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由是个古老的概念,是千百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自由也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主体性、自觉能动性的增强,人的自由也不断扩大。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人类的精神武器,见证着不同时代的人们追求自由的成果。在批判继承以前哲学家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自由的探索接近了真理的边缘,其自由观点成为马克思自由观的重要理论来源。
关键词:自由;德国古典哲学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1
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人类的精神武器,见证着不同时代的人们追求自由的成果。德国古典哲学家的重要影响者斯宾诺莎,主张“自由是按人所固有的本性行动”,“自由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自由的必然性。”他把自由理解为人类不依赖外部力量的一种状态,第一个从主体的方面揭示了自由问题的本质矛盾,为黑格尔揭示自由与必然的辨证关系奠定了基础。在批判继承以往哲学家自由观的基础上,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自由的探索接近了真理的边缘。
一、康德:自由是超感觉的理性活动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第一个代表,他推崇自由,认为自由在于自觉自愿的行动,不受外力强制与约束,因而是超越因果关系的;然而自然领域受因果关系的制约,因而没有自由。这就是康德哲学中的“二律背反”的一个表现。康德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自由是超感觉的理性活动”,在感性的、被决定着的世界里,只有自然的必然性,没有自由;自由“仅仅发生在理智的东西对现象之间的关系上”,即自由仅仅是超感性的理性活动所具有的能力,二者互不妨碍。因此,在康德哲学中,自由仅仅是理性活动所具有的能力,他在自然的必然性与理性的自由之间画了一道鸿沟,他所说的超感性的、抽象的理性自由是缺少客观根据,不能揭示自由的真正本质。
二、黑格尔:自由是绝对精神的内在本质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比以往哲学家更深入的触及了自由问题的核心。他克服了康德在自由与必然问题上陷入的二律背反矛盾,正确地叙述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提出“人的努力一般来讲,总是趋向于认识世界,同化并控制世界,好像是在于将世界的实在加以陶铸锻炼。换言之,加以理想化,使符合自己的目的。”“必然只是在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这说明黑格尔已经认识到自由与必然不是绝对对立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包含必然。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黑格尔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思想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第一次提出并论述了自由作为人的本质的命题。他认为自由是理性自觉的活动力量,而理性是人的根本标志,由此得出结论:自由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在此基础上,黑格尔进一步提出“世界历史无疑是自由的进展”历史的必然性和主体的自由是统一的,自由就在于通过认识和行动揭示必然性,按照必然性改造世界。黑格尔的这些正确观点成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借鉴。
但是,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演中说:“‘精神’的一切属性都从‘自由’而得成立”,“一切都是为着取得‘自由’的手段”,“‘自由’是‘精神’的唯一真理”。这表明,他的自由是头足倒立的,是屈从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前提的,是绝对精神对其自身运动发展过程的认识。在历史领域,黑格尔指出历史必然性和主体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然而,建立在客观唯心论基础上的黑格尔哲学,又把人创造自由、改变历史必然性的力量源泉赋予“绝对观念”,不能正确地揭示人创造历史的活动与社会历史规律的辩证关系。
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自由观
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唯物主义的代表,的自由观以“人”为自然基础,用“人”取代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他从人本学出发,把自由归结为人的本质的实现和人对幸福的追求。他承认因果性、规律性和必然性的客观性,并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必然与自由的关系。他指出:“人的活动是必然地,虽然只是相对的、有历史条件的必然。”他在批评唯心主义的自由意志论时指出:“历史的任何一页都否定那种幻想的和超自然的意志自由”,“人不是先天就是自由的,只是在后天才自由的”,自由不是生理的自然能力,而是教育的结果。
在费尔巴哈看来,作为自由主体的人,依赖于自然的或盲目的必然性,而自然界则不依赖于人。但是,费尔巴哈并不认为人要做自然的奴隶,而是要把握自然的本质。这表明费尔巴哈把对自由的探索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克服了黑格尔唯心论的羁绊。
但是费尔巴哈的自由观还停留在旧唯物主义阶段,具有消极直观的弱点,他不懂得人的社会本质与自由的历史发展规律,不懂得革命实践的巨大作用,因而最终不能完全科学地解答自由问题。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崇尚自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优良传统。德国古典哲学给人类留下一大笔优秀的思想成果,甚至已经揭开了蒙在科学自由观上的浮土。但是终究没有摆脱自身的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在认识论上割裂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知道把实践运用于认识的全过程,使许多卓越的思想停留在理论思辨中,不能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辩证地阐发科学的自由观。这个历史的重任,是由无产阶级最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完成的。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何萍.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市民社会[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3).
