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十年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_142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一张父子照曾火遍互联网。在这张照片里,山城重庆的一位“棒棒”冉光辉一手扛着沉重的货物,一手牵着自己刚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当时,无数中国网友见过这张照片,并记住了照片配发的三句话:肩上扛着的是家庭,嘴上叼着的是自己,手上牵着的是未来。
  时光匆匆而过,媒体在整整十年后又追踪了这位“棒棒”。如今的冉光辉变了,又没有变。他在重庆市区买了房,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但他仍然是一位精壮的汉子,仍然扛着沉重的货物,不断前行。
  网友留言
  重庆需要爬坡上坎的地方很多,“棒棒”真的很辛苦也很让人敬佩。之前看到微博上有网友评价,人生活最后的状态是:眼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不羡慕谁,不嘲笑谁,不依赖谁,只是悄悄地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一网友
  凭自己力气生活,就是光荣的,工作不分高低贵践。——月晓梨
  一则短新闻,让我们读出了太多的东西: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榜样是以身作则立起来的,亲情是无私的。向每一个创造美好生活的人致敬!——嗨轮
  时评链接
  “棒棒”十年扛出一套房
  □光明网评论员
  最近,一组“棒棒”(川渝方言中对搬运工的称呼)父子十年对比照走红网络。十年前父亲左手扛着重物右手牵着幼童,十年后在相同地点,父子相拥,笑容洋溢。而据媒体报道,通过十年奋斗,这个家庭在重庆买了一套房,还开了一家喜糖店,也有计划出去旅行一次。
  这个故事是励志的,也很快在媒体上化为“努力就有希望”的正能量,激励着读者们怀抱梦想,奋力奔跑。当然在励志故事的瑰丽诠释之外,一些细节,也勾勒了生活本身的粗粝,比如“他曾担过235公斤的货物……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多,指关节渐渐变形”,实现梦想所需付出的努力,并不是轻飘的。
  除了情绪化的感动之外,这则暖新闻,其实也可以细致琢磨一番。比如“棒棒”可以在重庆买房,也得益于在大型城市中重庆相对较低的房价。否则,这则感人故事的核心元素——“购房置业”——恐怕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包括房价在内的经济背景,影响个体命运的权重之大。努力是否就能实现安居梦,除了个人因素外,也与整个大环境紧密交织,各地掌握决策者也该有所思考。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以“棒棒”为代表的,并不衣着光鲜的城市体力劳动者。媒体镜头常聚焦于城市流光溢彩的繁华,其实穿透表皮,到深层肌理看一看,多少肩扛手提、满身尘土的人,也是城市运转发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在城市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始终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支撑。
  既然感动于他们的故事,也必须承认他们的价值。在当前,不少城市打出了吸引“高学历人才”“高净值人群”等等的宣传口号,但这一劳动群体也应该被关注到:在城市中,大概没有人是不需要点份外卖、打扫房间、水电维修的,城市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各类劳动者。在拿社会整体财富对部分人才进行补贴、优惠之时,不能忽视社会整体的利益平衡,当关照体力劳动者的权益。否则,城市运转必然会受制于劳动链条上某个环节的缺失,造成社会成本抬升。就像没有一栋建筑,是可以抽掉其中几层直接“摩天”的。
  “棒棒”十年拼搏后買房,其值得肯定之处还在于流动性,人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财富、阶层的流动。在今天,已经无人能否认这种流动性对稳固一个社会的支撑作用。而保持这种流动性,不全靠“努力就有希望”的精神鼓舞,社会政策如何安排流动的通道与秩序,也显得尤为重要。
  (选自光明网)
  总评:文章使用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深刻剖析了“棒棒”十年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由浅层的励志“鸡汤”论起,再到对社会大环境的观察,最后落到关怀像冉光辉一样的城市体力劳动者身上。结尾处提出呼吁和期望。全文洋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是一篇深刻而又不失温暖的时评文章。
  人物拓展
  1.姜淑梅——岁月再迟学有成,人生逆袭最风光
  她60岁学写字,75岁开始写作,到82岁已经写下近60万字,出版了5本书。《穷时候,乱时候》《苦菜花,甘蔗芽》……她的文字洗练、节制,看似波澜不惊,但具有讲故事的天才本领。她的语言平淡,不是冷漠,而是因为什么都见识过,没有被压垮,知道自怜是弱者的情绪。
  姜淑梅就像我们自己的奶奶和外婆,她们仿佛没有自己的世界,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只能在付出所有之后,默默退回到后代生活的背景里。但我们看到这位老人的影像,满头银发,目光澄澈,仍不失对于明天的期待。这似乎也让我们明白:除非你自己放弃,你的生活始终属于你,你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它,你有机会重新开始它。
  评点:姜淑梅用自己精彩的后半生,实现了从“文盲”到“网红作家”的逆袭,让人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活到老,学到老”。60岁开始认字,75岁出版小说,人生有什么不可能?而我们在今天,还有什么是不能梦想的?
