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艺术自其诞生之初就与城市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公共艺术是一种以人为本,利用城市内的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造型以及空间的重新设计来表达的,面向所有市民公众的文化艺术。因此,公共艺术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公共艺术的概念虽是在现代的产物但自古至今公共艺术在社会上一直发挥着作用。随着社会城市的发展,公共艺术也越来越多地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开始适用,改善着城市的审美面貌,调节着高墙之下的封闭人际关系,搭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桥梁,在社会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公共艺术;社会功能
一、城市化中社区的问题和矛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60%左右。在未来,预计城镇人口将高达近70%。城市人口的激增,除了为我们带来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带领着我们跨入新的时代,也导致城市的变迁与人情疏离,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造成了个体的相对独立。互联网的出现代替了实体社交空间,而我们目前的社区模式还属于复制化的、标准化的、流水线的、快餐式的社区营造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但没有解决现代社会城镇化带来的矛盾,反而加固了这种封闭的围墙。为什么社区功能配套不断升级,但还是无法激活社区?这成为一个新的城市课题。
二、公共艺术的植入
(一) 艺术社会功能的理论概述
艺术的社会功能指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而对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影响,也称“艺术的价值”或“艺术的社会作用”。艺术包含四大功能,分别是:第一,审美功能。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美的特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使人从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第二,认识功能。艺术是对社会生活形象的反映。它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图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风云、经济生活和社会风尚,表现各个阶级、阶层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因此,人们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获得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了解人生,提高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第三,教育功能。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倾向、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哲学观点,改变人们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为实现人类进步的社会理想而斗争,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第四,娱乐功能。艺术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引发人们的审美愉悦和乐趣,在审美享受中使人获得精神快感。除此之外,艺术还具备宣传功能、交际功能、疏导(渲泄)功能、个性塑造功能和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等。
中国古代艺术就一直拥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性。礼乐制度最能体现中国古代艺术的社会功能性作用。古代“雅乐”就是正统的居中心地位的政治性礼乐;“俗乐”是民间民俗的流传于广大民众之间,体现出教化功能;“文人乐”专属士大夫阶层;“圣乐”与宗教仪式密不可分。这四类音乐都拥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性。除了礼乐,诗也具有同样重要的社会功能作用。早在孔子《论语·阳货》中就有:“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孔子最早对文化艺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论概括。在孔子的这段话里不难发现艺术的社会功能,由此提出了“兴观群怨”的观点。其指出了文艺具有美化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兴”可以抒发自我情绪情感;“观”可以认识观察世界;“群”可以促進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学会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怨”可以对当时现实社会的进行反观,对时政提出批评意见。“兴观群怨”的观点刚好是艺术社会功能性的高度概括。虽然这是应用在古代社会的理论体系,但不能否认公共艺术教育所具备的社会功能与重要作用。“兴观群怨”的教化依然可以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治理公共关系的作用。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思想,影响了一批学子把艺术植入社会,在当时特殊时期使艺术的社会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在当代科技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城市发展的新问题,一样可以通过艺术的社会功能性打破人们的心理隔离,激活社区服务功能,用艺术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交际功能等使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及人和人建立和谐互动的美好关系。
(二) 公共艺术植入社区方式
1.通过社区美术馆或社区艺术空间重塑社区空间
