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翻肠囊法研究茶芎苯酞类有效部位中4种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来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ao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茶芎苯酞类有效部位(CPTA)中4种成分在大鼠离体肠中的最佳吸收部位、吸收机制和吸收动力学过程,为CPTA剂型与处方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利用HPLC法建立CPTA中4种成分在小肠液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取麻醉后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段作为受试肠段建立外翻肠囊模型,计算各肠段中各成分的累积吸收量、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结果:建立了HPLC法测定CPTA中4种成分在SD大鼠肠道中的方法.4种成分随着浓度的增大,120 min累积吸收呈现不断增加趋势,低、中、高3种药物浓度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两种吸收液浓度时,药物累积吸收量十二指肠>结肠>回肠>空肠.同一肠段的4种成分比较,洋川芎内酯A吸收最强,Z-藁本内酯次之,新蛇床内酯和正丁基苯酞的吸收最少;4种肠段中,十二指肠的Papp值最大,回肠与空肠的最小,洋川芎内酯A与Z-藁本内酯的Papp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茶芎苯酞类有效部位中4种成分在不同肠段皆有较好吸收,药物吸收方式可能为被动转运,可以制备成速释制剂、缓控释制剂等.离体肠翻转模型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以用于初步研究药物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
其他文献
制药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全生命周期控制中,新的科学及技术原理的运用有利于提升生产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
国际药监机构和组织针对计算机化系统应用合规性和数据可靠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指南,制药企业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管理和合规体系来保障落实.本文探讨了制药企业计算机化系统
目的:研究蚕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粪便及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蚕沙治疗湿阻中焦证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外湿侵体法-游泳力竭法-过食肥甘法”多因素复合法制备湿阻中焦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依替巴肽与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成本-效果分析,为中国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抗栓药物的选用提供
面对恶性肿瘤这一人类头号公敌,现代医学已发展出丰富的抗肿瘤手段,这是医学能开具的、患者能点选的希望清单.放射治疗在这部抗肿瘤典籍中,有自己的历史进展,和中华医药之神
期刊
JB/19924—2014《磨削表面波纹度》(以下简称“新标准”)规定了磨削表面波纹度的评定方法和原则。适用于磨削加工的圆柱面、圆锥面和以圆周磨削方式加工的平面。对于磨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