[5]俞吾金.论马克思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扬弃——兼论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概念与康德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1,(3).
关键词:自由;德国古典哲学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1
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人类的精神武器,见证着不同时代的人们追求自由的成果。德国古典哲学家的重要影响者斯宾诺莎,主张“自由是按人所固有的本性行动”,“自由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自由的必然性。”他把自由理解为人类不依赖外部力量的一种状态,第一个从主体的方面揭示了自由问题的本质矛盾,为黑格尔揭示自由与必然的辨证关系奠定了基础。在批判继承以往哲学家自由观的基础上,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自由的探索接近了真理的边缘。
一、康德:自由是超感觉的理性活动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第一个代表,他推崇自由,认为自由在于自觉自愿的行动,不受外力强制与约束,因而是超越因果关系的;然而自然领域受因果关系的制约,因而没有自由。这就是康德哲学中的“二律背反”的一个表现。康德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自由是超感觉的理性活动”,在感性的、被决定着的世界里,只有自然的必然性,没有自由;自由“仅仅发生在理智的东西对现象之间的关系上”,即自由仅仅是超感性的理性活动所具有的能力,二者互不妨碍。因此,在康德哲学中,自由仅仅是理性活动所具有的能力,他在自然的必然性与理性的自由之间画了一道鸿沟,他所说的超感性的、抽象的理性自由是缺少客观根据,不能揭示自由的真正本质。
二、黑格尔:自由是绝对精神的内在本质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比以往哲学家更深入的触及了自由问题的核心。他克服了康德在自由与必然问题上陷入的二律背反矛盾,正确地叙述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提出“人的努力一般来讲,总是趋向于认识世界,同化并控制世界,好像是在于将世界的实在加以陶铸锻炼。换言之,加以理想化,使符合自己的目的。”“必然只是在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这说明黑格尔已经认识到自由与必然不是绝对对立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包含必然。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黑格尔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思想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第一次提出并论述了自由作为人的本质的命题。他认为自由是理性自觉的活动力量,而理性是人的根本标志,由此得出结论:自由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在此基础上,黑格尔进一步提出“世界历史无疑是自由的进展”历史的必然性和主体的自由是统一的,自由就在于通过认识和行动揭示必然性,按照必然性改造世界。黑格尔的这些正确观点成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借鉴。
但是,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演中说:“‘精神’的一切属性都从‘自由’而得成立”,“一切都是为着取得‘自由’的手段”,“‘自由’是‘精神’的唯一真理”。这表明,他的自由是头足倒立的,是屈从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前提的,是绝对精神对其自身运动发展过程的认识。在历史领域,黑格尔指出历史必然性和主体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然而,建立在客观唯心论基础上的黑格尔哲学,又把人创造自由、改变历史必然性的力量源泉赋予“绝对观念”,不能正确地揭示人创造历史的活动与社会历史规律的辩证关系。
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自由观
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唯物主义的代表,的自由观以“人”为自然基础,用“人”取代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他从人本学出发,把自由归结为人的本质的实现和人对幸福的追求。他承认因果性、规律性和必然性的客观性,并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必然与自由的关系。他指出:“人的活动是必然地,虽然只是相对的、有历史条件的必然。”他在批评唯心主义的自由意志论时指出:“历史的任何一页都否定那种幻想的和超自然的意志自由”,“人不是先天就是自由的,只是在后天才自由的”,自由不是生理的自然能力,而是教育的结果。
在费尔巴哈看来,作为自由主体的人,依赖于自然的或盲目的必然性,而自然界则不依赖于人。但是,费尔巴哈并不认为人要做自然的奴隶,而是要把握自然的本质。这表明费尔巴哈把对自由的探索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克服了黑格尔唯心论的羁绊。
但是费尔巴哈的自由观还停留在旧唯物主义阶段,具有消极直观的弱点,他不懂得人的社会本质与自由的历史发展规律,不懂得革命实践的巨大作用,因而最终不能完全科学地解答自由问题。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崇尚自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优良传统。德国古典哲学给人类留下一大笔优秀的思想成果,甚至已经揭开了蒙在科学自由观上的浮土。但是终究没有摆脱自身的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在认识论上割裂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知道把实践运用于认识的全过程,使许多卓越的思想停留在理论思辨中,不能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辩证地阐发科学的自由观。这个历史的重任,是由无产阶级最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完成的。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何萍.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市民社会[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3).
[5]俞吾金.论马克思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扬弃——兼论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概念与康德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