提到艺术,人们都认为其一直处于殿堂之上,高不可攀。《诗经》充当了当时的百科全书,体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艺术慢慢成为贵族精英阶层才可以接触的东西,一直无法融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当代艺术更是超出了民众的理解范围。这是由艺术与社会功能的断层造成的。如今,应城市发展需求而生的公共艺术开始登上舞台。在这方面国外已经做得很好了,在国内一线城市也陆续出现了很好的案例。比如由刘海粟美术馆发起的“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致力于将艺术植入上海的街巷里弄,激发社区活力。它有别于传统的社区文化馆,让美育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美术馆是愚园公共市集的一部分,从外面看并没有醒目的标识。楼下是茶米油盐各色店铺,充满烟火气。粟上海社区美术馆还举办了《致愚园路匠人》展览,将狭长的空间打造成老式弄堂,使各色老式物件成为展品,弥漫着浓浓的怀旧气息。这样的社区美术馆没有传统美术馆“高大上”的学术性定位,也不是冰冷的艺术展示空间,而是希望通过艺术和互动的方式述说、传递温情的社区历史和人文关怀。另一个案例是位于美国加州长滩的公共艺术项目“非常多”,其通过对地方社区闲置空间的利用,缓解了多元文化所引起的社群冲突。长滩的主要人口结构为41%的拉丁裔、29%的高加索人、13%的非洲裔美国人等。由于本区经济环境差造成失业率极高,犯罪率也居高不下。社区周围大量空间无法充分利用,社区居民间缺乏互动联系,致使社区建设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非常多”公共艺术介入后发起了对话行为艺术实践,将建立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作为促成社区发展的策略,采用艺术团体及其他民间组织合作的方式,通过艺术实践的手法,将社区中的一些常年空置的空间,转化为一个可以为社区邻里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舞蹈的创作和表演让社区居民在艺术创作中了解、学习和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性;通过装置艺术的制作和展览,以艺术实践强化社区居民的参与力。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艺术家和居民共同合作,让社区居民相互沟通对话,了解彼此。 2.植入公共艺术教育
社区美术馆可能在一些城市和地区还无法实现,并且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相对就容易很多,其不受场地限制也不用花费太多经费去实施,在普通的社区空间甚至物业就可以组织起来。社区的物业服务应该改变单一的传统模式的管理,增加更多的互动模式,根据每个小区的业主水平的需求定期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蔡元培先生认为:“凡味觉、嗅觉、肤觉之含有质的关系者,均不以美论;而美感的发动,乃以摄影及音波辗转传达之视觉与听觉为限。”美育提升大众审美,启蒙思想,愉悦精神,有利于人认识世界。在机械复制的时代,每个人可能都在不停地机械运转,所以这个时代更需要艺术发挥它的作用,给民众呈现另一个角度的世界。在社区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如摄影课、绘画课、手工课、社区研讨会等,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活动参与度。
摄影课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现在是图像信息时代,手机成为了每个人离不开的物件。而自媒体又为人们打开了另一扇世界大门,人类仿佛一下进入到科幻电影里的世界。手机不仅是一个与人联系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集合了相机和媒体的功能,也影响着现代人的心理。当今时代民众自我表现欲很强,更自信,更喜欢展示自己,掌握相应的摄影技术有利于民众更好地搭建社交平台,提高自信心。在社区开设摄影课时可以重点开设人物摄影和视频制作,从构图、色调、如何取景的基本知识入手,通过摄影艺术活动让居民了解本区的建筑或其他具有历史意义的事物。
绘画课的开设主要以艺术鉴赏和简单的绘画技法展开,多介绍国内外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介绍如何欣赏这些作品,以及这些作品和生活的关系,使居民将其应用到家里的装饰上。居民家庭的陈设、餐具的质感、窗帘的配色等都可以从绘画作品里提炼出元素,如荷兰风俗画派的很多绘画作品对现代家庭的装饰就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莫兰迪的配色对民众的着装、室内配色及摄影的色调都有借鉴意义。绘画课还可以教授居民掌握简单绘画技法,如水彩、丙烯这类比较容易掌握和容易出效果的材料。在绘画的体验过程中社区居民不仅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还可以增加艺术基本知识,提高个人素养和品味。对一些闲置公共空间还可以组织居民一起墙绘装饰,这样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也使社区群体在参与中建立和谐关系。
手工课包括的范围就更广,可以开展实用的缝纫机工艺也可以是传统手工刺绣,甚至可以是木工、金工、染布及手工皂、甜点和果酱等的制作。虽然现在处于人工智能的时代,但手作最能凝聚人的向心力。日本在社区艺术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一个社区中的居民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每个人把自己的专业在社区发挥出最大作用,同时在社区中充电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共同参与艺术活动的制作过程,来了解本区的人口结构与文化差异,建立不同社群的连接。本区居民不仅通过与政府、机构、组织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对本区有了深入的了解,在邻里之间也建立了新的社群连接,强化了居民与地方社区间的连接性,营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社区文化。
三、结语
以艺术实践为主要开展形式的公共艺术在介入社区的过程中,更多是根植于地方社区资源的艺术计划。其中政府、地理、环境、经济等元素与社区中的不同文化背景、职业技能的社区居民相互叠加,不仅形成了社区发展的创造性方向,而且公共艺术介入社区也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当代社会在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社区的模式也会随着艺术的植入更加多元。艺术不仅可以从社会功能上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还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现实生活增添新的视角,在维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共艺术本身属于一种开放性的交叉平台,在该平台当中,社会公共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可以实现有效融合,政府、群众与艺术家之间也可以进行合作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杨燕迪.音乐的“現代性”转型:“现代性”在20世纪前期中西音乐文化中的体现及其反思[J].音乐艺术,2006(1).
