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字化时代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广泛运用于社会各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双高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专业发展方式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来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更切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与学生的需求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从双高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出发,探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制约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诸多因素,以期为今后高职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与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关 键 词] 双高院校;数字化教学理念;数字化教学环节;制约因素;趋势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06-02
教育数字化的特点是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其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使教育和教学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跨越新的台阶。近年来,高校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可穿戴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兴起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化资源库、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除此之外,教育数字化对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创新多元化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以及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等都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一、双高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数字化教学的理念和意识淡薄
在数字化社会中,教学信息来源已明显多元化,教师的传统教学能力已被互联网解构。教师别无选择,必须实现从传统教学能力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转型。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社会中的教师,既不能对数字技术采取清高保守的态度,也不能对数字技术不加批判地接受、盲目崇拜。数字技术是无法替代教师工作的,它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维系其自身的专业地位,就要主動应对数字技术的挑战,数字化社会中教师的地位将会更重要。
然而调查表明,62%的双高院校教师主观上认为数字化教学是费时又费力的活动。一方面他们认为数字化教学导致教师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搜集相应的数字教学资源、视频、案例,这加重了教师课前准备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计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教室内硬件设备的限制和网络状况的不稳定,导致在课堂上无法开展流畅的数字化教学进程,因而对数字化教学还存在“能不用且不用、偶尔用用”的心态,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以上问题都反映了在双高院校内,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理念和意识较为淡薄,距离将数字化教学“入脑、入心、入手”还有较大差距。
(二)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平不高
从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双高院校教师不仅是简单地将现成的数字资源发布到信息化教学平台,更重要的是自身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学情实际,对自己担任的课程进行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开发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校级网络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微课教学视频、各类案例视频等。
但实际上,目前双高院校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平并不高,大约三分之一的教师能够积极承担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其余老师只是被动地参与课件制作和视频拍摄,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缺乏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动性。
(三)教师数字化教学环节设计的效果欠佳
调查表明,部分双高教师即使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教学意识、资源建设和整合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数字化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教学平台的运用、教学资源的运用效果欠佳。部分老师仍旧是照本宣科、照念课件,并没有将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同时,受信息技术水平和老师主观意志的限制,很多教师无法通过一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去评价学生数字化学习的效果,这导致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方式也没有积极性,因而出现不配合老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的现象,进而加剧了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倦怠感和疲惫感,影响教师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效果。
(四)教师数字化教学的研究创新精神缺乏
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由于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他们通常非常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课堂兴奋点,学生对什么类型的数字化教学方式更加感兴趣、对什么类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投入,教师都会有直观的感受和思考。
但双高院校的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大量的职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工作时间,课后还要对学生的课堂实训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将现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能力也比较缺乏,缺乏研究创新的精神,无法做到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转化为自身教学的内容,也无法真正将学生的期待转化为自身研究创新的驱动力,经常是处于有心而无力的被动教学状态。
二、双高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一)教师自身的数字化教学理念和水平
首先,具备日常教学的全过程数字化思维,是教师顺利开展数字化教学工作最基础的条件,双高院校处于全国高职院校的领先位置,那么双高院校的教师更应在数字化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数字化教学意识的提升方面做出表率。 其次,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手段及信息技术,是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良好的数字化教学与课堂管理的理论素养、技术水平不仅能够推进教师数字化课堂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而在具體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仅能够在信息化平台将一些现成的数字化资源展示给学生,还未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教学过程与数字化教学评价的真正融合,加上校内外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力度不够,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与青年教师相比差距明显,部分老师对系统操作数字化教学平台以及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还比较生疏,数字化教学水平远远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学校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综合条件
数字化教学离不开数字化教学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的支撑,硬件设备是指多媒体教室、录播系统、教室内网络覆盖等。软件平台是指各类数字化资源和整个教学环节可以依托的数字化平台,教师可以在这类数字化平台开展全过程的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管理,例如: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上传预习资料、学习课件,进行课堂考勤,课堂提问与互动的发布,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程考核等。尤其是建立属于自己的课程资源库、专业信息库,这不仅方便教师的数字化课堂教学,同时也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因此,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综合条件也是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考核指标
据调查,目前双高院校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的评价中,评价主体仍然是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以及专家评审委员,评价的内容集中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创新性、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而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评价极少,这种没有数字化教学相关考核指标的评价体系,无形中降低了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四)学校对教师数字化教学的激励机制
数字化教学需要耗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整合以及运用,包括课前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备课工作、课堂使用平台进行教学全过程、课后在平台上进行作业的批改评价等等。因此,教师很看重学校对数字化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的评价以及奖励,学校将数字化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作为数字化教学的标兵、给予教学优秀奖的荣誉、成为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的加分项等因素都直接制约着教师数字化教学的积极性。
三、双高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要教育信息来源,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彰显了教师的权威。在数字化社会中,教学信息来源已明显多元化,传统教师的教学能力已被互联网解构,传统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到挑战,当前双高院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一)数字化教学由“单一性能力作用”向“多元化能力作用”转变
以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信息的来源相对单一,教学能力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学信息的来源已多元化,形成了能力作用的多元化格局,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格局变化,向多元化教学信息来源中的核心作用发出挑战。
(二)数字化教学由“个体性能力作用”向“群体性能力作用”转变
教师教学能力作用发挥的主体仅仅是在本班级、本学校教师。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作用发挥的主体可以是本学校教师,也可以是其他班级、其他学校,甚至可以是完全陌生、并未谋面的网络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教师。
(三)数字化教学由“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转变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授,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而数字化社会中既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更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要服务于不同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发展。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也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价值取向变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寻求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柯和平,李文莉.高职精品课程网站栏目设计与内容建设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86.
