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形式。本文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目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重点从课堂教学、任务实践、课外竞赛及评价与交流几个方面说明了培养中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 培养 中学生 信息技术 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形式,它主要包括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与使用(获取信息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解决简单问题以及计算机简单的DIY(信息的编程化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字及表格处理信息的方法(信息的加工),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作品及作品的欣赏(信息的集成与交流)等,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实践课有关的能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把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信息技术实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作用,不要单纯的把信息技术实践仅仅当做动手操作能力的手段。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及培养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应注重那些方面呢?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说明: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目标为:
(1)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或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断获取新知识。
(2)能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能够运用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综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制作多媒体作品,传播交流信息。
(3)能借助信息技术与他人在世界范围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二、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方法
1.精讲多练,让学生自主实践。
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因此我提倡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也就是精讲,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其自主探索,自己动手去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教学过程中,我只讲解演示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动作路径的设置等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插入图片、声音等设计由于学生有学习WORD的基础,所以可以留给学生去自学。学习后可以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给学生1-2节课的上机时间,提出一些及具体要求,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自己制作多媒体作品,考评时对学生作品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在课堂上未讲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证明,让学生看得懂,乐意学,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
2.创设任务,立足于“学中做”和“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课时几乎都是机房度过的,在实践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在此教学环境下,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把教学内容打散分解到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去,让学生去完成这些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的更透彻,更深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时教师只要在旁边稍稍点拨指导一下,学生就会对所遇到的问题幡然醒悟,随之而来迎刃而解,并且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将知识蕴含于日常实际的任务之中,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经过实践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办各类竞赛等,促进学生动手制作电子作品,在实践中创新。
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电子作品的制作,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在运用中得到丰富与提高,可以发展想像力、创造力。积极开展电子作品的制作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提倡。然而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学生一、二节课根本完不成一篇作品,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的机会,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对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创造并创新出好的作品。在作品的设计及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求变、有个性。
4、注重作品展示与交流的方式,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进行创作的兴趣与信心。
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经常展示一些优秀的作品,并让同学们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引导他们说出每篇作品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制作过程中取长补短。而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引发了想创做出更好的作品的想法。
三、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好培养实践能力的“度”。 既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又要根据具体情况大胆创新。
2.创设任务时要密切联系实际,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以及当地的社会发展,适度地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主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得到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践操作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践的特点,因为上机实践操作直接关系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个人简历:李慧,女,回族,2002年河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毕业,后任教于河北大厂回民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 培养 中学生 信息技术 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形式,它主要包括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与使用(获取信息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解决简单问题以及计算机简单的DIY(信息的编程化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字及表格处理信息的方法(信息的加工),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作品及作品的欣赏(信息的集成与交流)等,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实践课有关的能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把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信息技术实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作用,不要单纯的把信息技术实践仅仅当做动手操作能力的手段。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及培养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应注重那些方面呢?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说明: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目标为:
(1)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或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断获取新知识。
(2)能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能够运用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综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制作多媒体作品,传播交流信息。
(3)能借助信息技术与他人在世界范围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二、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方法
1.精讲多练,让学生自主实践。
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因此我提倡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也就是精讲,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其自主探索,自己动手去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教学过程中,我只讲解演示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动作路径的设置等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插入图片、声音等设计由于学生有学习WORD的基础,所以可以留给学生去自学。学习后可以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给学生1-2节课的上机时间,提出一些及具体要求,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自己制作多媒体作品,考评时对学生作品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在课堂上未讲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证明,让学生看得懂,乐意学,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
2.创设任务,立足于“学中做”和“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课时几乎都是机房度过的,在实践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在此教学环境下,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把教学内容打散分解到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去,让学生去完成这些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的更透彻,更深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时教师只要在旁边稍稍点拨指导一下,学生就会对所遇到的问题幡然醒悟,随之而来迎刃而解,并且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将知识蕴含于日常实际的任务之中,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经过实践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办各类竞赛等,促进学生动手制作电子作品,在实践中创新。
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电子作品的制作,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在运用中得到丰富与提高,可以发展想像力、创造力。积极开展电子作品的制作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提倡。然而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学生一、二节课根本完不成一篇作品,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的机会,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对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创造并创新出好的作品。在作品的设计及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求变、有个性。
4、注重作品展示与交流的方式,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进行创作的兴趣与信心。
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经常展示一些优秀的作品,并让同学们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引导他们说出每篇作品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制作过程中取长补短。而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引发了想创做出更好的作品的想法。
三、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好培养实践能力的“度”。 既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又要根据具体情况大胆创新。
2.创设任务时要密切联系实际,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以及当地的社会发展,适度地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主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得到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践操作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践的特点,因为上机实践操作直接关系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个人简历:李慧,女,回族,2002年河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毕业,后任教于河北大厂回民中学,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