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调整促发一级市场整体反击
2005年末,持续高速发展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终于踩了脚急刹车。进入2006年,艺术品市场深化反思,拍场流标增多,市场对拍卖公司的信任度降低,艺术品投资者更看好以画廊、古玩店为代表的一级市场。
画廊、古玩店怎可放弃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整的机会?一级市场摆脱了各自为战的模式,积极加入到艺术博览会模式运作之中。全年博览会数量和规模急聚增加,上百次艺术博览会中的一半在北京举行,其次是上海、广州等地,水平参差不齐,主题和定位不一,总体呈现出一级市场的反击态势。随着一级市场力量的壮大,艺术品市场甚至可能摆脱拍卖主导的现象。
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 :国际化运作
4月12至16日 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以“国际性、专业性、未来性”为宗旨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是亚洲展示当代艺术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国际化的运作使第3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和展品数量胜过往年:16个国家和地区的97家画廊,2000位收藏家,油画、雕塑、影像、摄影作品等近4000幅艺术品。经典大师和明星艺术家的作品、传统中国书画和当代前卫作品聚集一堂。参展的中国书画作品寥寥,题材陈旧且表现缺乏创意;先锋色彩的作品,题材和内容丰富,因作者地域、年龄、经历及表现手法的不同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冲击力各异。许多参观者将其当作一次时尚、前卫的艺术展。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参观者超过4万人次,成交额2000万美元以上。之所以如此成功,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从2005年下半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渐热。因此,除了海外资金参与外,内地买家开始涉足其中。中国当代艺术也在2006年春秋两季大拍中经受了市场检验。
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地摊到展会的蜕变
8月19至22日 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从单纯以宣传古玩城为目的,免费招商办展获得意外成功,到中期打海外文物回流牌,吸引港台古董客商参展扩大影响,再到2005年移师中国国际国贸中心,古玩艺术品博览会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踏实。
第9届北京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的最大进步体现在展位布置上,首次将参展商分成了A区和B区,即精品展区和普通区,精品展区采用国际古玩艺术品类展会流行的特殊装修形式布展,集中了10家台湾文物公司、2家香港古董公司和7家内地文物公司、4家拍卖行。参展商品价值估计超过50亿元,展品之精创历届之最。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北京尚仕雅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哑舍文物、东资文物、永乐、逍遥居和北京御雅堂等均携精品参展。而普通展区,大部分古玩店的展位都没有精心布置,布局较不合理,给人的感觉仍似“仓库”一般。从人气上看,精品区的人气高于普通区,在精品区才能感觉到“策展”的存在。
是次博览会交易额5亿元以上,远远超过5月份在香港举办的“亚洲国际艺术及古董展”(AIAA2006)及 “国际亚洲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AAI2006),但策展水平、质量逊色。后者更注重品位和档次,对亚洲地区古玩交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品路线是内地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应当学习和坚持的。显然,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主办方意识到这一点,精品区的出现即是措施之一。
投资与收藏博览会:与拍卖联姻
9月25至29日 北京展览馆
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暨第6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设置了400余个展位,展出1500余幅海内外作品。操作并不专业,参展作品以油画、国画为主,在一片花花绿绿的油彩中间,一些形象古拙的雕塑艺术品反倒更吸引观众的眼光。多位美术界人士认为:“这次博览会还是老毛病,选择的画家水平差距太大,一些作品水平太低”,“参展的画廊不仅少,而且代理的画家作品一般。”加之会场偏离文化区,人气明显不足。此外,除了主办方之一的中诚信拍卖公司之外,还有多家拍卖公司在会场设展,更像是商业展览。
