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园综合体理念的提出和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推广,切实顺应了十九大报告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以“加快建设‘一兴四美·七彩大地’美丽乡村”为主题,明确提出未来十年,忠县要建成“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实现美丽乡村全域覆盖的目标,并努力打造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实践示范县。
一、忠县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度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后,5月重庆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的18个省区之一,随后市农综办和市财政局在重庆市21个参与申报竞争试点的区县中,遴选出忠县、南川、潼南和梁平进行全市田园综合体“1+3(1个国家级+3个市级)”试点建设,其中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在专家评审中得分排名第一,且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试点项目之一。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以“中国橘城·三峡橘乡·田园梦乡”为定位,高举柑橘产业链大旗,走柑橘产业经济循环发展之路,该项目规划总面积55.38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面积20.56平方公里,二期面积34.82平方公里,涉及新立、双桂、拔山、马灌4个镇,同时忠县将深入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优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打造集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行六大体系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高科技柑橘园”特色旅游之路。
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前景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已迈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限于物质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生态、健康等需求,田园综合体的提出与推广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文化、生态、经济等意义。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城乡互助的产物,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是包含有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它不仅充分整合了现有产业,积极调动闲置资源,让乡风乡土乡情乡韵得到原味保留,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最佳空间,同时为群众获取了多元化的聚居模式,让农民不再背井离乡务工谋求生计,既能照顾一家老小,又能进行再就业,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的“四生融合”及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三产联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人民增寿的“四增目标”。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不是对原有风貌的否定,不是一场农村现状的变革,而主要是立足乡村的本土特色,在保留乡风乡土乡情乡韵的基础上进行特色文化的挖掘(如红色文化、历史古迹、企业精神、人文景观及自然风光等),尽量用原色原料修葺破损的地方,整合有利资源和调整空间格局,植入新时代产业的力量,在体验闲适、体验农事、体验自然风光的同时实现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时实现乡土味道、传统文化、农业文明的传承。
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座座现代化都市崛起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萧条衰败,整体环境脏乱差,然而随着城市资源透支、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趋缓等城市病的出现,使得逆城市化之风悄然来袭,乡村发展迎来新生。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正是围绕原有的环境风貌按照生态学原理去设计建筑的,不仅可将农村整体环境打造的“优乐美”,让乡村与城市有机融合一体,而且解决了物产闲置、乡村破败、水土流失、土地荒芜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过去的“二物思维”转变成了“三物思维”,即植物是生产者,动物和人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通过三物组合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勾勒出了一幅“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景象。
随着社会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限于满足日常的温饱,旅游已成时下的休闲热潮,每逢节假日各大旅游景区都是人满为患,而周末的乡村旅游已然成为人们的新宠,田园综合体则顺应这股大潮应运而生。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正是以旅游为先导,以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交通、物流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体验为价值,以乡村复兴再造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模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充分挖掘乡村价值,统筹激活乡村存量,形成“一条龙”服务模式的旅游产业链,不仅让农民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让城镇居民获得了农事体验,还因乡村旅游带动了“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模式的长远发展,为农村经济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依据。
从“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到“不让农村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记忆中的故园”,到“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再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田园综合体”的正式提出,都是经过社会的实践、历史的检阅和顺应人民的期盼而生的,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2017年5月财政部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确定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并从政策、资金和资源等方面为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绿色通道”。
三、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探析
目前,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还处于探索发展、总结经验阶段,作为首批试点项目,我们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强化产业基础,加大政策集成,树立示范典型,搞好宣传推广,为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一)找准定位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我们在学习别人的样本时不能“依葫芦画瓢”似的进行复制,而是要对本地区的环境优势、区位优势、物产优势、市场优势及交通优势等进行综合研判,在调研选址、布局规划、功能划分等方面突出自身的特点、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可建成“农业+旅游”模式、“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模式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等。
