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部分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当前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不足和影响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112—001
1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心中的体育课是怎样的?大学生如何看待体育与健康?20世纪50、90年代两次提出“健康第一”的口号。都是在学生负担过重、健康水平下降、体质状况令人感到忧虑的情况下提出的。为此曾经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怎样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对象:
河北大学学生1000人、河北农业大学学生600人、河北工程学院学生600人、承德石油高专学生2097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总共发出问卷4297份,收回4156份。女生1899人,男生2257人。
2.2.2 文献资料法:查阅两年内相关书籍、论文和文件。
3 分析与结果
3.1 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及运动项目的选择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周主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女生不到20%,男生不到40%,并且他们的锻炼时间平均在30分钟左右,时间较短;分别还有35%的女生和20%的男生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28%。这表明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非常低。这与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怎样提高他们的健身意识,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是我们大学体育改革的首要问题。
3.2 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了解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有98%的人知道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仅有35%的人知道;至于体育锻炼对人的社会性健康的影响就只有24%的人了解;而对于遇到运动伤害事故知道怎样去处理的只有18%。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省体育教学的一个失误:受传统苏联体育的影响偏重于竞技方面和对人体生物潜能的挖掘,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传播。所以,我们大学体育应该打破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保健知识的学习。
3.3 喜歡增添的体育课项目
由调查分析,有76%的学生对现在的体育项目选择不满。他们认为从小就学习田径,足球,篮球等,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学习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的运动项目:如交谊舞,网球,台球,桥牌等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发展自己的情商(EQ)。其中国际交际舞很受大学生的青睐,有80%的学生希望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添设交谊舞。
一切文化娱乐性的项目,可以塑造人们的灵魂,培养高雅情趣,愉悦身心,给人的创新活动提供精神活力。例如:交谊舞步法多样、简单易学,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最重要的是交谊舞的价值:“国际交际舞可以锻炼体魄,塑造美的体形,陶冶情操,提高精神文明,健康肌体,愉悦身心;同时,还可以广结友情,提高对音乐的鉴赏力;并可以满足现代社会紧张节奏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娱乐,健身和社交的需要。”
3.4 对体育的兴趣,态度和习惯
根据调查过程和结果分析,大学生中有65%的学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他们不喜欢体育课并且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更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其中还有8%的学生害怕上体育课。这些问题从隐性方面反映了我们高校体育教育体制的不足,没有加强对体育态度,情感,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我省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使大学体育向“三维体育观”,也称人文体育观(生理,心理,社会体育观)的方向不断发展。我省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把以前以追求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习,转变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高校体育要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加强对学生情商(EQ)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
4.2 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应多样化。特别要加强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休闲类(交谊舞,形体舞蹈,健身操)体育项目的一般技能学习,使学生增强运动兴趣,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如必修制,选修制,俱乐部制(即学分制前提下的课内、课外选项制),开设各种项目的课余比赛,以促进学生的锻炼兴趣。
4.3 对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指标不宜单一。应采用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共同评价的方法,总体上突出对学生终身体育基础起重要作用的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的评价,也就是说由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更加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精神,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作为高校这培养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形成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在我省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把“体育心”、“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推进体育改革。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112—001
1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心中的体育课是怎样的?大学生如何看待体育与健康?20世纪50、90年代两次提出“健康第一”的口号。都是在学生负担过重、健康水平下降、体质状况令人感到忧虑的情况下提出的。为此曾经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怎样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对象:
河北大学学生1000人、河北农业大学学生600人、河北工程学院学生600人、承德石油高专学生2097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总共发出问卷4297份,收回4156份。女生1899人,男生2257人。
2.2.2 文献资料法:查阅两年内相关书籍、论文和文件。
3 分析与结果
3.1 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及运动项目的选择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周主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女生不到20%,男生不到40%,并且他们的锻炼时间平均在30分钟左右,时间较短;分别还有35%的女生和20%的男生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28%。这表明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非常低。这与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怎样提高他们的健身意识,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是我们大学体育改革的首要问题。
3.2 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了解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有98%的人知道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仅有35%的人知道;至于体育锻炼对人的社会性健康的影响就只有24%的人了解;而对于遇到运动伤害事故知道怎样去处理的只有18%。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省体育教学的一个失误:受传统苏联体育的影响偏重于竞技方面和对人体生物潜能的挖掘,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传播。所以,我们大学体育应该打破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保健知识的学习。
3.3 喜歡增添的体育课项目
由调查分析,有76%的学生对现在的体育项目选择不满。他们认为从小就学习田径,足球,篮球等,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学习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的运动项目:如交谊舞,网球,台球,桥牌等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发展自己的情商(EQ)。其中国际交际舞很受大学生的青睐,有80%的学生希望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添设交谊舞。
一切文化娱乐性的项目,可以塑造人们的灵魂,培养高雅情趣,愉悦身心,给人的创新活动提供精神活力。例如:交谊舞步法多样、简单易学,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最重要的是交谊舞的价值:“国际交际舞可以锻炼体魄,塑造美的体形,陶冶情操,提高精神文明,健康肌体,愉悦身心;同时,还可以广结友情,提高对音乐的鉴赏力;并可以满足现代社会紧张节奏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娱乐,健身和社交的需要。”
3.4 对体育的兴趣,态度和习惯
根据调查过程和结果分析,大学生中有65%的学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他们不喜欢体育课并且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更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其中还有8%的学生害怕上体育课。这些问题从隐性方面反映了我们高校体育教育体制的不足,没有加强对体育态度,情感,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我省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使大学体育向“三维体育观”,也称人文体育观(生理,心理,社会体育观)的方向不断发展。我省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把以前以追求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习,转变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高校体育要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加强对学生情商(EQ)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
4.2 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应多样化。特别要加强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休闲类(交谊舞,形体舞蹈,健身操)体育项目的一般技能学习,使学生增强运动兴趣,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如必修制,选修制,俱乐部制(即学分制前提下的课内、课外选项制),开设各种项目的课余比赛,以促进学生的锻炼兴趣。
4.3 对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指标不宜单一。应采用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共同评价的方法,总体上突出对学生终身体育基础起重要作用的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的评价,也就是说由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更加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精神,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作为高校这培养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形成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在我省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把“体育心”、“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推进体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