第6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围绕着“谁在收藏”、“怎样收藏”主题,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美术理论家刘曦林、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学军、北京收藏家邢继柱、北京可创铭佳艺苑总经理刘莹等官员、学者、收藏家和经营者进行了研讨。听众除工作人员外,就是媒体记者,缺少真正的收藏投资者,影响力有限。
博览会最大特点是在作者或所有者自愿前提下,作品委托北京中诚信独家拍卖。组委会通过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参展、参拍作品的高标准,又保证了交易成功率。博览会组委会相关人士认为,博览会把艺术家、藏家、美术展览和拍卖等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品市场模式。因受纽约苏富比9月20日亚洲当代艺术拍卖的影响,加之定位不准,拍卖结果有负众望。拍卖成交情况有两个数据:中国文化产业网报道称成交额5375万元,成交率66%;雅昌艺术网的数据是成交额2904.11万元,成交率71%。
“专家鉴宝”是文物艺术品活动提升人气屡试不爽的手段,然而,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在展会期间举办的首场现场鉴宝活动,看热闹的超过了鉴宝的,甚至只有数人。而整个博览会也只吸引观众1.2万人次。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错位的卖场
10月2至6日 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第9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吸引了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家画廊,占全部参展商的三分之一强。
也许是同类博览会过频之故,除开幕第一天接待了大批参观者外,参观者不多且主要集中在香港展厅及少数展位。与其他艺术博览会不同的是,日本、韩国展区并没有受到关注。
参展商水平一般,许多精品画廊多选择了“艺术北京2006”。参展画廊又抱着用钱买展位卖画的想法。因此,商业味更浓些。
“艺术北京2006”:遭遇市场寒流
10月6日至10日 全国农业展览馆
“艺术北京2006” (Art?Beijing)当代艺术博览会的策展人董梦阳曾是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策展人之一,因而,“艺术北京2006”的规模、质量不弱于第3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展会整体呈5:3:2的格局,即中国画廊占50%,亚洲画廊占30%,欧美画廊占20%。
“艺术北京2006”是10月份北京众多艺术博览会中最具实力、最受关注者,也是带动北京艺术氛围的旗帜性艺术盛会。同期的宋庄艺术节、今日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界领军人物方力钧第一次个展、新兴的北京酒厂艺术区举办的“酒厂艺术节”成为其外围展览。
“艺术北京2006”原本应该只是一场国际规格的艺术博览会,不曾想却意外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信心指数体温计。纽约苏富比9月20日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大大挫击了中国当代艺术不可一世的气焰,使得展会弥漫着低温风暴,参展画廊和买家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明显缺乏信心。再者,选址脱离了艺术展览中心区域,观众不多,买家更少。
上海双年展:“超设计”显示超级规模
9月5日至11月5日 上海美术馆
此次双年展规模空前且时间长达两个月,吸引观众逾22万人次。“超设计”的艺术主题,旨在展现当代艺术向日常生活的不断渗透,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观念,也能够给人带来很多联想。
双年展因强调当代艺术与观众的互动,显得轻松有趣。李立宏的作品《云梯》,是将美术馆内的楼梯全部贴满装饰有云朵图案的青花瓷砖,观众拾阶而行,感受到“青云直上”的寓意。上海艺术家丁乙的《时空邮局》堪称最具人气的行为艺术作品。
然而,作为中国最高规格的艺术双年展,几乎就是场大杂烩般的情景剧,没有了艺术的界限,也没有了设计的界限,没有边缘,给人的感觉不是成熟的能够在艺术史上留下痕迹的高级别艺术双年展,而是中学生想象展,是开发想象力的展览,或者是类似沙雕节的“艺术庙会”。很多作品似曾相识,一些装置艺术、观念艺术无惊人之处,甚至有点平庸。许多当代艺术作品只注意模仿而不是创意。大部分所谓有创意的作品,只是艺术与工艺、光影技术的结合。
上海艺术博览会:辐射长三角
11月16至20日 上海世贸商城
2006年上海艺术博览会迎来了十周年大庆,并以“投资艺术就是储蓄未来”为主题口号,来自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的?260多家画廊或艺术家展出了上万件现当代风格的油画、雕塑、中国画、版画、水彩画等艺术品。观众5.8万人次,交易额突破6000万元。
与往年观众主要以上海本地为主不同,四成观众来自上海以外地区,尤其以江浙地区居多。这表明,上海艺术博览会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影响力越来越强。上海大剧院画廊和上海艺蒲团画廊分别荣列成交额、成交率榜首。
