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er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呼声中,处于高考范围边缘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却依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因青少年道德与法制观念淡薄而引发的“高分低德、违法乱纪”事件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前,导致我国青少年道德与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作为高中一线历史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当前高中教育的偏颇是主要因素。因为在高考这一“指挥棒”下,“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早已成为高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高中历史课作为道德与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也显得很功利,或者很无奈。因而,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可以利用高中历史学科道德与法制教育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改革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营造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学科教学氛围,给历史学科教学注入新时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新素材、新活力,从而推动高中校园道德与法制教育蓬勃发展,为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健康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高中生是一个可塑性较高的群体,培养他们的道德与法制意识,无疑是实现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不仅是高中学校这个关键的育人舞台的分内之责,也是历史这门资源优势学科的使命所在。
  高中历史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利用历史学科资源优势使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制进步对国家和个人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
  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白为什么要学习道德与法制知识,才能使其在行动上自觉配合教师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道德与法制的社会作用,总是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的动力。
  总之,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制意识是一种精神生产力,它融汇在民族精神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因而,道德与法制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及人民幸福与否的重要尺度。
  2.要引导学生明白我国新时期道德与法制的本质及核心内容,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统一起来。
  从本质上看,道德和法制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以能动的方式把握世界,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的力量,说服、劝导人们选择符合历史阶段发展需要的行为,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引导、激励人们自觉扬善抑恶、追求高尚、完善人格。而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的价值理念,明确了人们道德、法律行为的价值尺度和善恶标准。倡导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能够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履行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妥善解决伴随深刻社会变革而来的各种各样的利益矛盾和社会问题。
  社会主义道德内容广泛,核心内容主要有:倡导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倡导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倡导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力度,培养青少年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中历史教师还要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抓好普法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新型人际关系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氛围。这对于我国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已经成为全球性语言,在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和信息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纯粹的英语语言教学已不能满足国际交往的需要,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与教学,是培养具
“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
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有效的操作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有效的操作
思想政治课作为初中生的必修课程,有其特殊的地位的作用,教学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老师必须注重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成功感。
面对新教材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要充分把握起始段的教学,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少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教材信息量不足、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等,这些已成为制约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思品教师,我们应当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与教改能力,对这些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寻找突破的方式与途径。笔者在思品教学中致力于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有效破解了上述教学难题,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当前初中思品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教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