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插花是我国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在春节期间,逛花市的人也特别多。花市的鲜花丰富多采、琳琅满目。人们喜欢用鲜花装饰厅堂,以示新春吉庆、祥和、幸福。
插花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
《楚辞》中描绘的插花景象
早在公元前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已经出现了原始插花形式的雏形。每逢节庆之日,古人将折枝花插在头上,佩带胸前,系于腰间,或成束地摆放在神座前, 或悬挂在屋梁、船头、木车上,以花传情,借花抒怀,极具浪漫情趣。
我国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中就生动描绘了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踏青祭祀的情景,以及他们相聚相离时互赠花草,表达爱慕和思念的风俗。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描绘有这样的景象:年轻人用许多香草、兰蕙装饰木船,乘坐着美丽的花船去寻觅、迎接爱侣,还有用芬芳的花草装饰屋栋、门楣和门庭,期盼和等待心上人到来。
到了汉代,热爱自然的古人为了将美丽的花草树木引入居室,融入生活,萌生了用器皿插花的想法。在出土的东汉墓壁画中就有描绘陶盆插花的画面,其构图对称,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东汉末年时,随着印度佛教的传播,佛前供花和佛教教义对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当有人到佛前供莲花礼佛时,僧人们用铜器装水,将莲花的茎浸入水中,为莲花保鲜,容器水养插花形式就此诞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局势动荡,许多文人们寄情于山水花草,插花便成为了他们最大的乐趣。也正是他们的加入,为插花艺术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的浪漫意境。
唐代的“酒赏”和“香赏”
在唐代,举国上下爱花、种花、赏花之风盛极一时,每逢重大节庆日都会举办隆重的插花、赏花庆典活动。诗人杜牧的:“夜有微雨洗芳尘,公子骅骝步贻匀,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在立春之日,人们会制作美丽的“春盘”。“春盘”又叫“辛盘”或“新盘”,将盆子视为大地,选用韭、蒜、姜、芥、蒚、芹等辛味蔬菜插盘,取“新”之意;再用梅、李、小树或年花、水果加以装饰,营造出满盘春色,在新春之时,将春盘摆放在宴席上,既是新春供奉的佳品,也是装饰环境的好摆设。欧阳詹的《春盘赋》还记载了唐代仕女竞相用罗帛剪制成生动艳丽的花朵,缀接到花枝上,插在盘中作为春盘的画面。这种新春插花,以花为饰的习俗,也一代代的流传下来,如今新春时节,北方人喜欢在家中摆放梅花、柿子,南方人喜欢装饰水仙、金桔等,也都有古人春盘的影子。
我国唐代的插花文化还深刻影响了日本。我国隋唐时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日本天皇曾多次派出遣唐使者,到我国长安和洛阳全面学习和考察中国文化艺术,其中就包括我国原产的梅、菊、桃、李等观赏花木以及赏花习俗。公元607年,日本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访隋,在学习佛法的同时,将中国的佛教礼法及佛前供花和容器引进日本,从而促进了日本祭坛插花的兴起。小野妹子完成使节任务后,皈依佛教,居住在太子创建的六角堂内的池坊潜心修习佛道,日夜以花献佛, 并制定了祭坛插花的规矩,后经历代坊主的发扬光大, 形成日本最古老的插花流派——池坊流。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还盛行两种别具一格的插画欣赏方式——“酒赏”和“香赏”。什么是“酒赏”和“香赏”呢?唐代古人对插花作品的陈设和欣赏都极力追求与环境的统一协调,因此讲究将插花作品安置在精美的台座上,背面悬挂名人字画作为背景,字画和插花相映生辉,欣赏时常盘坐室内,咏诗、饮酒助兴,这就是“酒赏”。五代的进士韩熙载认为,将插花与焚香相结合,且不同的花材要搭配不同的香料,如“木犀宜龙脑,兰宜四绝,含笑宜麝……”当花材和香料“风味相和”时,那感觉“妙不可言”,这就是“香赏”。到了唐代,“香赏”得到流传。酒赏和香赏各有特色和趣味,不仅让人有多层次的感官享受,更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让我们不禁感慨:古人真会玩啊!