[3]张尚志.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发展:衍生于社区资源的理性构建[J].公共艺术,2018(4).
[4]蔡元培.美育人生[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重庆文融叁柒文化创意公司
关键词:社区;公共艺术;社会功能
一、城市化中社区的问题和矛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60%左右。在未来,预计城镇人口将高达近70%。城市人口的激增,除了为我们带来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带领着我们跨入新的时代,也导致城市的变迁与人情疏离,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造成了个体的相对独立。互联网的出现代替了实体社交空间,而我们目前的社区模式还属于复制化的、标准化的、流水线的、快餐式的社区营造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但没有解决现代社会城镇化带来的矛盾,反而加固了这种封闭的围墙。为什么社区功能配套不断升级,但还是无法激活社区?这成为一个新的城市课题。
二、公共艺术的植入
(一) 艺术社会功能的理论概述
艺术的社会功能指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而对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影响,也称“艺术的价值”或“艺术的社会作用”。艺术包含四大功能,分别是:第一,审美功能。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美的特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使人从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第二,认识功能。艺术是对社会生活形象的反映。它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图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风云、经济生活和社会风尚,表现各个阶级、阶层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因此,人们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获得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了解人生,提高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第三,教育功能。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倾向、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哲学观点,改变人们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为实现人类进步的社会理想而斗争,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第四,娱乐功能。艺术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引发人们的审美愉悦和乐趣,在审美享受中使人获得精神快感。除此之外,艺术还具备宣传功能、交际功能、疏导(渲泄)功能、个性塑造功能和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等。
中国古代艺术就一直拥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性。礼乐制度最能体现中国古代艺术的社会功能性作用。古代“雅乐”就是正统的居中心地位的政治性礼乐;“俗乐”是民间民俗的流传于广大民众之间,体现出教化功能;“文人乐”专属士大夫阶层;“圣乐”与宗教仪式密不可分。这四类音乐都拥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性。除了礼乐,诗也具有同样重要的社会功能作用。早在孔子《论语·阳货》中就有:“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孔子最早对文化艺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论概括。在孔子的这段话里不难发现艺术的社会功能,由此提出了“兴观群怨”的观点。其指出了文艺具有美化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兴”可以抒发自我情绪情感;“观”可以认识观察世界;“群”可以促進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学会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怨”可以对当时现实社会的进行反观,对时政提出批评意见。“兴观群怨”的观点刚好是艺术社会功能性的高度概括。虽然这是应用在古代社会的理论体系,但不能否认公共艺术教育所具备的社会功能与重要作用。“兴观群怨”的教化依然可以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治理公共关系的作用。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思想,影响了一批学子把艺术植入社会,在当时特殊时期使艺术的社会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在当代科技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城市发展的新问题,一样可以通过艺术的社会功能性打破人们的心理隔离,激活社区服务功能,用艺术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交际功能等使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及人和人建立和谐互动的美好关系。
(二) 公共艺术植入社区方式
1.通过社区美术馆或社区艺术空间重塑社区空间
