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下黑素瘤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70岁。以右拇指肿物,出血不止9个月,于1986年8月17日入院。1984年秋,患者发现右拇指甲下有1小片黑褐色斑,无任何不适,未加注意。

其他文献
患者男,73岁.2985年右耳屏前及左眼外毗1cm处,出现数个大小如绿豆至蚕豆大、卵圆形、茶褐色斑片,稍突起,扁平,境界清楚.皮损无痛痒.
期刊
患者男,26岁。因不洁性交后3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流黄白色分泌物,于1988年8月13日前来就诊。

Behcet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1].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的发展规律,探讨早期治疗对病程演变可能产生的影响,现就西京医院1976-1986年收治的27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

期刊
在真菌学实验诊断中,酵母菌是实验室最常见的菌种.近年来,有很多酵母菌快速鉴定诊断方法用于实验室.今结合我国具体条件,介绍一种可以鉴定临床上常见的酵母菌,并能在一般实验室中应用的8管快速鉴定法[1,2].
期刊
畸形,尤其是显而易见的面部畸形,是可怕的麻风标记,给患者精神上,肉体上带来莫大的痛苦,即使麻风病已治愈.
期刊
患者男,72岁.因双手足干燥并发生疣状物8年,左足发生顽固性溃疡2年,于1986年7月15日来诊.10年前,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口服含有砒霜的中药丸2年,共服1400粒,服药一年半后两掌跖渐干燥,继而发生多个针尖大坚硬的小点,渐增大如刺瘊,皮损日趋增多至全身,同时胸背.四肢陆续出现斑点状色素沉着,无明显自觉症状,仅行走压迫拓部疣状物时有痛感.
期刊

在白念珠菌的实验室鉴定中,芽管形成仍为主要依据之一[1]。自Taschdjian首先应用血清培养基进行白念珠菌芽管试验以来[2],目前仍为大多数实验室应用。

病历摘要:患者男,43岁.1985年5月始,先自额及颊部生小红丘疹及丘脓疱疹,渐向外呈环或弧形扩大,可融成大片.有中度痒感.
期刊

汗孔角化症一家族数人发病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乳房外Paget病(EPD)的诊断容易延误,治疗也比较困难.现就我院近年来诊治的4例报告如下,以期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