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头大身细”问题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结构性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应该以电影共同体美学作为方法论,促进中小成本影片的高质量发展.对2017年以来票房超5亿元的国产中小成本影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共同体美学就是中小成本影片得以成功的实践智慧.这一智慧集中体现在电影与观众间共同体关系的建立,即电影创作高度尊重观众之共同共通性.具体说来,在题材内容上追求“共情”,应接地气、接人气,切中观众的生活状态与情感心理;在类型实践方面追求“共乐”,应坚持守正与创新,重视观众“娱乐与宣泄”的普遍性观影需求;在精神主旨上追
【机 构】
: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大身细”问题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结构性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应该以电影共同体美学作为方法论,促进中小成本影片的高质量发展.对2017年以来票房超5亿元的国产中小成本影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共同体美学就是中小成本影片得以成功的实践智慧.这一智慧集中体现在电影与观众间共同体关系的建立,即电影创作高度尊重观众之共同共通性.具体说来,在题材内容上追求“共情”,应接地气、接人气,切中观众的生活状态与情感心理;在类型实践方面追求“共乐”,应坚持守正与创新,重视观众“娱乐与宣泄”的普遍性观影需求;在精神主旨上追求“共思”,应契合观众的价值取向,让绝大多数观众产生共同理性认知.
其他文献
近10年,以语音合成为首的蒙古语言语工程研究蓬勃发展,为推动新时代蒙古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语音评测是蒙古语言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音评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实现蒙古语和谐人机交互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制作科学的基础数据库是搭建高质量语音评测的基石.基础数据库制作既是语音评测系统的基础部分,也是言语工程中语言学知识补给的作用域.
1980-2021年时段,中国知网收录了 337篇满通古斯神话研究论文.通过对论文发表总体情况、学者合作网络结构、关键词聚类形态、主题表现集中程度等几个维度的论述,以及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出基于上述数据的满通古斯研究学术知识图谱,可以较为客观、全面认识近40年本学术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趋势和阶段性特征.此项工作为学术专题的回顾、总结与展望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有益参考.
雍正朝东迁黑龙江的柯尔克孜人为厄鲁特王色布腾旺布属民,是其父阿喇布坦从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等地占领的原属准噶尔汗王的部众.雍正九年(1731年)和通泊之战后准噶尔军侵扰喀尔喀,煽惑内附厄鲁特,清廷将色布腾旺布部众东迁喀尔喀河,并于雍正十年(1732年)将其所属柯尔克孜人迁往一处.这些柯尔克孜人与色布腾旺布关系生疏,且其社会经济形态具有特殊性,不愿迁往.迁徙途中,有一半人从土拉河逃往原居地,另一半未逃走者仍不愿迁往,被色布腾旺布献给皇帝.清廷给与优待,将其迁往齐齐哈尔交黑龙江将军进行安置,赏赐银两和口粮,编入
类型电影独有的“想象”特征和与目标观众相对紧密的黏合度,是电影美学共同体的重要表征之一.而中国商业类型电影在类型探索中彰显出的独特民族性,不仅在全球化语境中丰富了电影的类型语汇,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还体现出高度的民族文化凝聚力、感染力和自信.以当代中国商业类型电影为切入点,借鉴社会学共同体、文化研究“情感结构”、心理学“移情”和“共情”等理论,可以探寻到类型电影建构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着力点及其富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实践方式.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之下,应当重新认识和理解民族与民族艺术.在当下重提民族艺术学学科建设问题正是建立在对于以往学术研究的反思基础之上的.民族艺术学作为学科或者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首先就必须以围绕基本概念的学术理念作为基础,对于围绕“民族”的分类概念有更为包容和更为动态化的理解,对于民族艺术研究所处的历史与现实处境有纵贯性的认识.民族艺术学在当下之所以能够建构、之所以具有重要价值,必须和这些新的理解和认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当下和未来中国艺术学和民族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以学术问题为核心的
民族艺术研究兼具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之特色,同时对接国际化趋向及中国传统文明、文化的历史价值.作为一门分支学科,我们如何确立中国的民族艺术学——无论是概念谱系还是比较研究范式对于学科发展都极为重要.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命题、价值进行辨析,特别是关于中西方相关语义与差异的问题.这些对于中国民族艺术学在学科定位和格局方面都至关重要.
“目”指一书篇目,“录”是合篇目和叙的总称.中国古代藏书机构虽设立较早,但将图书所做有系统的分门别类,编为“目录”,始于汉成帝命刘向、刘歆父子的校书.《汉书·叙传》载“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目录为收藏、管理、检索图书的工具,也是读书、治学的门径[1].“目录学”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宋人笔记《苏魏公谭训》载:“祖父谒王原叔,因论政事.仲至侍侧,原叔令检书史,指之曰:此儿有目录学.”,目录学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和优良传统,正如清人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涂
在共同体美学的视域下,我们对扶贫题材电影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看其能否激发观众的“他者思维”,对人物的处境、选择产生认同心理.遗憾的是,中国扶贫题材电影一度满足于担任政策宣讲员的角色,以一种非常生硬刻意的方式完成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与主题表达.近年来比较成功的扶贫题材电影,则能与共同体美学的精神不谋而合,在正面人物的身份定位、工作理念、行为逻辑等方面与观众形成情感共同体;即使是“后进人物”,也致力于从人物的困厄处境中找到他们精神贫困的根源,努力使“后进人物”也能够与观众产生道德和情感共鸣.这说明,扶贫题材
在全球化和“中国崛起”两大基本历史坐标上,中国民族艺术学学科要坚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崛起,服务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服务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科价值取向.中国民族艺术学主要研究各民族艺术“中国性”或“中华民族性”的形成、结构、特征和机制及其规律.具体到少数民族艺术层面,中国民族艺术学既要研究各少数民族艺术的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研究艺术的“中国性”或“中华民族性”的艺术征象、构建逻辑、表达逻辑、审美逻辑.中国民族艺术学学科建
清廷将萨满祭祀纳入宫廷祭祀,并编纂《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加以规范.《典礼》所载宫廷萨满祭祀虽保留本民族信仰的原始性,却融合儒释道等多元文化,逐渐蜕变为一种次生文化.清前期满文辞书记载大量萨满祭祀相关词汇,成为反映这一蜕变过程的重要载体.通过满文辞书对清代萨满教的原生文化及外来文化作考察,可以揭示出清代宫廷萨满祭祀的实际情况,以及清帝规范萨满教的真实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