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这一年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2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将来有必要辞职,现在的问题是,辞职将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梅德韦杰夫突然这么说,让早已喧嚣多半年的“辞职”传言一下子有了亲口印证。
  这是5月26日,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播出的一档名为“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这次节目播放的主题是“总理的一日时光”。
  俄罗斯独立电视台并不“独立”。它原本是俄罗斯唯一的私营电视台,由前金融寡头古辛斯基创办,但随着普京打击金融寡头,古辛斯基入狱,独立电视台也被国有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接管。
  而梅德韦杰夫本人,除了2001年短暂的离职,在2000到2008年近十年时间,几乎都在担任“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董事局主席。
  在节目中,镜头以跟拍的形式,展现了梅德韦杰夫一天的生活。如果仅此而已,那么节目将仅仅展现梅德韦杰夫总理的亲民和勤奋。这很像俄罗斯领导人的做法,主动接近不同的媒体,尽可能与民众互动——就在4月26日,总统普京还花了4个半小时,在另一家电视台进行电视电话连线的直播问答。多家媒体进行了实况转播。
  几年来,梅德韦杰夫也常常接受独立电视台的独家采访。同样在4月份,他还与独立电视台的3位高层,做了一个约半小时的对话节目。
  不过,“总理的一日生活”节目接近尾声时,主持人塔克梅尼奥夫和梅德韦杰夫开始短暂的面对面问答,并问到了梅德韦杰夫未来的计划。
  在回答中,梅德韦杰夫主动提到了“辞职”这个词。并表示,退休后可能写书,也可能重返政坛。
  但就在5月15日,梅德韦杰夫还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国际法律论坛上发表讲话,表示俄罗斯经济在他的政府领导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圣彼得堡,是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结识的地方。
  “每个人在接受任命的时候都必须做好离开的准备。”梅德韦杰夫在节目中说,“这是命运。”
  不过,连48岁生日都没有过的梅德韦杰夫,还未到“知天命”的年龄。“我觉得梅德韦杰夫心里并不愿意辞职。”《莫斯科时报》澳大利亚籍记者约翰·赫尔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而一年前的5月26日,梅德韦杰夫当选俄罗斯统一党主席。在那个5月里,梅德韦杰夫还被总统普京任命为俄罗斯联邦总理,并顺利通过杜马投票正式当选。

“一年级成绩单”


  5月19日,位于俄罗斯西部的索契,天气宜人。同这个北部国家大部分领域的寒冷气候不同,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黑海又像巨大的“暖水袋”一樣散发热量,使索契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然而,这个偏远西部城市温暖的天气,无法代替俄罗斯整个国家经济的寒冬。
  为了备战2014年初在此举行的冬奥会,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曾多次来过索契。每次来,他们都或多或少为工程的进度担心,为如何让俄罗斯富豪们为政府掏腰包而费尽口舌。
  不过这一天,梅德韦杰夫还要为执政一周年的平平政绩做出回应。也就是,检讨自己。
  面对记者,梅德韦杰夫承认,执政一年来,俄罗斯的经济领域没出现“特别戏剧性”的局面,但也没出现“值得自夸”的情况。
  很快,他又开始陈述自己的不算光荣的政绩:“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很多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数仍然正常,联邦预算赤字几乎为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非常低。如果不发生意外,能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6%。”