(二)合理规划
田园综合体是以产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体验为活力构建创新型乡村消费、促进城乡互动的新模式。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应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并注重结构、功能、区域等的明确划分。农业生产区通常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的田园综合体外围圈层,充分利用乡村土地资源引入现代循环农业和创意科技农业,其生产项目可含农田耕作、果蔬栽种、畜禽养殖、花卉园艺、渔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等,使外圈形成自然的绿色防护带及优美的农田景观,同时接纳广大游客进行农事体验和科普学习农业知识。居民生活区主要选择在水源充沛、交通便捷、环境适宜的田园综合体核心圈层,便于生活、生产、出行及进行农耕劳作,其居住项目应含房屋、草坪、花园、小桥、溪流及附属设施等,同时可围绕传统居住小区打造乡村休闲地产或乡土风情酒店,让外来游客可选择长期留下或短期停留。休闲聚集区主要是围绕居民生活区而建,是为乡村居民和外来游客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处于田园综合体的中间圈层,包含有餐馆、娱乐场所、特色商业街、主题演艺广场、休闲会所、文艺庄园、垂钓区及农家风情建筑群等,更能使游客深入农村特色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以此留住游客和吸引回头客。景观吸引区可分为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它可分布在田园综合体的适宜区域,如风景迤逦的地方,古迹胜地,农业生产科技园、湖光山色之地及配套别墅群旁等,盡量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使游人放松身心、体会农业魅力。配套服务区是乡村趋于城镇化的表现形式,是城乡互助融合的产物,是田园综合体具备城镇化功能的支撑,主要包含可服务于农业、休闲、旅游的金融、医疗、教育、环境、交通、商业及科技等公共设施,便于乡村居民和外来游客吃住放心、娱乐舒心。
(三)塑造品牌
在找准整体发展模式、做好合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开发实践过程中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得选定突出自身优势的几个重点项目或主要品牌进行包装打造,打响自己的品牌名气和确立品牌地位,使其成为旅游吸引点和项目支撑点。如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几乎成了它的代名词,德国施雷伯田园的市民农园也极具代表性,金山区田园综合体则在做好“渔”、“鲜”二字上下功夫,而忠县的“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则应围绕“橘城·橘乡·橘梦”走好柑橘产业经济循环发展之路。
(四)推广营销
围绕“政府+农民+村集体+开发企业”四个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农民的主导作用,村集体的纽带作用,开发企业的市场管理作用,形成一个有政策、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的良性循环体系,积极利用各方资源和平台将产品推广营销,将产业做大做强。
(五)创新引领
突破传统束缚,不断推陈出新,始终坚持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不论是一个人的思想还是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改革创新,一成不变的东西总有过时的时候,所以我们在探索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同时,更要时时不断地加强学习、加强研判,使田园综合体得以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我国现阶段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的“先行军”,必将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增砖添瓦。
作者简介:田慧明,女,苗族,大学本科,重庆酉阳人,毕业于西南大学,系中共忠县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一、忠县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度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后,5月重庆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的18个省区之一,随后市农综办和市财政局在重庆市21个参与申报竞争试点的区县中,遴选出忠县、南川、潼南和梁平进行全市田园综合体“1+3(1个国家级+3个市级)”试点建设,其中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在专家评审中得分排名第一,且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试点项目之一。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以“中国橘城·三峡橘乡·田园梦乡”为定位,高举柑橘产业链大旗,走柑橘产业经济循环发展之路,该项目规划总面积55.38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面积20.56平方公里,二期面积34.82平方公里,涉及新立、双桂、拔山、马灌4个镇,同时忠县将深入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优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打造集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行六大体系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高科技柑橘园”特色旅游之路。
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前景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已迈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限于物质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生态、健康等需求,田园综合体的提出与推广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文化、生态、经济等意义。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城乡互助的产物,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是包含有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它不仅充分整合了现有产业,积极调动闲置资源,让乡风乡土乡情乡韵得到原味保留,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最佳空间,同时为群众获取了多元化的聚居模式,让农民不再背井离乡务工谋求生计,既能照顾一家老小,又能进行再就业,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的“四生融合”及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三产联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人民增寿的“四增目标”。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不是对原有风貌的否定,不是一场农村现状的变革,而主要是立足乡村的本土特色,在保留乡风乡土乡情乡韵的基础上进行特色文化的挖掘(如红色文化、历史古迹、企业精神、人文景观及自然风光等),尽量用原色原料修葺破损的地方,整合有利资源和调整空间格局,植入新时代产业的力量,在体验闲适、体验农事、体验自然风光的同时实现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时实现乡土味道、传统文化、农业文明的传承。