[2]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编辑 栗国花
[关 键 词] 双高院校;数字化教学理念;数字化教学环节;制约因素;趋势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06-02
教育数字化的特点是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其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使教育和教学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跨越新的台阶。近年来,高校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可穿戴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兴起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化资源库、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除此之外,教育数字化对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创新多元化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以及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等都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一、双高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数字化教学的理念和意识淡薄
在数字化社会中,教学信息来源已明显多元化,教师的传统教学能力已被互联网解构。教师别无选择,必须实现从传统教学能力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转型。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社会中的教师,既不能对数字技术采取清高保守的态度,也不能对数字技术不加批判地接受、盲目崇拜。数字技术是无法替代教师工作的,它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维系其自身的专业地位,就要主動应对数字技术的挑战,数字化社会中教师的地位将会更重要。
然而调查表明,62%的双高院校教师主观上认为数字化教学是费时又费力的活动。一方面他们认为数字化教学导致教师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搜集相应的数字教学资源、视频、案例,这加重了教师课前准备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计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教室内硬件设备的限制和网络状况的不稳定,导致在课堂上无法开展流畅的数字化教学进程,因而对数字化教学还存在“能不用且不用、偶尔用用”的心态,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以上问题都反映了在双高院校内,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理念和意识较为淡薄,距离将数字化教学“入脑、入心、入手”还有较大差距。
(二)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平不高
从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双高院校教师不仅是简单地将现成的数字资源发布到信息化教学平台,更重要的是自身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学情实际,对自己担任的课程进行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开发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校级网络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微课教学视频、各类案例视频等。
但实际上,目前双高院校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平并不高,大约三分之一的教师能够积极承担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其余老师只是被动地参与课件制作和视频拍摄,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缺乏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动性。
(三)教师数字化教学环节设计的效果欠佳
调查表明,部分双高教师即使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教学意识、资源建设和整合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数字化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教学平台的运用、教学资源的运用效果欠佳。部分老师仍旧是照本宣科、照念课件,并没有将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同时,受信息技术水平和老师主观意志的限制,很多教师无法通过一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去评价学生数字化学习的效果,这导致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方式也没有积极性,因而出现不配合老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的现象,进而加剧了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倦怠感和疲惫感,影响教师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效果。
(四)教师数字化教学的研究创新精神缺乏
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由于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他们通常非常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课堂兴奋点,学生对什么类型的数字化教学方式更加感兴趣、对什么类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投入,教师都会有直观的感受和思考。
但双高院校的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大量的职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工作时间,课后还要对学生的课堂实训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将现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能力也比较缺乏,缺乏研究创新的精神,无法做到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转化为自身教学的内容,也无法真正将学生的期待转化为自身研究创新的驱动力,经常是处于有心而无力的被动教学状态。
二、双高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一)教师自身的数字化教学理念和水平
首先,具备日常教学的全过程数字化思维,是教师顺利开展数字化教学工作最基础的条件,双高院校处于全国高职院校的领先位置,那么双高院校的教师更应在数字化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数字化教学意识的提升方面做出表率。 其次,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手段及信息技术,是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良好的数字化教学与课堂管理的理论素养、技术水平不仅能够推进教师数字化课堂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而在具體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仅能够在信息化平台将一些现成的数字化资源展示给学生,还未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教学过程与数字化教学评价的真正融合,加上校内外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力度不够,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与青年教师相比差距明显,部分老师对系统操作数字化教学平台以及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还比较生疏,数字化教学水平远远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学校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综合条件
数字化教学离不开数字化教学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的支撑,硬件设备是指多媒体教室、录播系统、教室内网络覆盖等。软件平台是指各类数字化资源和整个教学环节可以依托的数字化平台,教师可以在这类数字化平台开展全过程的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管理,例如: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上传预习资料、学习课件,进行课堂考勤,课堂提问与互动的发布,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程考核等。尤其是建立属于自己的课程资源库、专业信息库,这不仅方便教师的数字化课堂教学,同时也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因此,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综合条件也是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考核指标
据调查,目前双高院校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的评价中,评价主体仍然是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以及专家评审委员,评价的内容集中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创新性、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而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评价极少,这种没有数字化教学相关考核指标的评价体系,无形中降低了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四)学校对教师数字化教学的激励机制
数字化教学需要耗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整合以及运用,包括课前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备课工作、课堂使用平台进行教学全过程、课后在平台上进行作业的批改评价等等。因此,教师很看重学校对数字化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的评价以及奖励,学校将数字化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作为数字化教学的标兵、给予教学优秀奖的荣誉、成为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的加分项等因素都直接制约着教师数字化教学的积极性。
三、双高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要教育信息来源,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彰显了教师的权威。在数字化社会中,教学信息来源已明显多元化,传统教师的教学能力已被互联网解构,传统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到挑战,当前双高院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一)数字化教学由“单一性能力作用”向“多元化能力作用”转变
以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信息的来源相对单一,教学能力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学信息的来源已多元化,形成了能力作用的多元化格局,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格局变化,向多元化教学信息来源中的核心作用发出挑战。
(二)数字化教学由“个体性能力作用”向“群体性能力作用”转变
教师教学能力作用发挥的主体仅仅是在本班级、本学校教师。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作用发挥的主体可以是本学校教师,也可以是其他班级、其他学校,甚至可以是完全陌生、并未谋面的网络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教师。
(三)数字化教学由“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转变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授,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而数字化社会中既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更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要服务于不同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发展。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也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价值取向变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寻求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柯和平,李文莉.高职精品课程网站栏目设计与内容建设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86.
[2]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