国际珠宝展:构筑国际交流平台
11月8至12日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中国国际珠宝展始终坚持以“打造驰名品牌、共谋行业发展”为主题,致力于搭建海内外珠宝品牌宣传展示和经贸洽谈的平台,构筑中外珠宝信息交流与流行趋势发布的渠道,已成长为国内最高档次的行业展会。
泰国珠宝企业首次以展团形式亮相中国国际珠宝展,展位数达20个。罗马之金(ORO DI ROMA)继续带来意大利制造的精美首饰,把意大利珠宝的设计发挥到极致。香港珠宝首饰一向以设计创新、手工精湛见称。由香港立新公司和香港珠宝制造业厂商会带来的香港展团包括34家企业并占据62个展位。
内地珠宝企业多数是行业知名的品牌企业。很多企业不再以单个企业的形式,而是以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团队的成员身份参展。
整体看,2006年中国国际珠宝展档次较高、精品增多,在布展和布局上都与国际接轨,而且在人气上出奇的强,这是其他艺术品博览会所不及之处。
创意博览会:彰显文化的价值
12月11日至14日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由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贸促会承办,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发改委等17个政府部门协办。规格高,规模大,除了主展场外,还有分展场,免费参观
展会以“创意·科技·文化”主题,以“点亮创意智慧,融入科技力量,焕发文化魅力,创造财富价值”为活动宗旨,通过展览展示、推介交易、论坛峰会、创意活动、文艺演出,力求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一个进行产业链接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综合平台。书画艺术、工艺美术和城市雕塑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企业及最新技术和成果在主展场展示,各大博物馆举办馆藏精品文物展示活动,北京东正200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北京红太阳2006年隆冬拍卖会、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第4期、北京翰海200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作为推介交易项目。
因涉及面广且产业气息浓厚,观众目的性不甚明确,而古玩、书画、当代艺术、书画复制等项目少人问津。
2005年末,持续高速发展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终于踩了脚急刹车。进入2006年,艺术品市场深化反思,拍场流标增多,市场对拍卖公司的信任度降低,艺术品投资者更看好以画廊、古玩店为代表的一级市场。
画廊、古玩店怎可放弃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整的机会?一级市场摆脱了各自为战的模式,积极加入到艺术博览会模式运作之中。全年博览会数量和规模急聚增加,上百次艺术博览会中的一半在北京举行,其次是上海、广州等地,水平参差不齐,主题和定位不一,总体呈现出一级市场的反击态势。随着一级市场力量的壮大,艺术品市场甚至可能摆脱拍卖主导的现象。
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 :国际化运作
4月12至16日 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以“国际性、专业性、未来性”为宗旨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是亚洲展示当代艺术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国际化的运作使第3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和展品数量胜过往年:16个国家和地区的97家画廊,2000位收藏家,油画、雕塑、影像、摄影作品等近4000幅艺术品。经典大师和明星艺术家的作品、传统中国书画和当代前卫作品聚集一堂。参展的中国书画作品寥寥,题材陈旧且表现缺乏创意;先锋色彩的作品,题材和内容丰富,因作者地域、年龄、经历及表现手法的不同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冲击力各异。许多参观者将其当作一次时尚、前卫的艺术展。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参观者超过4万人次,成交额2000万美元以上。之所以如此成功,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从2005年下半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渐热。因此,除了海外资金参与外,内地买家开始涉足其中。中国当代艺术也在2006年春秋两季大拍中经受了市场检验。
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地摊到展会的蜕变