  最后,梅德韦杰夫表示,政府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是“合格”。“特别是在降低失业率方面,取得积极进展,5.5%的失业率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梅德韦杰夫只说概括性的东西,而我们记者需要专业性回答。他对此没有兴趣。”赫尔墨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赫尔墨解释,他曾以《莫斯科时报》记者的身份,在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理、总统、总理几年间,多次向其办公室发送采访申请和提纲。
  而俄罗斯共产党在国家杜马的议员索洛维耶夫则评价,梅德韦杰夫总理所说的成绩与事实不符,显示了他的无能。“梅德韦杰夫政府一年来充分显示政府的无能,人们对政府的工作是不满意的。”
  事实上,关于梅德韦杰夫辞职、退休,在俄罗斯早有传言。
  特别是2012年底,伴随着与梅德韦杰夫关系亲近的俄罗斯前农业部长艾琳娜·斯克伦尼克的贪污丑闻,观察者认为,随着2013年反腐浪潮告一段落,梅德韦杰夫的势力或许也会被削弱不少,而辞职或退休,则将成为梅德韦杰夫不可避免的命运。
  2013年4月,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2013年的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仅仅为1.1%,与上年同期数字相比,下滑了近5个百分点。
  尽管俄罗斯联邦统计局5月份将统计数据修改为1.6%,但仍然难逃经济下滑的事实。经济发展部也将全年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3.6%大幅下调至2.4%。
  与此同时,梅德韦杰夫将成为经济下滑“替罪羊”的声音也逐渐增强。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认为,2013年冬季结束前,普京将检查梅德韦杰夫的“家庭作业”。如果普京对结果不满意,将有充分理由撤换梅德韦杰夫。
  “俄罗斯遇到问题时,梅德韦杰夫做不出什么有用的贡献。俄罗斯没什么问题时,梅德韦杰夫更是事不关己。回顾他的整个领导生涯,无论是当总统,还是当总理,他个人唯一独立坚持的决定,就是对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北约干预利比亚的决议案,投了弃权票。”赫尔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普京早就开始自己管理部长


  在可能的接任人选中,前财长库德林成为外界认为的首要人选。
  普京甚至还在2月份,向库德林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出任俄罗斯央行行长的职位。但库德林拒绝了。而关于接任总理,他也给予否认,并表示“不想担任技术性总理和其他政治家的执行者”。   “梅德韦杰夫就是一个技术总理。普京刚返回总统职位的时候,也表示过不会过多地干预政府的工作,会给梅德韦杰夫很大的权力,让他来处理国内的经济问题,制定相关政策。”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左凤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梅德韦杰夫的总理权力跟普京当总理的时候相比,大大缩小了。“普京在总统统辖之下成立了20多个委员会,把总理底下各个部门的很多权力都收走了。”左凤荣说。
  而对内阁经济发展部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修正的,正是普京统辖下的俄罗斯联邦统计局。
  而原来普京担任总理时的政府大员,现在都被拉到总统委员会去了。如今,梅德韦杰夫可选择的人是很有限的。内阁很多人,都被认为没有从政经验,工作能力不行。
  没有人敢断定,普京收权是否仅仅在于对于权力的欲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经济观念上的分歧,是促使普京收权的一个诱因。
  “我们将会启动新的公共资产私有化的项目。”这是2013年2月,达沃斯冬季论坛上,梅德韦杰夫作的主题演讲。他说,“我们到底做什么能够制胜呢?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国内的自由竞争的环境,以及全球的自由竞争的环境。”
