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化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因势利导,循序点化,能使课堂丰富有趣。教学中长期创设情境,随机渗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学生,使其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准确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并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最后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重视;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51
  思想是能力的先导,因而德育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至关重要。“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无论哪个科目,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又要注意德育渗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作为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能密切结合教材、运用实例、创设情境来渗透德育,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良好班风的形成,学习成绩的提高都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德育教育,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准确把握教材中蕴涵的德育要点,精心设计渗透方法,使化学知识的讲授与德育教育达到自然恰当、水乳交融的和谐效果。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现行化学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就能够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电解水的实验,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这个化学变化的依据。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在加热条件下,水也是非常稳定的,只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才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通电”是水分解的外部条件。通过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又如,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又如通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的变化;同素异形体中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性质不同;生铁、钢含碳量的变化引起它的性质的变化。对立与统一规律:氧化——还原;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引起性質不同等,这些内容都能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只要有机地、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汇贯通,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发展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化学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机会,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教学中,笔者通常从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1. 古代灿烂的文化
  化学课绪论、第三章和第五章,给学生重点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冶金、瓷器、酿酒等化学工艺超前于欧美,许多发明创造如造纸术和黑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对推进世界精神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是有卓越贡献的,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最好素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智慧、具有悠久而光辉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由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 我国的地域资源
  我國地域辽阔,物产资源丰富,不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矿产丰富,铁、锌、钨、锑、稀土、铝等金属储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产量约占全世界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先后开发和建立了大庆、胜利、华北、中原、大港等石油基地,并已发展成以炼油、化工为主体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体;我国是世界著名的产盐国家之一,也是原盐品种最多的国家,井盐、池盐、岩盐、海盐四大品种皆有。我国辽阔的海洋同样蕴含丰富的化工资源,其中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南沙群岛更是世界上四大海底油田之—。通过介绍我们美丽、富饶的伟大祖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情感,由此激励学生保护、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学习,为祖国建功立业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3. 现代科技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国以来,化学工业的成就辉煌,人们在不断合成和发现新物质的同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通过对我国在化学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的介绍,由此可以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劳动创造的幸福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素材的有机插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产生最自然、最朴实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进而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随之带来的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大量污染物的排放,破坏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话题。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学生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应把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如利用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臭氧”,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主要是受到氟氯烃等气体的破坏,推荐使用绿色环保产品,让学生养成高度的环保意识。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以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与情操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好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化学课外活动,(上接第51页)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于一体,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1. 举办科技节活动
  在科技节活动中,笔者安排了几组化学活动,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奇妙的变色龙”。通过这些化学小组活动,学生能深化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课的兴趣。接着,由学生用击鼓传花,让他们猜化学谜语等,使大家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和趣味。
  2. 组织专题讲座
  主要讲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名人的趣闻轶事,如爱迪生钻研实验,不怕挫折,长大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的奋斗历程;举世瞩目的居里夫妇以身殉职,献身化学事业,为人类做贡献的事迹等,这些讲座使学生激动不已,深受教育。
  3. 组织参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化工厂实验室担负着全厂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分析任务,设备比较先进。有一年,有位学生家长在化工厂担任厂长,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现场,实际考察化学知识的应用,这样实地参观,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化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因势利导,循序点化,能使课堂丰富有趣。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感情沟通,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长期创设情境,随机渗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学生,使其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准确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并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最后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松岗中学 511500)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历史课程,既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过去,又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在,还能够创造未来,因而历史课程是与学生生活各方面都紧密相连的课程。因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发挥好自身的引导、组织与参与作用,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但对于较多初中生而言,历史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巧,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
摘要:課堂讨论是对教学中有质疑的内容进行探讨、研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讨论现已成为许多教师喜爱采用的教学形式之一。有效的课堂讨论很好地提高了教育的效果,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形成了一些误区。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指出了课堂讨论中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课堂讨论;误区;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历史学科作为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学科,课堂有效是关键,是生命力,那么怎样实行有效教学呢?笔者有如下几方面的方法:备课突三维;上课奏三曲;反思扬长避短。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44  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历史学科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学科,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国科举时代,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者,方称状元。状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在百姓心目中也具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全国读书人无数,蟾宫折桂者仅一人,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苏洵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藏有清代金榜,其中第十五卷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科金榜,上面赫然写
期刊
摘要:落实教学常规,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教学思路清晰,语文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在此思想指导下,笔者实行了“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结
对于500年前的人来说,从生到死之间,甚至从上辈到下辈之间,世界的面貌几乎是凝固不动的。人类文明的猛然加速和沧桑巨变,起源于现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当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领域捷报频传,新的技术和发明层出不穷,科学便日益渗透到了衣食住行的细微末节。显而易见,如果离开现代科学,今天的社会连一天也不能运转。然而我们应该知道,在人类仰仗科学的恩惠时,也曾因误用和滥用科学而受到惩罚,在我们尝尽现代文明的甜头时
期刊
摘要: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时常给予学生学习成功的喜悦,采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调动;激发和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
传说,在幽深的海底生活着一群美人鱼,它们喜欢用海蓝宝石装扮自己,当它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只要让宝石接受阳光的照射,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常年出海在外的水手们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称海蓝宝石为“海神石”。他们每次出海总是带着这样的宝石,祈求海神保佑。  这里提到的宝石就是神秘的海蓝宝石。像海水一样美丽  当然,上文提到的毕竟只是古代的美丽传说而已。尽管海蓝宝石并没有传说中的神秘力量,但它迷人的外表深受人
期刊
摘要:物理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对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三者相结合,学生需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尤其是计算题表达能力。因此,对学生物理计算题表达能力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