8月19至22日 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从单纯以宣传古玩城为目的,免费招商办展获得意外成功,到中期打海外文物回流牌,吸引港台古董客商参展扩大影响,再到2005年移师中国国际国贸中心,古玩艺术品博览会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踏实。
第9届北京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的最大进步体现在展位布置上,首次将参展商分成了A区和B区,即精品展区和普通区,精品展区采用国际古玩艺术品类展会流行的特殊装修形式布展,集中了10家台湾文物公司、2家香港古董公司和7家内地文物公司、4家拍卖行。参展商品价值估计超过50亿元,展品之精创历届之最。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北京尚仕雅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哑舍文物、东资文物、永乐、逍遥居和北京御雅堂等均携精品参展。而普通展区,大部分古玩店的展位都没有精心布置,布局较不合理,给人的感觉仍似“仓库”一般。从人气上看,精品区的人气高于普通区,在精品区才能感觉到“策展”的存在。
是次博览会交易额5亿元以上,远远超过5月份在香港举办的“亚洲国际艺术及古董展”(AIAA2006)及 “国际亚洲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AAI2006),但策展水平、质量逊色。后者更注重品位和档次,对亚洲地区古玩交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品路线是内地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应当学习和坚持的。显然,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主办方意识到这一点,精品区的出现即是措施之一。
投资与收藏博览会:与拍卖联姻
9月25至29日 北京展览馆
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暨第6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设置了400余个展位,展出1500余幅海内外作品。操作并不专业,参展作品以油画、国画为主,在一片花花绿绿的油彩中间,一些形象古拙的雕塑艺术品反倒更吸引观众的眼光。多位美术界人士认为:“这次博览会还是老毛病,选择的画家水平差距太大,一些作品水平太低”,“参展的画廊不仅少,而且代理的画家作品一般。”加之会场偏离文化区,人气明显不足。此外,除了主办方之一的中诚信拍卖公司之外,还有多家拍卖公司在会场设展,更像是商业展览。
第6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围绕着“谁在收藏”、“怎样收藏”主题,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美术理论家刘曦林、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学军、北京收藏家邢继柱、北京可创铭佳艺苑总经理刘莹等官员、学者、收藏家和经营者进行了研讨。听众除工作人员外,就是媒体记者,缺少真正的收藏投资者,影响力有限。
博览会最大特点是在作者或所有者自愿前提下,作品委托北京中诚信独家拍卖。组委会通过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参展、参拍作品的高标准,又保证了交易成功率。博览会组委会相关人士认为,博览会把艺术家、藏家、美术展览和拍卖等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品市场模式。因受纽约苏富比9月20日亚洲当代艺术拍卖的影响,加之定位不准,拍卖结果有负众望。拍卖成交情况有两个数据:中国文化产业网报道称成交额5375万元,成交率66%;雅昌艺术网的数据是成交额2904.11万元,成交率71%。
“专家鉴宝”是文物艺术品活动提升人气屡试不爽的手段,然而,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在展会期间举办的首场现场鉴宝活动,看热闹的超过了鉴宝的,甚至只有数人。而整个博览会也只吸引观众1.2万人次。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错位的卖场
10月2至6日 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第9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吸引了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家画廊,占全部参展商的三分之一强。
也许是同类博览会过频之故,除开幕第一天接待了大批参观者外,参观者不多且主要集中在香港展厅及少数展位。与其他艺术博览会不同的是,日本、韩国展区并没有受到关注。
参展商水平一般,许多精品画廊多选择了“艺术北京2006”。参展画廊又抱着用钱买展位卖画的想法。因此,商业味更浓些。
“艺术北京2006”:遭遇市场寒流
10月6日至10日 全国农业展览馆
“艺术北京2006” (Art?Beijing)当代艺术博览会的策展人董梦阳曾是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策展人之一,因而,“艺术北京2006”的规模、质量不弱于第3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展会整体呈5:3:2的格局,即中国画廊占50%,亚洲画廊占30%,欧美画廊占20%。
