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编写和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来源 :高校理论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haijun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即将进入全国大学生的课堂。这一重大举措,对于全国的大学生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今天和未来的各级岗位的干部.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一举措,对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指导人们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意义极为重大。
其他文献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实质上体现了共产党人一贯坚持的执政为民的精神,而不是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中学来的;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这是西方所奉行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不能理解的;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这一精神与西方抽象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抗震救灾斗争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内容。我们要通过学习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学生坚持人文精神、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发扬科学精神,文明生活,健康成才。抗震救灾斗争启示我们,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新的时代条件下所具有的新特点,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扎实改进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矛盾,我们认为,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发挥促进、提升、协调、示范作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日前面世。从2007年春季开始,全国普通高校将在2006级本科学生中普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并使用这本教材。为此,中国史学会、教育部社科中心、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审议专家,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主要成员,以及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师,于2007年2月13日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讨会”,就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体系及基本特点、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高校教师提
期刊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成绩斐然,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高校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系统规划,整体推进。
11月20-2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领导与学者出席会议。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冯刚主持会议并讲话,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阎春来、河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计卫舸与会致辞。
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暨“历史新起点”系列丛书编写专题理论研讨会11月25日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同志出席并讲话。
重视大学文化的培育与创新,用丰富多彩的形式阐释和再现大学精神,使之成为大学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新时期深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