  2.赵立杰——人生有梦才精彩,快递小哥逆袭成机长
  大专毕业后,赵立杰在河北廊坊当上了一名快递小哥,骑着电动车,收派快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顺丰速运在全国招收6名内部员工作为飞行学员,经过体检、英语考核和严格训练,赵立杰闯过一道道难关,从普通的飞行员到机长,他整整拼搏了10年。现在的他,在深夜或凌晨起飞,在全国40多个城市,穿梭往来,运送货物。(选自央视网)
  评点:赵立杰的座右铭是“吾之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正是这种精神让他脱颖而出。从快递员到机长,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汗水,也源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古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材料二: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这两则材料引起了你什么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的7岁小男孩,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的12岁姑娘,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的初二学生……2019年年初,这些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  材料2: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试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潮流是社会变动或发展的趋势。服饰打扮、言语行为、思想观念……处处都有潮流。面对潮流,有人顺势而行,有人独持己见。  【名师解读】  这则材料以潮流为原点发散开来,首先呈现了“潮流”存在的广泛性,并通过“服饰打扮、言语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提示启示考生进行头脑风暴,紧接着材料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对待潮
现在每当提起学习,最先想到与学习相关的无非就是书籍、教师、学生、教室等类似的词汇。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确实,书籍对学习来说不可缺少,可是,学习不仅限于书。  通过书籍学习固然重要,但仅限于书本的学习,是狭义的。  首先,可从他人身上学习。人的成长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孟母三迁”中的孟母便是为了让儿子与良好学习风气的孩子交往而三次搬迁,从而使儿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好的影响。正所谓“近
那些孩子在玩耍,他们变换着石子的阵势,说“这是在行军,那是牛群和羊群”。但是,过路人只看到石子,不明白孩子心中的财富。  同样,享受黎明的人会在初现的晨曦中温暖身子。那个走向井边的人,因为口渴,把沉重的桶提上井沿。口渴,使他的步伐、他的双臂、他的眼睛都充满了意义,就像一首诗。有些人若不在辛苦中获得信仰,欢乐也不会找上他们。  我也注意到了那个人,他听音乐却不用心。他叫人用轿子抬他去听,而不是自己走
真题回放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考题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面为观点罗列,三小句即为三个观点。  审题要点:审题时,应理清三个观点之间的关系,很显然,三个观点各不相同,而且是对立
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除了在立意、构思、表达上吸引阅卷老师外,开篇艺术也是不容小觑,如清代李渔言,开篇“当以奇句夺目”,方能引人入胜,“不敢弃去”.纵观近几年的高分考场作文,无一例外在开篇运用素材上,活学活用,单一反三,做到了先声夺人,耳目一新。  梳理·考场作文开篇特点  优秀考场作文的开篇,一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意”,二是“颜值”。立意精准,言辞精美,文质兼具,方为可观。也就是说,开篇就要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读过《理想》《就是那一只蟋蟀》这两首诗的读者,你们是否还记得朗读它们时的中学时光?2019年11月23日,时光带走了这位老人——著名诗人、作家、文化学者流沙河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流沙河是笔名,取自《尚书·禹贡》:“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
各种语言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达出不同的主观感受,给人带来美的体验,其中又以汉语之深远幽微,令人记忆深刻。  句式、语气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自是不容小视,稍稍接触过外语便不难发现,大部分语种句式变化都颇为丰富,像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补足、同位、强调,此类种种数不胜数,而语气则借由句式变化自然而然地生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我今日着重写的是词语的运用,
冯骥才老先生有言:“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生命的终点不一定是灰飞烟灭,有时它会转化成另一种形态存在或是再生,文化亦是如此。  悠悠中华之帆,凭借了源远流长的历史,赛过了千船,然而又有多少默默划船者能够透过这层层木板看到那一道道细小的裂缝呢?  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文化是连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