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油茶树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dhq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回老家,一位同学交代我在当地买两斤茶油,于是萌发对油茶树的怀想。
  我的老家盛产茶油,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是我记忆中最温馨的一幕。油茶树,是我家乡最常见的树种,在我家乡老宅对面的“面前山”就有一片油茶树,它和松树长期和谐地共存在一起,分层利用空间。而近二十多年来,松树撤出了,油茶树这种灌木却仍然顽强地坚守着阵地。
  油茶树在园林鉴赏者眼里是非常不起眼的,它没有完美怪异的树形,没有奇丽色彩,像一位质朴的村姑,身穿农家自制的粗布衣裳,扎着马尾辫,顶多插一朵家乡的野花,超凡脱俗,纯天然地生活在那片没有喧嚣的世界里,但它却总是让家乡的人们惦念着。
  春天,特别是清明节前后,油茶树已长出了新绿,家乡的大地便披上了盛装。山山岭岭的翠绿像是水墨画中的景色被渲染过似的,青翠欲滴,捧手可掬,让你的心灵得到洗礼,脱尽尘埃。特别是与树周围的蔓草融为一体,你会情不自禁在草坪上打个滚,或仰卧着从绿锦似的树梢间欣赏蓝天白云,或又转身反扑拥抱大地感受小草的温软。最惬意的是,你突然发现那浓绿的枝头有白嫩嫩的像“白炽灯”一样闪亮的“茶泡”在和风中颤悠着,这使你顿感有了食欲,但又不忍去摘取它,破坏这绿意中的亮丽。
  油茶树的夏天和秋天,是它长生繁育的季节。家乡的父老乡亲也似乎暂时遗忘了它,它过着那属于它自己的寂寞的日子。可是一到冬天的“霜降”前后,山野的油茶林里便沸腾了,许多农夫都到这山里来摘茶籽。茶籽的生长期整整一年,在摘茶球的同时,人们还可以欣赏那洁白的茶花,享受蜜蜂的哼唱。山村的孩子从树下如被褥似的蕨菜丛里折其一枝,抽出芯来,做成吸管,衔在嘴里,把吸管刺进茶花的花蕊中,轻轻地一吸,口中的甜意,却让你美在心里。更有甚者,带上一个洗干净的小药瓶,把吸进管中的糖液又吹到瓶里,储存起来,在一个优闲的时间,一次性喝下去,在那年代可算是痛痛快快地享次口福,过一个馋瘾,让你对它在口舌上产生依赖。
  但最使我敬仰油茶树的是它的品格,它耐得了凄凉又守得住贫贱而又不忘感恩。油茶树生长过程,不需要特别的照料,常是自生自灭,顺其自然,尽其天年;它不用高贵的肥料,也不必精心地栽培;它的生存环境也不挑三拣四,不论是肥沃的黑土地,还是贫瘠的黄土地,它都能尽情地生长,哪怕是遭受山火焚烧的灭顶之灾,它也能在砍去树身的树蔸上长出新芽,三五年后也会结果。对生活,它一片赤诚,不抱怨其中的枯燥乏味,不诅咒人生的平淡无奇;对环境,满腔热情,它不在乎舒适与恶劣,不计较功过得失,只是默默无闻地扎扎实实地开花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岁月的风雨中勤勤恳恳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激情,自己的花样年华。
  每年的冬季,人们就会从不同地方回到家来摘茶球。记得小时候,有的年头要摘半个月,还要请亲戚来帮忙。榨油也榨好几天,收益颇丰,我们当地人都称它是“地宝”。那时村里的孩子读大学每年的学费就靠这茶油。油茶树不像现在种的脐橙那样,费心费力,又是要家畜粪肥,又是要剪枝传粉,又是要病虫害的防治,天天在果园里管护着,盛产期过后,其人生系统还要升级甚至于更新换代,而油茶樹最多是每隔三五年翻翻土,当然最好是在霜冻时节上山把树上的蚂蚁窠划破,让蚂蚁冻死,或是用火熏死带回家喂鸡。油茶树凭借旺盛生命力,顽强的毅力,敦厚的品格,坚强地生长着,开它的花,结它的果,反哺着和它一样淳朴憨厚的农民,回报着这片明净的青山绿水。
  如今油茶树依然吐着翠绿,给大山披上绿装;继续为村民创造经济收入,它深深被人们所喜爱。
其他文献
多年来要去的避暑胜地——庐山,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连续几个暑假都错过了,成为压在心头上的一块石头,始终闷闷不乐。  2017年的暑期,机会终于眷顾我了。本地旅行社组团出游庐山,我和几位同样喜欢游山玩水的朋友,一起报名参加了旅游团,压在心头上的那块石头于是落了地。  庐山,如今早已是“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5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 “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在它身上有着太
期刊
我们经常洗头,隔三差五抑或一天一次,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洗头发次数也不一样。  小时候缺水,每逢洗头,在水缸里舀上一脸盆水,洗了第一遍后,再叫父母或兄长帮忙拿个杯子一遍又一遍过水。在我的记忆里,帮爸爸妈妈还有哥哥都过过水,甚至还记得他们头发的形状,如今想来,那时候洗头,洗的不仅是头,更是一段时光,镌刻在你内心深处的家庭时光。  后来家家户户装上水龙头,一拧开水龙头,哗啦哗啦的水喷涌而出,这样洗头直
