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继新技术革命以后,又掀起了一场以加速社会信息化为宗旨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浪潮,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已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而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教学,它既是应用科学的基础,又兼有了科学与技术的双重身份,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感悟、信息实践能力,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为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呢?
一、投石探路——认识信息
同样重要的信息,有的人善于抓住,有的人却漠然视之,这正是由于各人的信息意识强弱不同所致。信息,指的是当人们与外界接触时,有意无意所接受到的一些事物材料,有数字、文字、影像、数量关系等。如果能使学生对接受到的这些信息源加以分析、整理,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或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后加以利用,则将促使他们关注周围的事物,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大大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
1.感知信息
信息意识形式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状态,二是自觉活跃状态。前者指人们从社会的信息环境中被动地接受事先未料及的信息;后者指信息意识的觉醒状态,它促使人们制订信息活动计划,主动关心和了解各种变化,并作出相应的选择。数学教学时应力求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状态转化为自觉活跃状态,当他们面对一些信息时,能快速作出对信息的判断并引起思考。
2.评价信息
当信息涌入我们面前时,我们就应及时作出思考,作出相应的判断:哪些信息是我们自己本来就明了的?哪些是陌生的?如何评价各类信息?在数学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接触各种信息,并评价它们,如互相矛盾的信息、相互一致的信息、系统性的信息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感悟能力。
二、找频看球——感受信息
一个球迷,只要找到自己想看的球赛频道,便会津津有味地看下去,甚至于不吃不睡。数学教学时,就应尽可能增强学生的信息情感,培养他们类似于“看球”的热衷情感。当他们多次从多方面感受信息时,便能形成某种持久、稳定的反映心底需求关系的内心体验,这便是信息情感。当学生形成较稳定的信息情感时,便能产生巨大的信息热情,这将大大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敏感性与兴趣性。
1.对信息的敏感性。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信息会有不同的态度。敏感性强的人,面对信息,即便是与知识结构相矛盾或不能解释的信息,他们也会发出疑问:“这是为什么?”从而激发起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去探索、实验,去求知,去寻找原因。他们对信息是热情的、欢迎的、敏感的,从而不断地促使自己知识结构的变化。数学教学时就应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以便周密考虑问题。
2.对信息的兴趣性。
兴趣是一种持久的情感体验,人们的信息搜集活动是受信息需求驱使的,影响需求力量的大小主要是需求意识的清晰程度——意识越明确,行动目标越清楚,则信息活动的动机越稳定、持久、强烈,努力程度也就越高。在数学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信息输入时产生浓厚兴趣,并能以较稳定、浓厚的兴致保持下去,从而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信息,这样将激发他们发挥超常的智慧和高涨的热情,还大大开阔了他们的思维。
三、点石成金——利用信息
在信息时代,静态的知识不具有情报信息价值,只有对知识的新认识和深入挖掘,并进行动态处理,才能使其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
认识和挖掘出知识的现实价值,并利用好它,这才是信息素质的最好体现。只有具有利用信息能力的人,才知道怎样组织知识、发现和使用信息,他们也才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1.搜集信息
信息就是资源,不掌握最新信息,就等于落后于时代。信息是桥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个人在信息活动中应表现出的积极的行为倾向,就是搜集信息。当我们需要某方面的信息时,学生能有意识地从生活、学习中找到与之相应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奠定基础。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便能很好地形成找资料、收信息的习惯,使自己学会学习。
2.处理信息。
面对众多的信息,应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对经过分析和评价的信息进行综合,并用口头或文字的形式对综合的信息进行表现,这便是处理信息。平时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选择、辨析、改变信息,如信息的多选条件、多选问题,辨析题中字眼的增添变化,不同前提下同一结果、同一前提下的不同结果,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验证、有机处理,这样学生就能在多样信息环境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学会学习。
当代社会,信息是最主要的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一、投石探路——认识信息
同样重要的信息,有的人善于抓住,有的人却漠然视之,这正是由于各人的信息意识强弱不同所致。信息,指的是当人们与外界接触时,有意无意所接受到的一些事物材料,有数字、文字、影像、数量关系等。如果能使学生对接受到的这些信息源加以分析、整理,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或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后加以利用,则将促使他们关注周围的事物,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大大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
1.感知信息
信息意识形式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状态,二是自觉活跃状态。前者指人们从社会的信息环境中被动地接受事先未料及的信息;后者指信息意识的觉醒状态,它促使人们制订信息活动计划,主动关心和了解各种变化,并作出相应的选择。数学教学时应力求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状态转化为自觉活跃状态,当他们面对一些信息时,能快速作出对信息的判断并引起思考。
2.评价信息
当信息涌入我们面前时,我们就应及时作出思考,作出相应的判断:哪些信息是我们自己本来就明了的?哪些是陌生的?如何评价各类信息?在数学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接触各种信息,并评价它们,如互相矛盾的信息、相互一致的信息、系统性的信息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感悟能力。
二、找频看球——感受信息
一个球迷,只要找到自己想看的球赛频道,便会津津有味地看下去,甚至于不吃不睡。数学教学时,就应尽可能增强学生的信息情感,培养他们类似于“看球”的热衷情感。当他们多次从多方面感受信息时,便能形成某种持久、稳定的反映心底需求关系的内心体验,这便是信息情感。当学生形成较稳定的信息情感时,便能产生巨大的信息热情,这将大大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敏感性与兴趣性。
1.对信息的敏感性。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信息会有不同的态度。敏感性强的人,面对信息,即便是与知识结构相矛盾或不能解释的信息,他们也会发出疑问:“这是为什么?”从而激发起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去探索、实验,去求知,去寻找原因。他们对信息是热情的、欢迎的、敏感的,从而不断地促使自己知识结构的变化。数学教学时就应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以便周密考虑问题。
2.对信息的兴趣性。
兴趣是一种持久的情感体验,人们的信息搜集活动是受信息需求驱使的,影响需求力量的大小主要是需求意识的清晰程度——意识越明确,行动目标越清楚,则信息活动的动机越稳定、持久、强烈,努力程度也就越高。在数学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信息输入时产生浓厚兴趣,并能以较稳定、浓厚的兴致保持下去,从而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信息,这样将激发他们发挥超常的智慧和高涨的热情,还大大开阔了他们的思维。
三、点石成金——利用信息
在信息时代,静态的知识不具有情报信息价值,只有对知识的新认识和深入挖掘,并进行动态处理,才能使其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
认识和挖掘出知识的现实价值,并利用好它,这才是信息素质的最好体现。只有具有利用信息能力的人,才知道怎样组织知识、发现和使用信息,他们也才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1.搜集信息
信息就是资源,不掌握最新信息,就等于落后于时代。信息是桥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个人在信息活动中应表现出的积极的行为倾向,就是搜集信息。当我们需要某方面的信息时,学生能有意识地从生活、学习中找到与之相应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奠定基础。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便能很好地形成找资料、收信息的习惯,使自己学会学习。
2.处理信息。
面对众多的信息,应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对经过分析和评价的信息进行综合,并用口头或文字的形式对综合的信息进行表现,这便是处理信息。平时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选择、辨析、改变信息,如信息的多选条件、多选问题,辨析题中字眼的增添变化,不同前提下同一结果、同一前提下的不同结果,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验证、有机处理,这样学生就能在多样信息环境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学会学习。
当代社会,信息是最主要的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