“艺术北京2006”是10月份北京众多艺术博览会中最具实力、最受关注者,也是带动北京艺术氛围的旗帜性艺术盛会。同期的宋庄艺术节、今日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界领军人物方力钧第一次个展、新兴的北京酒厂艺术区举办的“酒厂艺术节”成为其外围展览。
“艺术北京2006”原本应该只是一场国际规格的艺术博览会,不曾想却意外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信心指数体温计。纽约苏富比9月20日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大大挫击了中国当代艺术不可一世的气焰,使得展会弥漫着低温风暴,参展画廊和买家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明显缺乏信心。再者,选址脱离了艺术展览中心区域,观众不多,买家更少。
上海双年展:“超设计”显示超级规模
9月5日至11月5日 上海美术馆
此次双年展规模空前且时间长达两个月,吸引观众逾22万人次。“超设计”的艺术主题,旨在展现当代艺术向日常生活的不断渗透,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观念,也能够给人带来很多联想。
双年展因强调当代艺术与观众的互动,显得轻松有趣。李立宏的作品《云梯》,是将美术馆内的楼梯全部贴满装饰有云朵图案的青花瓷砖,观众拾阶而行,感受到“青云直上”的寓意。上海艺术家丁乙的《时空邮局》堪称最具人气的行为艺术作品。
然而,作为中国最高规格的艺术双年展,几乎就是场大杂烩般的情景剧,没有了艺术的界限,也没有了设计的界限,没有边缘,给人的感觉不是成熟的能够在艺术史上留下痕迹的高级别艺术双年展,而是中学生想象展,是开发想象力的展览,或者是类似沙雕节的“艺术庙会”。很多作品似曾相识,一些装置艺术、观念艺术无惊人之处,甚至有点平庸。许多当代艺术作品只注意模仿而不是创意。大部分所谓有创意的作品,只是艺术与工艺、光影技术的结合。
上海艺术博览会:辐射长三角
11月16至20日 上海世贸商城
2006年上海艺术博览会迎来了十周年大庆,并以“投资艺术就是储蓄未来”为主题口号,来自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的?260多家画廊或艺术家展出了上万件现当代风格的油画、雕塑、中国画、版画、水彩画等艺术品。观众5.8万人次,交易额突破6000万元。
与往年观众主要以上海本地为主不同,四成观众来自上海以外地区,尤其以江浙地区居多。这表明,上海艺术博览会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影响力越来越强。上海大剧院画廊和上海艺蒲团画廊分别荣列成交额、成交率榜首。
国际珠宝展:构筑国际交流平台
11月8至12日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中国国际珠宝展始终坚持以“打造驰名品牌、共谋行业发展”为主题,致力于搭建海内外珠宝品牌宣传展示和经贸洽谈的平台,构筑中外珠宝信息交流与流行趋势发布的渠道,已成长为国内最高档次的行业展会。
泰国珠宝企业首次以展团形式亮相中国国际珠宝展,展位数达20个。罗马之金(ORO DI ROMA)继续带来意大利制造的精美首饰,把意大利珠宝的设计发挥到极致。香港珠宝首饰一向以设计创新、手工精湛见称。由香港立新公司和香港珠宝制造业厂商会带来的香港展团包括34家企业并占据62个展位。
内地珠宝企业多数是行业知名的品牌企业。很多企业不再以单个企业的形式,而是以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团队的成员身份参展。
整体看,2006年中国国际珠宝展档次较高、精品增多,在布展和布局上都与国际接轨,而且在人气上出奇的强,这是其他艺术品博览会所不及之处。
创意博览会:彰显文化的价值
12月11日至14日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由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贸促会承办,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发改委等17个政府部门协办。规格高,规模大,除了主展场外,还有分展场,免费参观
展会以“创意·科技·文化”主题,以“点亮创意智慧,融入科技力量,焕发文化魅力,创造财富价值”为活动宗旨,通过展览展示、推介交易、论坛峰会、创意活动、文艺演出,力求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一个进行产业链接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综合平台。书画艺术、工艺美术和城市雕塑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企业及最新技术和成果在主展场展示,各大博物馆举办馆藏精品文物展示活动,北京东正200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北京红太阳2006年隆冬拍卖会、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第4期、北京翰海200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作为推介交易项目。
因涉及面广且产业气息浓厚,观众目的性不甚明确,而古玩、书画、当代艺术、书画复制等项目少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