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刺伤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是指在采血过程中针尖刺破皮肤造成出血的意外伤害。采血工作是体检过程中护士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在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中,针刺伤的问题就日趋严重。
关键词:针刺伤 护士 感染 原因 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6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85-01
随着生活水平和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健康体检已渐成为人们珍爱生命、善待自我的一种自觉行为。采血是体检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针刺伤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趁机接种到受伤者体内[1]。采血护士所采的血液有可能含有HIV、HBV、HCV等,所以采血护士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职业风险。
1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采血流程从去下护针帽、静脉穿刺、留样、拔针直至将采血针置入锐器盒,每一步都有被针刺伤的风险。
1.1 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不重视自身保护,对针刺伤未引起高度重视。
1.2 护理操作中,把使用过的针头或其它锐利器械放在不应该放置的地方或随意传递。
1.3 将用后的尖锐针头或器械放入已经过满的锐器盒,在进行严密封闭锐器盒时,造成操作者被刺伤。
1.4 穿刺时,由于操作者过度紧张被针刺伤。
1.5 穿刺时,对采血有畏惧心理的体检者,由于过度紧张使他们在采血时肢体会出现不自主的回避动作,导致护士在操作时发生针头脱落或者被针头刺伤。
1.6 操作动作不规范、动作鲁莽:我院体检中心留取血液标本的容器是真空试管,在穿刺成功后需要将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帽的正中,由于体检人员比较多,护士操作时必须相应地提高速度,尤其是体检者采取的血液标本比较多时,如果动作鲁莽或不专心,在换试管的过程中就容易发生针刺伤。
2 防护措施
2.1 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开展培训班及讲座,系统讲解防护知识,介绍各种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规范护理操作行为,进行护理安全技能培训,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增强健康防护知识。
2.2 与体检人员做好沟通。护士操作时应主动与体检者沟通,做到“一个微笑、一声您好、一声请坐”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体检者信任。避免发生采血过程中受检人员不合作导致护士针刺伤。并尽量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避免反复穿剌,做到一针见血。
2.3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操作过程中尽量戴手套,这样避免了操作者的手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的接触,这样既保护了采血室护士,也保护了受检者。针刺伤易发生在拔针的环节上,正确的拔针和妥善的处理针头尤为重要。拔出的针头不必作任何处理,直接放入坚固的锐器盒内,采血结束后按规定统一处理。
2.4 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整理用物和处理使用过的针头过程中,使用过的针头尚未放入锐器盒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环节,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应立即将使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也可将锐器盒携至病人身旁。锐器盒收集只装四分之三,以减少刺伤的机会。
2.5 意外刺伤的紧急处理办法。如不慎被带血液污染的针头等锐利器械刺伤皮肤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并且捏住伤口处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同时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必要时查HBV、HCV,并定期检查和随访。对于已知病人是HBV的情况下,及时接受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是HIV的病人应及时向院感染科汇报,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医护人员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2]。并汇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3 小结
加强采血室护士的职业风险防护管理,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和各项控感规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足及时改进,使采血室护士真正了解到正确处理污染锐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3]对减少针刺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安华,任南,吕一欣,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25~526
[2] 杨雯.预防针刺伤远离职业危害.心理医生,2011,8:16
[3] 姚玉红,席玉红,邓耀辉.意外针刺伤临床预防与处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6,2,27(4):91~92
关键词:针刺伤 护士 感染 原因 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6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85-01
随着生活水平和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健康体检已渐成为人们珍爱生命、善待自我的一种自觉行为。采血是体检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针刺伤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趁机接种到受伤者体内[1]。采血护士所采的血液有可能含有HIV、HBV、HCV等,所以采血护士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职业风险。
1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采血流程从去下护针帽、静脉穿刺、留样、拔针直至将采血针置入锐器盒,每一步都有被针刺伤的风险。
1.1 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不重视自身保护,对针刺伤未引起高度重视。
1.2 护理操作中,把使用过的针头或其它锐利器械放在不应该放置的地方或随意传递。
1.3 将用后的尖锐针头或器械放入已经过满的锐器盒,在进行严密封闭锐器盒时,造成操作者被刺伤。
1.4 穿刺时,由于操作者过度紧张被针刺伤。
1.5 穿刺时,对采血有畏惧心理的体检者,由于过度紧张使他们在采血时肢体会出现不自主的回避动作,导致护士在操作时发生针头脱落或者被针头刺伤。
1.6 操作动作不规范、动作鲁莽:我院体检中心留取血液标本的容器是真空试管,在穿刺成功后需要将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帽的正中,由于体检人员比较多,护士操作时必须相应地提高速度,尤其是体检者采取的血液标本比较多时,如果动作鲁莽或不专心,在换试管的过程中就容易发生针刺伤。
2 防护措施
2.1 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开展培训班及讲座,系统讲解防护知识,介绍各种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规范护理操作行为,进行护理安全技能培训,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增强健康防护知识。
2.2 与体检人员做好沟通。护士操作时应主动与体检者沟通,做到“一个微笑、一声您好、一声请坐”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体检者信任。避免发生采血过程中受检人员不合作导致护士针刺伤。并尽量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避免反复穿剌,做到一针见血。
2.3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操作过程中尽量戴手套,这样避免了操作者的手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的接触,这样既保护了采血室护士,也保护了受检者。针刺伤易发生在拔针的环节上,正确的拔针和妥善的处理针头尤为重要。拔出的针头不必作任何处理,直接放入坚固的锐器盒内,采血结束后按规定统一处理。
2.4 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整理用物和处理使用过的针头过程中,使用过的针头尚未放入锐器盒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环节,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应立即将使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也可将锐器盒携至病人身旁。锐器盒收集只装四分之三,以减少刺伤的机会。
2.5 意外刺伤的紧急处理办法。如不慎被带血液污染的针头等锐利器械刺伤皮肤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并且捏住伤口处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同时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必要时查HBV、HCV,并定期检查和随访。对于已知病人是HBV的情况下,及时接受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是HIV的病人应及时向院感染科汇报,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医护人员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2]。并汇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3 小结
加强采血室护士的职业风险防护管理,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和各项控感规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足及时改进,使采血室护士真正了解到正确处理污染锐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3]对减少针刺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安华,任南,吕一欣,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25~526
[2] 杨雯.预防针刺伤远离职业危害.心理医生,2011,8:16
[3] 姚玉红,席玉红,邓耀辉.意外针刺伤临床预防与处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6,2,27(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