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Ⅲ.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

来源 :矿床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499586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碰撞”作为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特定过程,以其重要的构造演化标示性特征和强烈的爆发式金属成矿作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涉及后碰撞的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如后碰撞期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程、岩浆发育序列和岩石构造组合、伸展成矿作用与矿床系列组合等,尚未得到清楚完好的识别、理解和阐示。文章系统研究和总结了青藏高原后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特征,提出了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模型。研究表明,现今处于后碰撞阶段的青藏高原,中新世以来主要经历了两阶段发育历史。后碰撞早期阶段主要发生下地壳流动与上地壳缩短(>18Ma):下地壳塑性流动并向南挤出,在藏南地区形成EW向延伸的藏南拆离系(STD)和高喜马拉雅,上地壳强烈逆冲推覆,在拉萨地体发育EW向展布的逆冲断裂系;晚期阶段主要发生地壳伸展与裂陷(<18Ma):垂直碰撞带的EW向伸展,形成一系列横切青藏高原的NS向正断层系统(≤13·5Ma)及其围陷的裂谷系和裂陷盆地。后碰撞岩浆作用以形成钾质_超钾质火山岩、钾质埃达克岩、钾质钙碱性花岗岩与淡色花岗岩为特征,集中发育于冈底斯构造_岩浆带和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与藏南拆离构造有关,其他钾质_超钾质岩浆活动则与EW向地壳伸展有关。青藏高原后碰撞成矿作用强烈而复杂,主要形成斑岩型Cu矿、热液脉型Sb_Au矿、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Ag_Pb_Zn矿以及现代热泉型Cs_Au矿等重要矿床类型。斑岩型Cu矿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岩浆起源于加厚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热液脉型Sb_Au矿发育于藏南拆离带及变质核杂岩周围,系中新世地热田浅成低温热液活动产物。热液脉型Ag_Pb_Zn矿主要产于拉萨地体内部的逆冲构造带内,与地壳流体的迁移汇聚过程有关。青藏高原后碰撞成矿作用在上地壳层次受3大构造系统控制,即①东西向伸展形成的近NS向正断层系统及裂谷裂陷带,②南北向地壳缩短形成的EW向展布的逆冲构造带和③EW向展布的拆离构造带,但在中下地壳/地幔层次上,则受中下地壳物质流动_挤出过程以及俯冲大陆板片断离_拆沉过程控制。
其他文献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消费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体育能打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参与体育赛事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拼搏精神,赢得荣誉,
苹果苗嫁接后,苗木成活率的高低跟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在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成活解绑补接芽接后一般7 d检查成活情况,凡芽片新鲜、叶柄一触即落的表明已经成活;反
通过介绍ASP.NET的性能指标以及影响ASP.NET性能的主要方面,对ASP.NET性能的深度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
在胃液的pH条件下,山楂提取液能够消除合成亚硝胺的前体物质,即能阻断合成亚硝胺。在pH=3时,浓度为0.1g/ml的山楂提取液与浓度为10μg/ml的NaNO2溶液发生反应,2h时,山楂提取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钼成矿系统(13.6~16 .9Ma)发育在印_亚大陆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成矿前斑岩成岩年龄≥17Ma ,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成矿期斑岩形成于14 .5~17.6Ma之间,以二长花
<正>在新课程大背景下,初中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
<正>自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中国的服务产业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创新创业的热潮。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新增登记注册的服务业企业就达86
随着北京市燃气消耗量的逐年攀升,以及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北京城市燃气供应系统逐渐凸显出一些供应"瓶颈",为确保燃气安全稳定供应,本文分析了北京市燃气市场和供应系统的特
文章通过阴极发光研究结合SHRIMPU_Pb法精确定年,发现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中的锆石由残留、变质、岩浆3种类型组成,其年龄分别为(51.1±4.8)Ma、(21.1±2.6
<正>"艺术歌曲"这个名词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讲应该并不陌生。而且一提到"艺术歌曲"便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舒伯特、舒曼等名家。正是他们的创作,使我们如今对艺术歌曲仍这样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