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座座现代化都市崛起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萧条衰败,整体环境脏乱差,然而随着城市资源透支、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趋缓等城市病的出现,使得逆城市化之风悄然来袭,乡村发展迎来新生。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正是围绕原有的环境风貌按照生态学原理去设计建筑的,不仅可将农村整体环境打造的“优乐美”,让乡村与城市有机融合一体,而且解决了物产闲置、乡村破败、水土流失、土地荒芜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过去的“二物思维”转变成了“三物思维”,即植物是生产者,动物和人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通过三物组合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勾勒出了一幅“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景象。
随着社会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限于满足日常的温饱,旅游已成时下的休闲热潮,每逢节假日各大旅游景区都是人满为患,而周末的乡村旅游已然成为人们的新宠,田园综合体则顺应这股大潮应运而生。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正是以旅游为先导,以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交通、物流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体验为价值,以乡村复兴再造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模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充分挖掘乡村价值,统筹激活乡村存量,形成“一条龙”服务模式的旅游产业链,不仅让农民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让城镇居民获得了农事体验,还因乡村旅游带动了“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模式的长远发展,为农村经济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依据。
从“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到“不让农村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记忆中的故园”,到“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再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田园综合体”的正式提出,都是经过社会的实践、历史的检阅和顺应人民的期盼而生的,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2017年5月财政部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确定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并从政策、资金和资源等方面为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绿色通道”。
三、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探析
目前,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还处于探索发展、总结经验阶段,作为首批试点项目,我们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强化产业基础,加大政策集成,树立示范典型,搞好宣传推广,为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一)找准定位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我们在学习别人的样本时不能“依葫芦画瓢”似的进行复制,而是要对本地区的环境优势、区位优势、物产优势、市场优势及交通优势等进行综合研判,在调研选址、布局规划、功能划分等方面突出自身的特点、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可建成“农业+旅游”模式、“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模式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等。
(二)合理规划
田园综合体是以产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体验为活力构建创新型乡村消费、促进城乡互动的新模式。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应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并注重结构、功能、区域等的明确划分。农业生产区通常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的田园综合体外围圈层,充分利用乡村土地资源引入现代循环农业和创意科技农业,其生产项目可含农田耕作、果蔬栽种、畜禽养殖、花卉园艺、渔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等,使外圈形成自然的绿色防护带及优美的农田景观,同时接纳广大游客进行农事体验和科普学习农业知识。居民生活区主要选择在水源充沛、交通便捷、环境适宜的田园综合体核心圈层,便于生活、生产、出行及进行农耕劳作,其居住项目应含房屋、草坪、花园、小桥、溪流及附属设施等,同时可围绕传统居住小区打造乡村休闲地产或乡土风情酒店,让外来游客可选择长期留下或短期停留。休闲聚集区主要是围绕居民生活区而建,是为乡村居民和外来游客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处于田园综合体的中间圈层,包含有餐馆、娱乐场所、特色商业街、主题演艺广场、休闲会所、文艺庄园、垂钓区及农家风情建筑群等,更能使游客深入农村特色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以此留住游客和吸引回头客。景观吸引区可分为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它可分布在田园综合体的适宜区域,如风景迤逦的地方,古迹胜地,农业生产科技园、湖光山色之地及配套别墅群旁等,盡量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使游人放松身心、体会农业魅力。配套服务区是乡村趋于城镇化的表现形式,是城乡互助融合的产物,是田园综合体具备城镇化功能的支撑,主要包含可服务于农业、休闲、旅游的金融、医疗、教育、环境、交通、商业及科技等公共设施,便于乡村居民和外来游客吃住放心、娱乐舒心。
(三)塑造品牌
在找准整体发展模式、做好合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开发实践过程中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得选定突出自身优势的几个重点项目或主要品牌进行包装打造,打响自己的品牌名气和确立品牌地位,使其成为旅游吸引点和项目支撑点。如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几乎成了它的代名词,德国施雷伯田园的市民农园也极具代表性,金山区田园综合体则在做好“渔”、“鲜”二字上下功夫,而忠县的“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则应围绕“橘城·橘乡·橘梦”走好柑橘产业经济循环发展之路。
(四)推广营销
围绕“政府+农民+村集体+开发企业”四个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农民的主导作用,村集体的纽带作用,开发企业的市场管理作用,形成一个有政策、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的良性循环体系,积极利用各方资源和平台将产品推广营销,将产业做大做强。
(五)创新引领
突破传统束缚,不断推陈出新,始终坚持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不论是一个人的思想还是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改革创新,一成不变的东西总有过时的时候,所以我们在探索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同时,更要时时不断地加强学习、加强研判,使田园综合体得以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我国现阶段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的“先行军”,必将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增砖添瓦。
作者简介:田慧明,女,苗族,大学本科,重庆酉阳人,毕业于西南大学,系中共忠县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