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走行业与院校相互支撑共同发展之路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实施人才强国及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总趋势下,推动行业特色型大学内涵式发展,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的思想方向,已渐成共识。其中行业特色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进程中显得格外迫切,也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极为关注的一大热点。
  2012年12月12日,在华北电力大学举行的第六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年会上,汇集了国内一批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型高校,围绕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命题,以“行业·大学的相互支撑与共同发展”为主题,对行业与大学的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
  刘吉臻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行业特色型大学定位中的“高水平”在于对行业发展的引领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一个类群大学,其特征是具有显著行业背景,专才型人才培养理念、学科分布相对集中、科研重点是行业共性技术以及具有密切相关的行业领域产学研合作的历史等。对于行业特色型大学而言,“依托行业而产生、服务行业而发展”的基本格局面临新的挑战,大学自身的发展以及对行业的支撑与服务都必须重新思考定位。依托服务是大学与行业互相支撑初级阶段的水平,而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对行业的引领与超越则是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高水平体现。因此,从对行业的依托服务到走出行业,实现对于行业的引领与超越,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此对于行业特色型大学来说,基本的知识运用与技术攻关的简单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只有从简单服务发展到对于行业起到引领作用,大学才能高水平履行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必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培养一大批支撑行业发展的自主型创新人才或领军人物,在科学研究上着力于解决行业发展源头的基础性、原创性问题以及与行业产业密切相关的共性技术问题,建设能够站在国际、国内前沿的学科,保持与行业适度的张力与距离,并进一步对行业产业的转型催生新的经济生长点。也就是说,在大学的工作室或实验室里,要探索那些在当下行业产业技术上尚未应用的领域,使之能够鸟瞰行业产业的发展、超前行业产业的发展,而不是跟在行业的后面去仅仅支持现实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于行业的引领,高水平地完成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
  谭天伟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
  协同创新是中国行业特色大学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一个时期内,我们很多大学把质量等同于学科数量、论文数量和大学排名等。部分大学盲目求大求全、盲目攀比论文数量、盲目追求排名,却在求真、求实、求是、求新等方面缺乏实质性成果,在解决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中的实际创新需求方面有所忽视。
  在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规模庞大的行业特色大学仍将构成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之一。行业特色大学与行业产业之间本身存在天然的血肉联系,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协同,是行业特色大学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中国的国家整体竞争力,高度依赖于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机械、化工、能源、资源等支柱性实体经济实现了向创新驱动转变,那么整体经济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在有效推进协同创新、支撑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过程中,行业特色大学的实践能够极具实效,极有可能产生亮点。
  宋维明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
  实现特色发展,完善大学与行业的协同共赢机制
  对于学校而言,要积极探索服务相应行业的新途径。首先要密切行业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专业与人才层次结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技术职称,真正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此外在行业特色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具体要处理好几对关系。第一,服务行业与服务区域的关系。行业特色大学首先要紧紧抓住所在行业和领域的战略需求不放松,建立稳固、可靠、高效、长久的协同关系。第二,特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应不断加强符合行业需求的已有特色学科建设,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和催生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兴学科方向,加强学科交叉,培育新型学科,形成新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行业特色学科的领军地位。第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下,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
  对于行业企业而言,应通过企业界人士担任导师、到校授课和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等参与培养过程,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合作科研,共建教学与科研平台共享成果。相应地企业为学校积极提供学生实习岗位,委托或与学校一起从事科研,为学校提供科研资金的支持等。国家对行业主管部门在培养行业人才和科学研究方面应赋予一定的职能和管理权限,更好发挥它们的共建职能和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学校应建立董事会制,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产业以不同形式参与大学的建设与管理,共同推进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葛世荣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以增强“产”的竞争力为核心,形成行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
  行业特色高校天然具有产学研合作的基因。回顾中国矿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大致走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借助于行业企业合作,补充办学资源;第二阶段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为重点,开展产学研广泛合作;第三个阶段“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我们认为协同创新中心是产学研合作的必然趋势和高级阶段。
  一、行业主导。坚持开放办学,在“两服务”“两面向”,加强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的合作促进优质资源的聚合,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顶天”战略,围绕行业共性关键问题和国家能源开展科学研究;落实“立地”原则,发挥学校科研和学科优势,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用基地,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产生实际的效益、现实的生产力;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加强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共建科研基地,在优势科研领域加入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合作的深度发展等。   二、企业主力。进一步深化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成立的“煤炭高校开发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与神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特大型煤炭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构建“煤炭高效清洁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紧密结合生产工作实际,坚持长效机制的建设方向。
  三、学校主研。针对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低碳能源等方面开展前沿研究,建立重大科技成果研发、试验、监测监控等技术支持平台,承担满足国家需求和支撑行业科技进步的重大科研项目,不断推进煤炭智能化开采和低碳化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创新。
  四、应用主题。本着“少投入、多借力、都受益”的原则,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协同创新合作共建的校政、校企、校所科技平台,强化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的科技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将协同创新的成果应用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中去。
  张来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
  探索创新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不断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己任,积极探索创新学校与国家、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根据企业参与程度和方式的不同,校企协同培养人才可分为以下两类:
  ——企业直接参与型,如“订单式”、“卓越计划”班、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国际石油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了从学校选拔、培养、考核到就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学校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的人才需求,与企业联合修订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比如企业工作站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学校聘请建站企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企业导师;企业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选题内容,将研究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使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到生产实际。这种模式不仅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很多学生在毕业时选择留在了企业。
  ——企业间接参与型,如企业在学校设立企业奖助学金、在校建设育才厅、企业家来校做报告、企业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学校聘请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利用企业文化资源开展石油精神教育等,企业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而主要是通过间接的形式来支持学校的人才培养。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果戈理研究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罗赞诺夫文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罗赞诺夫关注果戈理的美学问题、宗教哲学问题和社会革命问题.他阐释了果戈理创作中的非现实主义特征,同时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