宋代的“万花会”
宋代四海昌平,文化艺术迅速发展,人们对插花艺术的热爱也尤甚于其他朝代。宫廷和官府时常举办盛大的“万花会”,就是大型的插花展览会,千枝万朵,蔚为壮观。北宋张邦基的《 墨庄漫录》中记载:“西京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会上“举目皆花”。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也写到:“柏州芍药为天下冠,蔡凡卿太守始作万花会,用花十余万枝。”这应该算是古代最大的插花盛典了。
民间插花也毫不逊色,每到春天都要举行盛大的花会和插花比赛, 热闹非凡。街头巷尾的饮食商店、酒楼、茶肆等商业场合,也都为了招徕顾客,而按四时插花。对于热爱自然、醉心艺术的古人来说,插花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与“烧香、点茶、排置”同称为“四艺”,被视为每人自小就应具备的修养,纵使仆役也不例外。
明代的插花艺术已然成熟,出现了大量插花专著,从不同角度总结了中国古代各朝插花的经验秘法,对中外插花艺术皆有很大影响,其中袁宏道的《瓶史》是我国古代插花艺术最完整的著作,此书一出,轰动一时。1696年传入日本,备受其花道界推崇,被奉为日本插花艺术的准则,并成立有“宏道流”、“袁宏道流”等支派流传至今。
插花习俗保留至今
如今,在我国广州等地仍然保留着插花习俗。广州有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
广州人春节爱插桃花,所谓“一树桃花满庭春”。一株靓桃花插在厅堂里,满树星红,持上节日彩灯,披上绿绸杏带,增添了不少春色,所以不但居家喜爱,各大宾馆酒楼,也会以一株大桃花装点门庭。
金桔、代代果和水仙花也特别受到广州人的喜爱。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水仙花则能解人意,常常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如今还新出现了不少象征富贵与财运的花木,如青枝绿叶的“发财树”,以仙人掌嫁接的“福星花”、“鸿运当头”等。其实,人们就是为了给来年讨个好彩头。
插花节还是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以云南省大姚县政府举办的节庆活动尤为隆重盛大。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彝族群众把从山中采回的马樱花等鲜花,插在房门、农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在昙华山中欢聚,一起唱歌跳舞,举行祭花活动,并且互相插戴马樱花,表示美好祝愿,祈祷人寿年丰。
我国传统插花文化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虽由人为,宛自天开”是插花作品的最高境界。古人热爱插花,在插花的过程中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充满了浪漫神奇的文化内涵,更承载着古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遵循着随缘珍重的生活哲学。
此外,选择适宜的话,室内插花还会成为人体健康的“卫士”呢!现代研究表明,许多花材都有着净化居室空气的作用,能把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甲醛、氟化物等有害物质除掉。例如古人喜爱的菊花,可以净化掉房间内对人有害的氟化氢气体。当然,并不是所有花草都适宜摆放在室内。有些花卉具有毒性或者刺激性气味过于浓烈,如夹竹桃、夜来香、五色梅等,摆放在室内反而不利健康,应当予以注意。
插花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
《楚辞》中描绘的插花景象
早在公元前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已经出现了原始插花形式的雏形。每逢节庆之日,古人将折枝花插在头上,佩带胸前,系于腰间,或成束地摆放在神座前, 或悬挂在屋梁、船头、木车上,以花传情,借花抒怀,极具浪漫情趣。
我国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中就生动描绘了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踏青祭祀的情景,以及他们相聚相离时互赠花草,表达爱慕和思念的风俗。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描绘有这样的景象:年轻人用许多香草、兰蕙装饰木船,乘坐着美丽的花船去寻觅、迎接爱侣,还有用芬芳的花草装饰屋栋、门楣和门庭,期盼和等待心上人到来。
到了汉代,热爱自然的古人为了将美丽的花草树木引入居室,融入生活,萌生了用器皿插花的想法。在出土的东汉墓壁画中就有描绘陶盆插花的画面,其构图对称,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东汉末年时,随着印度佛教的传播,佛前供花和佛教教义对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当有人到佛前供莲花礼佛时,僧人们用铜器装水,将莲花的茎浸入水中,为莲花保鲜,容器水养插花形式就此诞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局势动荡,许多文人们寄情于山水花草,插花便成为了他们最大的乐趣。也正是他们的加入,为插花艺术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的浪漫意境。
唐代的“酒赏”和“香赏”
