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义理旨归、篇章结构及我之《论语》观与“六经”的关系——我之《论语》观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j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一生“述而不作”,并未留下严格意义上的文字著述,但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数十年如一日,所言多有传诵于弟子或时人者。这些言论或被辑纂成册,如《论语》一书,或被援引于后儒之论著,如《易传》、《礼记》、《孝经》、《孟子》等文字中的若干“子曰”。《论语》辑孔子之言最为集中,是领略、研究孔子思想的最重要的文献。
其他文献
共代数(coalgebra,数学中常译为余代数)是代数的对偶概念。数学、逻辑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结构都能够很自然地看做共代数。奥采尔(P.Aczel)在1988年给出的第一个例子将转换系统和非良基集(non—well—foundedsets)模型称为共代数。存此基础上,1996年,巴威斯(J.Barwise)和莫斯(L.Moss)讨论了各种包含循环性和自参考概念的现象,
2010年10月14日,走向历史的深处暨陈先达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媒体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刘同舫教授的专著《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于2011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0万字。作者抓住人类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主题,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为进路,把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的认识和人类解放的主题结合起来,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作为切入点
20世纪80—90年代,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兴起,新帝国主义的兴起成为当今世界不容回避的现实。全球化在创造新世界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威胁,帝国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新的色彩,呈现出新的、多元的形态,需要一种新的理论解释框架。当今西方学者大卫·哈维敏锐地对全球化原则的新趋向进行了颇具想象力的洞见。
现代模态逻辑由完全性理论、对应理论和对偶理论三个主要学科组成。它们是模态逻辑的三大支柱理论,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研究中,模态逻辑还有三大传统(句法传统、代数传统和模型论传统)、[1]三大阶段(句法阶段、经典阶段和现代阶段)[2]的说法。
作为20世纪英美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欧克肖特(M.Oakeshott,1901—1990)以政治哲学享有盛名,但对“历史”的哲学思考同样构成了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历史及其他论文》(包括《经验及其模式》)一著中,欧克肖特对“历史”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在他看来,
自然与艺术不同,但不对立。在表面上完全不同的自然与艺术背后,潜在着什么相同的东西呢?根据阿多诺(Theodor W.Adorno)自然与艺术之间的潜在共性观点,
2010年10月21—22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美国过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过程哲学与心灵生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地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议还宣布成立了“中国过程学会”。
2010年11月13日,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社会学会联合主办了“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研讨会,近60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于光远把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他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是关于俄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和一切半殖民地国家革命性质、动力、对象、阶段性、前途的学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则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将要经历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学说。就其基本内容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