  “普京在发展经济方面,更多想动用国家行政的力量,但梅德韦杰夫更多想用市场的力量,走自由经济的路,进行私有化。”左凤荣说,“最后两人分手,是不是和这有关,只能看新总理政策是不是发生变化,倾向于国有化。”
  “普京已经在事实层面解除了梅德韦杰夫作为自主内阁的领导职位,普京早就开始自己管理部长们了。什么时候,‘事实层面’会变成‘法律层面’,谁也无法提前预测。”卡内基和平基金会莫斯科中心主任特列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国际油价下跌,则让梅德韦杰夫政府遭受“天时”之苦。主要依靠油气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无法避免受到油价下跌的影响。不过,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普京自诩的俄罗斯经济能独善其身也并未实现,俄罗斯经济连年下滑。但没人会怪当时的总理普京,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更不可能合法也合理地解雇他的总理普京。
  盡管在2009年1月,梅德韦杰夫公开向总理普京发难,指责他领导的政府在缓和国家经济危机方面的进度过于缓慢,2008年10月草拟的政府反危机计划,只有三成措施落实。梅德韦杰夫并自诩自己担任总统尽职尽责,“国家一切事务及重大决策权的最终责任,都是我独自肩负的,我不会与任何人分担这种责任。”暗指普京的不负责任。
  2009年1月底,梅德韦杰夫还接见了反对派报纸《新报》的编辑。《新报》曾刊登过对普京政权猛烈抨击的稿子。《强人治国·普京传》一书的英国作者罗克斯·伯勒,在采访中曾发现,普京手下的人用污言秽语咒骂这份报纸,还说普京也有同感。
  当时的情景,更多被外界当做了梅普两人自导自演的“双簧”。如今回想,则别有一番滋味。

性格矛盾的人


  “梅德韦杰夫不该为倒掉的牛奶哭泣,是他自己倒在那的。”赫尔墨的博客上还记录着2009年的俄罗斯牛奶掺假事件。
  那次掺假事件,导致整个俄罗斯牛奶出口受到巨大损失。许多牛奶卖不出去,就直接被倒掉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梅德韦杰夫支持的牛奶业巨头垄断市场,使得小型牛奶厂无法生存,进而无法在国内形成积极的奶业竞争环境。但梅德韦杰夫自己,一向是自诩支持自由竞争、反对寡头经济的。
  “梅德韦杰夫周围有个圈子,希望能得到回报和财富。为此,他们被迫和普京的圈子斗。派别斗争的后果,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就是政策和战略的重大分歧。” 赫尔墨说。
  从梅德韦杰夫的行为看,他似乎是一个性格模糊甚至有些矛盾的人。
  他说自己偏爱俄罗斯经济的自由竞争机制,但实际上却又支持寡头的出现。 他说自己赞同国营企业的私有化,但他又同时同意他的密友低价收购,并且是从国有银行贷款。他说他支持对新闻记者的保护,但他却不敢为受寡头威胁的新闻记者提供任何保护措施。
  “在国家处于动荡的转型期时,即便政府没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范式可以依照,也有必要考虑出一套清晰可行的战略。但似乎俄罗斯所谓的实体经济,从来都没有按照既定的纯粹的管理方法来适当发展。”世界公共论坛“全球对话”莫斯科中心行政秘书弗拉基米尔·库利科夫博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他认为,梅德韦杰夫的私有化观念,就是“纯粹的管理方法”。不过,梅德韦杰夫矛盾的性格和被架空的权力,让他无法实施。
  “普京则不一样。他总是把牌紧紧握在自己手里,放在自己胸前,不会给别人看。”特列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其他文献
2007年3月22日下午,当我翻过封锁现场的铁门,从保安的眼皮底下溜过“隔离带”,爬向“最牛钉子户”户主杨武据守的孤堡时,我以为自己对这个报道已经至少有了七成把握。  当年3月19日,九龙坡区法院裁定开发商在三日内拆迁杨武的住房,而22日是期限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到重庆的第一天。我给杨武留下我的名片,亲眼看着他存储了我的手机号码,叮嘱他夜里如果遭遇强拆,一定要给我打电话,才放心离去。  一夜无事,为
针对朝鲜2月12日第三次核试验,2月18日欧盟开出了第一张“罚单”。  当天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外长会议发表声明,决定对朝鲜实施新一轮制裁,除了自动实施朝鲜去年底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后联合国安理会2087号决议中的相关制裁措施外,还追加了一系列新措施。欧盟27国外长还在声明中强调,欧盟将继续与国际主要伙伴协商,研究对朝鲜采取进一步制裁。  不惜公然违背《国际核不扩散条约》以及2005年朝鲜自己签