在唐代,举国上下爱花、种花、赏花之风盛极一时,每逢重大节庆日都会举办隆重的插花、赏花庆典活动。诗人杜牧的:“夜有微雨洗芳尘,公子骅骝步贻匀,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在立春之日,人们会制作美丽的“春盘”。“春盘”又叫“辛盘”或“新盘”,将盆子视为大地,选用韭、蒜、姜、芥、蒚、芹等辛味蔬菜插盘,取“新”之意;再用梅、李、小树或年花、水果加以装饰,营造出满盘春色,在新春之时,将春盘摆放在宴席上,既是新春供奉的佳品,也是装饰环境的好摆设。欧阳詹的《春盘赋》还记载了唐代仕女竞相用罗帛剪制成生动艳丽的花朵,缀接到花枝上,插在盘中作为春盘的画面。这种新春插花,以花为饰的习俗,也一代代的流传下来,如今新春时节,北方人喜欢在家中摆放梅花、柿子,南方人喜欢装饰水仙、金桔等,也都有古人春盘的影子。
我国唐代的插花文化还深刻影响了日本。我国隋唐时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日本天皇曾多次派出遣唐使者,到我国长安和洛阳全面学习和考察中国文化艺术,其中就包括我国原产的梅、菊、桃、李等观赏花木以及赏花习俗。公元607年,日本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访隋,在学习佛法的同时,将中国的佛教礼法及佛前供花和容器引进日本,从而促进了日本祭坛插花的兴起。小野妹子完成使节任务后,皈依佛教,居住在太子创建的六角堂内的池坊潜心修习佛道,日夜以花献佛, 并制定了祭坛插花的规矩,后经历代坊主的发扬光大, 形成日本最古老的插花流派——池坊流。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还盛行两种别具一格的插画欣赏方式——“酒赏”和“香赏”。什么是“酒赏”和“香赏”呢?唐代古人对插花作品的陈设和欣赏都极力追求与环境的统一协调,因此讲究将插花作品安置在精美的台座上,背面悬挂名人字画作为背景,字画和插花相映生辉,欣赏时常盘坐室内,咏诗、饮酒助兴,这就是“酒赏”。五代的进士韩熙载认为,将插花与焚香相结合,且不同的花材要搭配不同的香料,如“木犀宜龙脑,兰宜四绝,含笑宜麝……”当花材和香料“风味相和”时,那感觉“妙不可言”,这就是“香赏”。到了唐代,“香赏”得到流传。酒赏和香赏各有特色和趣味,不仅让人有多层次的感官享受,更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让我们不禁感慨:古人真会玩啊!
宋代的“万花会”
宋代四海昌平,文化艺术迅速发展,人们对插花艺术的热爱也尤甚于其他朝代。宫廷和官府时常举办盛大的“万花会”,就是大型的插花展览会,千枝万朵,蔚为壮观。北宋张邦基的《 墨庄漫录》中记载:“西京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会上“举目皆花”。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也写到:“柏州芍药为天下冠,蔡凡卿太守始作万花会,用花十余万枝。”这应该算是古代最大的插花盛典了。
民间插花也毫不逊色,每到春天都要举行盛大的花会和插花比赛, 热闹非凡。街头巷尾的饮食商店、酒楼、茶肆等商业场合,也都为了招徕顾客,而按四时插花。对于热爱自然、醉心艺术的古人来说,插花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与“烧香、点茶、排置”同称为“四艺”,被视为每人自小就应具备的修养,纵使仆役也不例外。
明代的插花艺术已然成熟,出现了大量插花专著,从不同角度总结了中国古代各朝插花的经验秘法,对中外插花艺术皆有很大影响,其中袁宏道的《瓶史》是我国古代插花艺术最完整的著作,此书一出,轰动一时。1696年传入日本,备受其花道界推崇,被奉为日本插花艺术的准则,并成立有“宏道流”、“袁宏道流”等支派流传至今。
插花习俗保留至今
如今,在我国广州等地仍然保留着插花习俗。广州有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
广州人春节爱插桃花,所谓“一树桃花满庭春”。一株靓桃花插在厅堂里,满树星红,持上节日彩灯,披上绿绸杏带,增添了不少春色,所以不但居家喜爱,各大宾馆酒楼,也会以一株大桃花装点门庭。
金桔、代代果和水仙花也特别受到广州人的喜爱。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水仙花则能解人意,常常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如今还新出现了不少象征富贵与财运的花木,如青枝绿叶的“发财树”,以仙人掌嫁接的“福星花”、“鸿运当头”等。其实,人们就是为了给来年讨个好彩头。
插花节还是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以云南省大姚县政府举办的节庆活动尤为隆重盛大。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彝族群众把从山中采回的马樱花等鲜花,插在房门、农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在昙华山中欢聚,一起唱歌跳舞,举行祭花活动,并且互相插戴马樱花,表示美好祝愿,祈祷人寿年丰。
我国传统插花文化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虽由人为,宛自天开”是插花作品的最高境界。古人热爱插花,在插花的过程中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充满了浪漫神奇的文化内涵,更承载着古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遵循着随缘珍重的生活哲学。
此外,选择适宜的话,室内插花还会成为人体健康的“卫士”呢!现代研究表明,许多花材都有着净化居室空气的作用,能把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甲醛、氟化物等有害物质除掉。例如古人喜爱的菊花,可以净化掉房间内对人有害的氟化氢气体。当然,并不是所有花草都适宜摆放在室内。有些花卉具有毒性或者刺激性气味过于浓烈,如夹竹桃、夜来香、五色梅等,摆放在室内反而不利健康,应当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