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共同研究活动中,发展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学生人人参与、全身心投入自主探索、共同研究活动。本文对“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作用和基本思路进行了分析,以期与同仁们商榷。
一、“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础
人类社会已步入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接受式学习方式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知识经济要求学习的社会化、探索化、创造化,要求将教学的重点由灌输知识转移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上。因此,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观转变为现代的探究性学习观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加以研究。一定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途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基于上述想法,我们从2010年9月开始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小学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和活动,是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和模仿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认识、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和应用能力的过程。经过几年的研究,我们归纳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即以“问题一探究”为核心的“自主探究——主体发展”开放教学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①能动性。它使学习活动从传统的受动性转到能动性层面上;②独立性。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③创造性。创造性是自主性的最高表现,它要求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善于质疑问难。
三、“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目的意义
(一)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现代教学观念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知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两大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转化为能力,只有“活知识”才具有价值。我们提出的“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二)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依据“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少讲,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真正为学习的主人,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握知识,提高能力。
四、“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操作
(一)问题解决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强调“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即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首先,学习发端于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存在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困惑与求解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其次,探究学习的展开自始至终都要围绕问题。只有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才可能促使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和技能探求问题的解法,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将失去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思维将失去动力和契机。最后,探究性学习不仅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像科学哲学家波普力指出的那样,问题既是科学认识的起点,又是终点。总之,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伴随着已有问题的解决,将产生更多的更广泛的问题,从而把学生不断引上探索之路及创造之路。
(二)探究发现的学习
问题探究教学不是简单的提问,更不是一般的例题、习题的解答。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来讲是按照“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展开的。从教学外部活动形态分析,探究的每个单元(哪怕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探究的准备阶段。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探究性情境,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条件,为探究发现提供有关的材料,使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经验与认识产生怀疑,思维中出现疑问,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求知欲望。
第二,问题定向,多向求解,这是探究的具体实施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独立处理情境提供的材料信息,寻求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在教室内通过谈话讨论的方式完成,也可以以个人小组的形式在课外或实验室内完成。这一阶段的关键是问题的提出。
第三,交流成果,验证反馈,这是探究的完成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探究的成果,相互批判,接受实践的检验。
几年的探索表明,实施“自主探究——主体发展”开放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通过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水平,按照学生所习得的科学的程序、方法,手脑并用,进行探究。这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萌发出像科学家那样探究人自然的冲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意识、科研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他们的科学兴趣的激发和个性的发展也起着有益的作用。
一、“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础
人类社会已步入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接受式学习方式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知识经济要求学习的社会化、探索化、创造化,要求将教学的重点由灌输知识转移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上。因此,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观转变为现代的探究性学习观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加以研究。一定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途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基于上述想法,我们从2010年9月开始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小学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和活动,是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和模仿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认识、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和应用能力的过程。经过几年的研究,我们归纳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即以“问题一探究”为核心的“自主探究——主体发展”开放教学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①能动性。它使学习活动从传统的受动性转到能动性层面上;②独立性。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③创造性。创造性是自主性的最高表现,它要求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善于质疑问难。
三、“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目的意义
(一)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现代教学观念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知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两大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转化为能力,只有“活知识”才具有价值。我们提出的“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二)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依据“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少讲,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真正为学习的主人,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握知识,提高能力。
四、“自主探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操作
(一)问题解决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强调“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即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首先,学习发端于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存在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困惑与求解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其次,探究学习的展开自始至终都要围绕问题。只有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才可能促使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和技能探求问题的解法,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将失去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思维将失去动力和契机。最后,探究性学习不仅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像科学哲学家波普力指出的那样,问题既是科学认识的起点,又是终点。总之,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伴随着已有问题的解决,将产生更多的更广泛的问题,从而把学生不断引上探索之路及创造之路。
(二)探究发现的学习
问题探究教学不是简单的提问,更不是一般的例题、习题的解答。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来讲是按照“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展开的。从教学外部活动形态分析,探究的每个单元(哪怕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探究的准备阶段。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探究性情境,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条件,为探究发现提供有关的材料,使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经验与认识产生怀疑,思维中出现疑问,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求知欲望。
第二,问题定向,多向求解,这是探究的具体实施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独立处理情境提供的材料信息,寻求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在教室内通过谈话讨论的方式完成,也可以以个人小组的形式在课外或实验室内完成。这一阶段的关键是问题的提出。
第三,交流成果,验证反馈,这是探究的完成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探究的成果,相互批判,接受实践的检验。
几年的探索表明,实施“自主探究——主体发展”开放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通过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水平,按照学生所习得的科学的程序、方法,手脑并用,进行探究。这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萌发出像科学家那样探究人自然的冲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意识、科研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他们的科学兴趣的激发和个性的发展也起着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