也许只有在世界杯期间,阿根廷才能如此地被人念叨。其他时刻,它只是去南极旅游的中转站,或是王家卫著名电影《春光乍泄》的拍摄地。  今年得空第一次踏上南美的土地,来到蓝白旗的故乡。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称为“南美洲的巴黎”。当年欧洲人来此,由于想家,便把这座城市打造成家乡的样子。不过我觉得她更像上海,既有法式的建筑和街道,也有市井的江南居民楼群。一条河流过城市,河两岸灯火点点。  前几晚,我
庞大的苏联军队的瓦解似乎一直比苏联帝国本身的崩溃还要令人感到吃惊,因为不少人,尤其是苏共和苏军里的保守派,曾指望苏联军队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来挽救“党和国家的覆亡”。  大厦的动摇永远是从最不起眼的基础发生的。对于苏军而言,有关其建军的意识形态的瓦解,令其在面对越来越猛烈的变革之风时,成了断线的风筝。  以阶级斗争、尤其是国际范围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苏军的建军之基。这也是苏联军事政策的官
“中国建材十年就是一部央企市场化改革的故事,是一部国有资本以市场化方式与民营资本有效混合的故事。”宋志平感慨说。  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中国建材集团被列为国资委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央企董事会行使三项职权的双项试点企业。  近年来,宋志平执掌的中国建材一方面进行行业整合,一方面进行资本混合,重组上千家民营企业,一跃成为年产能超过4亿吨、全球规模最大的水泥供应商。  此次,中国建材被列为国资委混
前不久北京大学发布了全国第一份《屌丝生存状况报告》,这是一份严肃的学术报告。《屌丝男士》更是火了良久,在电视、报纸上被热烈讨论。看起来屌丝这个词算是能在书面语里活下来了。与此同时,跟“屌丝”出身差不多的一干粗口也纷纷精神抖擞地出席于大庭广众,和正式的出版物中。现今无论高低贵贱、型男靓女,对于爆粗都表示适应良好。记得4年前听到最温柔最善良的研究生小师妹大喊实验做得好苦逼的时候,还觉得蛮震撼的。这种感
高阳90年出生,却已经开始说“我年轻时”了。  “年轻”是指高中时。这个18岁工作,19岁跳槽,22岁当上CEO的男生已经开始发胖了,发际线也越来越高。  “我创业很焦虑,作息不规律”,他自己解释说。当年高考失利,高阳一个人揣着500块钱来到北京,一年后,朋友见到他,说他在这一年里一下子变老了。  可那年之后,人们渐渐听说了他的名字。一  现在的高阳头衔很多。  “SegmentFault 问答社
阿根廷输的那个早上,我在六点半回家,北京有幻觉般的蓝天白云,高碑店湖水气腾腾,好像在用魔法召唤整个世界一起为失败者抒情。小区楼下的早餐铺子坐满了人,在蒸饺油饼和小米粥的汪洋大海中,没有人提到梅西,我以为我会有点伤心,但我没有,我饿了。  1990年哥哥就带着我看了人生第一场球,AC米兰打奥林匹亚那场丰田杯,里杰卡尔德进了两个球。我爱上的却是古力特,床头贴上他的海报,苦苦练习了很多年怎样编辫子,因为
一个尚在念大学的小友向我吐槽,说某师兄在某单位打了很久的黑工才转正,此前除了一点劳务费啥待遇没有,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转正后还对老板和同事发自内心地一一答谢。小友很愤慨,认为他行事太贱,不仅不应该感恩,还应状告单位非法用工,讨回自己应得的权益。  我当即以过来人身份告诫小友,在一个很贱的时代,成为一个小贱不是失败,而是彻头彻尾的成功。告倒了老板,补发一年工资就欢乐了吗?错!有机会挤进一个工位,愉快
焦点毒气罗生门  一具具尸体横趴在地上,看不到明显的伤口;连猫都死了;幸存的孩子呕吐不止……这是由英国独立记者拍摄的一段视频。视频直指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部郊区发生过袭击事件,遇袭者的症状像是中了“毒气”。  但是,即便有录像、目击者的讲述,以及急救人员的证词,还是无法确定8月21日的死亡人数和死亡原因。叙利亚反对派声称有1300人遇难。然而,总部在英国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统计的死亡人数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