期刊
现代派的画家摄影师把大山区的梯田描绘拍摄的非常美,别有一番田园风韵,饱含农耕文化的气氛。2013年云南哈尼梯田申请世遗成功后,慕名者纷至沓来目睹这片大地艺术品。  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层层梯田便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在山间的哈尼族山寨被云雾掩映的如诗似画,在斜阳与彩霞的映照下成片的山梯田壮丽迷人。各种有节奏的层次美妙弯弯曲曲线纹五彩斑斓的颜色搭配让人大饱眼福,醉心忘返。难怪当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
期刊
风景如画的武夷山,三十六峰闻名遐迩。然而,如果要评选一个最能体现武夷山历史文化源渊深远的岩峰,我以为当首举幔亭峰。就山势峰形而言,幔亭峰无天柱峰之磅礴嵯峨,无玉女峰之婀娜多姿,无三仰峰之高峻挺拔,更无丹霞峰之错采华丽。但是,如同天上的绯云烘托出皎月的明朗,池间的荷叶反衬出莲花的亮艳一般,幔亭峰幻化出的美丽生动的神话传说就丰蕴了武夷山的精魂与气魄。也许,正是这些美丽生动的神话传说才为武夷山抹上了神圣
期刊
平和福塘太极村有一条被人遗忘的小路,说起它的身世却十分响亮——闽粤赣古驿道。时光往历史倒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这条古驿道好比今天的国道,甚至堪比今天繁忙的高速公路。但今人很难联想到当年它的盛况,这条古驿道如今已难见它往昔的繁忙景象,横亘在太极村溪边的一排排光滑的大青石,四季风雨盘剥,石面上逐渐长满青苔,石缝中逐渐长满青草。和眼前这片老房子一样,再也见不到它往日的光泽,成为西一截,东一段的断头路。今人
期刊
一  春风习习,新年的脚步尚未全部走完,揪住新年的尾巴,东山县作家协会组织采风团走进了国家级的传统古村落——梧龙村,我的故乡。  梧龙村位于东山最高峰——苏峰山下的不远处,依山傍海,东邻金鸾湾、湖尾村,南邻冬古村,北邻西埔重镇。方圆8.5公里,地理位置十分突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据资料记载,梧龙村始于明朝永乐年(1404),以林姓为主,是东山三宗林之一。据村支书林文光说,梧龙林姓居于首位。梧龙村
期刊
“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有人这样概括“旅行”的意义。  看看风景,散散心,拍拍照,留个“到此一游”的纪念,这是诸多人总结旅行的全部。  可旅游跟如此“到此一游”,本是两回事。  一些人的旅行奔着具体的目标而去。比如,有赶着时节看桃花、油菜花、樱花、菊花盛开的。有人对异域的动物来了兴趣,去非洲看野生动物成了旅行的目的,坐在旅行车里追逐成群结队的野生大象、犀牛,那体验想来一定与动物园隔
期刊
人是从拒绝恋爱开始衰老的  我记得从大二大三开始尝试性地做广播节目的时候,很喜欢推荐大家看电影,特别是爱情电影。其实我也一直有在反思,我是不是太浮躁了。很多时候都兴趣探讨爱情问题。前几天看书,《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过:人的衰老是从拒绝恋爱开始的。这真的是一句很安慰人的话。  我是今天看完《超时空同居》的,和同学在讨论这部剧情。她说:现在的电影流行轻喜剧的同时,寓意深远。我也有同感。就像前阵子
期刊
最早读到茶语,是在陆羽的《茶经》里。《茶经》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读着读着,一种朦胧的美,就在眼前弥漫开来。南方嘉木,一般都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间,郁郁葱葱,层层叠叠。那飘散在漫山遍野的浓郁芬芳,沁人肺腑,让人们闻香而至。而闽南,一直以来都是乌龙茶的发源地。在街区,茶庄遍布,货架上茶叶汇聚,厅堂间茶味缭绕,乌龙茶香弥漫在大街小巷。有些人甚至一天不喝茶就会心神不宁,大有“宁
期刊
一  何谓日常,就是平常、循规蹈矩,司空见惯。而日常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式的、没有大惊喜的重复生活。  就像我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过着一种极其类似的生活。在一个小县城,编一份县报,做一个小记者。每周一、周二忙着编报纸,直到周二晚上定稿,完成每周一期的编排任务。这两天,我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有时,还要临时外出采访,回来后马上写稿,完成一篇报道。  编完自己的版面后,我们4个编辑还要交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