娘邹春兰是破过世界纪录的全国举重冠军、2006年轰动全国的一桩新闻事件的女主角。新郎周绍成,是在邹春兰生命的谷底,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用宽广忠厚的胸膛给她疗伤的人。那么,家在北国长春的他们为何在重
【正】 漫漫人生路,引来无数贤哲求索。历代贤哲都曾对人生问题发表过真知灼见,创作过累累硕果,但鲜有把人生作为科研对象,并建立起人生学者。在英语词典中,我们找不到人生学
【正】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指导实习生备好课,
痤疮是青年男女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皮肤病,为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笔者于2001年9月-2006年10月,采用中药大黄荆红汤水煎外洗治疗寻常痤疮10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正】 外文图书分类是综合性图书馆都必须解决的问题,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用意义。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的图书馆,其藏书浩如烟海,就语种而言,除英、俄、德、法、日五大语种而
几年来,我们着力加强营连卫生建设,充分发挥营连卫勤保障的主动权,提高了医疗服务保障质量,维护了部队战斗力,促进各项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