提到艺术,人们都认为其一直处于殿堂之上,高不可攀。《诗经》充当了当时的百科全书,体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艺术慢慢成为贵族精英阶层才可以接触的东西,一直无法融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当代艺术更是超出了民众的理解范围。这是由艺术与社会功能的断层造成的。如今,应城市发展需求而生的公共艺术开始登上舞台。在这方面国外已经做得很好了,在国内一线城市也陆续出现了很好的案例。比如由刘海粟美术馆发起的“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致力于将艺术植入上海的街巷里弄,激发社区活力。它有别于传统的社区文化馆,让美育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美术馆是愚园公共市集的一部分,从外面看并没有醒目的标识。楼下是茶米油盐各色店铺,充满烟火气。粟上海社区美术馆还举办了《致愚园路匠人》展览,将狭长的空间打造成老式弄堂,使各色老式物件成为展品,弥漫着浓浓的怀旧气息。这样的社区美术馆没有传统美术馆“高大上”的学术性定位,也不是冰冷的艺术展示空间,而是希望通过艺术和互动的方式述说、传递温情的社区历史和人文关怀。另一个案例是位于美国加州长滩的公共艺术项目“非常多”,其通过对地方社区闲置空间的利用,缓解了多元文化所引起的社群冲突。长滩的主要人口结构为41%的拉丁裔、29%的高加索人、13%的非洲裔美国人等。由于本区经济环境差造成失业率极高,犯罪率也居高不下。社区周围大量空间无法充分利用,社区居民间缺乏互动联系,致使社区建设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非常多”公共艺术介入后发起了对话行为艺术实践,将建立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作为促成社区发展的策略,采用艺术团体及其他民间组织合作的方式,通过艺术实践的手法,将社区中的一些常年空置的空间,转化为一个可以为社区邻里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舞蹈的创作和表演让社区居民在艺术创作中了解、学习和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性;通过装置艺术的制作和展览,以艺术实践强化社区居民的参与力。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艺术家和居民共同合作,让社区居民相互沟通对话,了解彼此。 2.植入公共艺术教育
社区美术馆可能在一些城市和地区还无法实现,并且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相对就容易很多,其不受场地限制也不用花费太多经费去实施,在普通的社区空间甚至物业就可以组织起来。社区的物业服务应该改变单一的传统模式的管理,增加更多的互动模式,根据每个小区的业主水平的需求定期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蔡元培先生认为:“凡味觉、嗅觉、肤觉之含有质的关系者,均不以美论;而美感的发动,乃以摄影及音波辗转传达之视觉与听觉为限。”美育提升大众审美,启蒙思想,愉悦精神,有利于人认识世界。在机械复制的时代,每个人可能都在不停地机械运转,所以这个时代更需要艺术发挥它的作用,给民众呈现另一个角度的世界。在社区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如摄影课、绘画课、手工课、社区研讨会等,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活动参与度。
摄影课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现在是图像信息时代,手机成为了每个人离不开的物件。而自媒体又为人们打开了另一扇世界大门,人类仿佛一下进入到科幻电影里的世界。手机不仅是一个与人联系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集合了相机和媒体的功能,也影响着现代人的心理。当今时代民众自我表现欲很强,更自信,更喜欢展示自己,掌握相应的摄影技术有利于民众更好地搭建社交平台,提高自信心。在社区开设摄影课时可以重点开设人物摄影和视频制作,从构图、色调、如何取景的基本知识入手,通过摄影艺术活动让居民了解本区的建筑或其他具有历史意义的事物。
绘画课的开设主要以艺术鉴赏和简单的绘画技法展开,多介绍国内外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介绍如何欣赏这些作品,以及这些作品和生活的关系,使居民将其应用到家里的装饰上。居民家庭的陈设、餐具的质感、窗帘的配色等都可以从绘画作品里提炼出元素,如荷兰风俗画派的很多绘画作品对现代家庭的装饰就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莫兰迪的配色对民众的着装、室内配色及摄影的色调都有借鉴意义。绘画课还可以教授居民掌握简单绘画技法,如水彩、丙烯这类比较容易掌握和容易出效果的材料。在绘画的体验过程中社区居民不仅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还可以增加艺术基本知识,提高个人素养和品味。对一些闲置公共空间还可以组织居民一起墙绘装饰,这样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也使社区群体在参与中建立和谐关系。
手工课包括的范围就更广,可以开展实用的缝纫机工艺也可以是传统手工刺绣,甚至可以是木工、金工、染布及手工皂、甜点和果酱等的制作。虽然现在处于人工智能的时代,但手作最能凝聚人的向心力。日本在社区艺术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一个社区中的居民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每个人把自己的专业在社区发挥出最大作用,同时在社区中充电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共同参与艺术活动的制作过程,来了解本区的人口结构与文化差异,建立不同社群的连接。本区居民不仅通过与政府、机构、组织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对本区有了深入的了解,在邻里之间也建立了新的社群连接,强化了居民与地方社区间的连接性,营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社区文化。
三、结语
以艺术实践为主要开展形式的公共艺术在介入社区的过程中,更多是根植于地方社区资源的艺术计划。其中政府、地理、环境、经济等元素与社区中的不同文化背景、职业技能的社区居民相互叠加,不仅形成了社区发展的创造性方向,而且公共艺术介入社区也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当代社会在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社区的模式也会随着艺术的植入更加多元。艺术不仅可以从社会功能上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还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现实生活增添新的视角,在维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共艺术本身属于一种开放性的交叉平台,在该平台当中,社会公共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可以实现有效融合,政府、群众与艺术家之间也可以进行合作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杨燕迪.音乐的“現代性”转型:“现代性”在20世纪前期中西音乐文化中的体现及其反思[J].音乐艺术,2006(1).
[3]张尚志.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发展:衍生于社区资源的理性构建[J].公共艺术,2018(4).
[4]蔡元培.美育人生[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重庆文融叁柒文化创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