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艺术与学生质疑习惯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目前,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今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对其学习新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促进作用,课堂上也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反之,如果教师提的问题空洞生瘪,或是哗众取宠,让学生作简单的"问答游戏",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举手的人很多,搞得轰轰烈烈,其实是简单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味的去文字上找答案,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问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学生不会质疑怎么办?我在实习中体会到: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提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其次,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该刨根究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再次,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会提问,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的习惯。
  对待学生的质疑,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根据学生问题的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
  一、在反复朗读中释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学生提出的似是而非、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讨论辨析和自行求解。比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科利亚怎么会找不到木匣呢? 木匣是被敌人抢走了吗?"的疑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以后,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思想,让学生读出语气、从中体会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句讲科利亚找木匣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最终怎样找到木匣的过程。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我释疑。
  二、在同类比较中释疑
  有些问题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必须借鉴相类似的阅读材料,在相互印证、补充中求得全面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积累?运用5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样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刚学完的《长城砖》,学习那篇文章怎么分析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如《捞铁牛》、《陶罐和铁罐》、《科利亚的木匣》等几篇文章,经过认真研读再加上原来学习课文时学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如下结论: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得出各部分结论——最后串连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三、在启发引导中释疑
  有些问题,涉及到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理解,如果我们能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释疑,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小狮子艾尔沙》这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小狮子艾尔沙回来了,我又高兴又难过?"然后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经验来释疑。联系课文,小狮子回来了,好朋友又可以在一起了,"我"当然高兴;但又为小狮子艾尔沙不能适应自然环境——"我"所以又感到难过。这样,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释疑,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路。
  四、借鉴资料释疑
  对于那些涉及面广的问题,光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来自行解决,教师从中作一些方向性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可以采取哪些途径,查阅哪类书籍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教学《朱鹮飞回来了》,学生质疑:"为什么朱鹮会这么少呢?""朱鹮消亡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种种由于人类不重视自然保护,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导致许多生物灭亡、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材料。使学生不仅通过收集资料解答了这一问题,而且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己释疑,能有效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诱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教学利器。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的素养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养必须有:热爱教育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的为人师表素养。渊博精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素养和娴熟适切的专业能力素养.  关键词:思想道德 为人师表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教师的素养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实行素质教育成为小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某些方面仍需改进。我们需要从小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完善管理制度。  关键词:小学管理 素质教育 问题分析  目前,在素质教育制度的改革下我国小学教育得到了改善,但是小学日常管理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适应培养素质型人才的需要。  1.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下
期刊
现行的初中英语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开发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新教材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但词汇量增大,给初学者产生一种学习压力,时间久了会厌烦,因此,我结合新教材和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一年学生是生性好动的,在英语课中如能投其所好,为他们提供一些“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天性,有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形式。本文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目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重点从课堂教学、任务实践、课外竞赛及评价与交流几个方面说明了培养中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 培养 中学生 信息技术 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形式,它
期刊
多年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令我很头痛的事情。学生写作总是“挤牙膏”,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也是要么词不达意,语言艰涩;要么东拼西凑,毫无中心;要么无详无略,随意写作……究其原因,我觉得不外乎下面几个:学生的读书量小,对于语文教材的学习和思考的深度不够,练笔的量不足……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本的同时,也没有和写作挂钩,对于写作的指导力度和讲评力度不够……今年我从事初一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正经历着成长这一青少年时期,除了要承受学习得压力,还要面对人际交往,适应环境的变换。如今,由于家庭环境等各种原因,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群体都寄宿于学校,生活的困扰在所难免。对此,加强中学生教育机构对学生在寄宿方面的管理非常的重要,与此同时,教育机构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加以辅导。  关键词:农村 初中 寄宿 管理  目前农村的大部分中学都没有完善的寄宿生辅导机构,寄宿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心理
期刊
摘要:任务型课堂教学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相比有其独自的特点,提倡合作、自主、体验性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感受,要求教师克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弊端,反对“注入式”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设善用任务,能有利的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本文通过介绍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期刊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家不断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做了长期的规划和部署,十分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在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量需要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地位前所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拉萨市成立了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取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离不了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完美数学教学。作为教师应重视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教学。精心设计引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精心组织课中情境,燃起课中学生求知欲之火;创设结尾情境,让学生学明所获满载而归;创设作业情境,让学生感受应用的魅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应用的魅力。  关键词: 情境 兴趣 体验  “数学教学何需情境,只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可以了。”这一言论我无法苟同。
期刊
有效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从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中怎么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几方面着重考虑。  一、有效备课  教师要实现有效备课,应从三个要素进行考虑。一是备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是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