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文科化学的教学小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nwu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的化学课堂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走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中。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在“学业水平考试”这一重要新课改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 结合生活,生动有趣
  对于第一类学生,要让学生想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化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
  具体措施有:教学更趋于生活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比如讲到“关注空气质量”时,分组安排收集气象台发布的空气质量表,然后分组讲述报表要点,学生总结要点。这一效果非常明显平时很多睡觉的同学也积极的参与进来了。另外,根据教学内容,放映生活中的视频,有次我播放的西部缺水,农村家庭怎么节约用水的视频,很多同学感动都流泪了,他们对我说我们一定要记住节约用水等。另外,偶尔还有个别学生睡觉,我会与他们开玩笑的说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二氧化碳离教室地面较近,睡觉的同学最容易吸入较多的二氧化碳。往往这样说了,他们会立即站起来吸入新鲜空气,继续奋斗。
  二、建立激励机制,树立奋斗目标
  对于第二类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自负,他们往往各方面的能力相对好一点,有时对老师也会视而不见,想让这样的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接受老师的要求,更困难。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让自己拥有更广博的知识,然后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让他们感觉到在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与老师的差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改变他们这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同时在班级之中建立竞争机制,增强他们的危机感。比如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高低,建立小组内竞赛制度,把几个成绩都很优异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内,每次活动或测验都要比出谁更优秀。这样的话,通过竞争就可以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促使他们勇往直前,奋起直追。
  三、赏识学生,激发内动力
  对于第三类学生,关键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问题。我备课过程中一定是有梯度的,问题的设置、练习的设置一定是分类的。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任教班级学生的理解程度就涉及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问题了。每类问题既有一定的思维量又能恰如其分地提问到那类学生,这就是教师的课堂艺术了。而且这门课程本身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还可以提高他们对其他课程的信心。
  同时,对学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也给予肯定、信任、和关怀。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我发现学生会越来越优秀。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佳同学,高一的每次考试化学他都是得几分,总分也是班上最后一名。一开始上课时,我发现他总是望着黑板发呆,于是我找他谈话后,了解到他很想学好,但是一点也听不懂,以至于产生了要放弃的念头。从那次谈话开始,我加强了对他的关注,每次上课都对他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每次他答对都给予高度的肯定,几次后他开始对化学有信心了,同时也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化学。以后的每节课,他的作业都是完成得最好的,每次小考都有进步,最后两个月都考入了班上的前五名。最后学业水平中,三门课程尽化学通过,并且拿到了B等。
  四、互助互利,实现双赢
  我首先在所教的一个班,成立了六个学习小组,每组成员大约10个。每组选取两个组长,一般组长由化学学得相对好的同学来担任。每周给该班布置一些作业,对于一些基础题,由组长组织同组学生相互讨论,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题目,则由课代表组织各组长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这样一些较难题基本由他们来解决了,再让他们来教同组同学。
  这样的合作学习实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整个班级形成了很浓的学习气氛,学习氛围明显比其他四个班要好。然后我在其他四个班上也同样成立了学习小组,效果也一样的很明显。这样的学习小组能激发学生,能使得有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并获得成就感;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使学习成绩的提高效果显著,而且其他基礎较差的学生的一些问题也得到解决,所有学生成绩都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利用一切资源条件创设真实或者类真实的情境或问题,搭建支架式学习,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进行体验和思考,进而建构新的知识或意义。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生发自己对事物的原初性的感受,表达身体对事物的体验,激发他的感性思维和内在探究事物的渴望和能力,而不能用概念来代替学生的直觉,不能用语言来代替事物本身”。情境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
采用柱对称性和叠加原理讨论了均匀载流圆环、圆筒、圆盘的矢势问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众多学生中,没有缺点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所以批评在许多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批评作为一门艺术,其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教师说什么(批评的内容),而是取决于教师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时机。  那么,怎样开展批评教育,才能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批评教育艺术让人深感钦佩,受益匪浅。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实践经验,浅谈一下如何对待犯错
笔者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常思考:如何从贴近生活考虑把“历史”学“活”?时政大事就是由历史长河的“因”发展到今天的“果”,今天的时政也将成为未来的“因”。当今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是现实素材,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为师生搜集资料提供了方便之门——从时政入手,由“果”悟“因”,由“因”推“果”,促进学生活学活用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积累历史智慧,树立强国远志。我校省级教育科研项目子课题《基于信息环境的STSE
教育核心是为了培养学生,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禀赋,促使其健康成长及发展。在办学实践当中,学校坚持执行“立德树人”,遵循准确的“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及学校管理当中,为所有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开设生情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深受感染、深受鼓舞,让他们形成崇高的品行,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  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核心
用含时微扰理论计算了Landau体系的光致跃迁概率,得到其偶极跃迁中的末态只是初态的最邻近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