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而小学三年级的习作学习,就像摆在学生面前的一张空白的纸,学生可以画上最美丽的图画,也可以把它变成一张肮脏的纸。到底如何发展,就要看教师的指导了。我认为,习作教学可以这样起步。
一、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地说话
能流利地说话,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现代课堂教学论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以教材为凭借,抓好词、句、段、篇,并充分利用课文空白、课文特点等,创造性地练说,即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重点词语,包括关联词,指导学生说。如《《翠鸟》一课,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外形。学完课文后我提问道:“文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的外形的?谁能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句话?”学生们俯首沉思,我又启发性地说:“课文首先写了翠鸟的什么?然后写什么?”我话未说完,学生就纷纷举起了手。一位学生站起来声音洪亮地答道:“作者首先写了翠鸟的小爪;然后写翠鸟的羽毛;最后写翠鸟的眼睛和嘴。”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练习了说话。这就是挖掘教材,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创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主动自觉地感悟语言、吸收语言和运用语言。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因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读,读了就讲。这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
二、从实物入手,让学生直观实物
一次作文课上,我拿了个大苹果问学生:“老师手上拿着什么东西?”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大苹果。”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写写这个大苹果,好吗?”学生们不悦道:“这有什么好写的,不就是一个苹果吗?”我瞪大眼睛问道:“果真是这样吗?”有的学生不好意思的在那里抓抓头发。“你们看一下,”我说,“这个苹果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圆圆的。”“颜色呢?”有人说是红红的,有人说有点红又有点黄。“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学生们说两种颜色都有。我启发性地说:“什么颜色里透着什么颜色?”有人大声说:“红里透黄。”“有多大?”“比我家的小灯笼还大?”“你家的灯笼有多大呢?谁见过他家的灯笼?”大家都在摇头。这时,我一手握紧拳头,一手高举苹果,让苹果与拳头轻轻一碰,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说:“这个苹果比老师的拳头还要大。”一个抽象的事物就这样被一般化了。接着,我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闻苹果的气味。“淡淡的清香。”学生们回答。“你们想吃这个苹果吗?”有人说:“老师,我看到你拿着苹果走进教室,口水都流出来了。”大家哄堂大笑。我从口袋里又拿出一个又青又小的苹果,放到他手中:“给你吃。”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要,不要,那么小,谁稀罕。”由此,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也应学会审美。同时,我还告诉学生:习作中应反映好的思想、好的品质,选择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为了让学生把苹果的味道写具体,我把苹果切成三十五片,给每个学生一小片尝一尝,他们吃后舔着嘴唇说:“又脆又香又甜。”我说:“瞧,这回轮到老师流口水了。”学生们都笑弯了腰。这样的课堂,既营造了一个活跃的气氛,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三、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年级的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少,知识面窄,于是,我利用教材来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如教学《艰苦的岁月》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红军,二十年后,想做什么?”有人说:“到那时,我是一个将军,率领百万大军去打日本。”有人说:“回到家中,白天种地,晚上坐在树下纳凉,给孩子们讲故事……”学生们各有各的理想。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假如我是小红军,二十年后回到家乡,我要当一名教师。春天,带领学生出去观察最美妙的黎明,瞭望东方泛着鱼肚白的天空,看那紫红紫红的彩云;夏天,带领学生观赏神秘的夜晚,看无数萤火虫翩翩起舞;秋天,带着学生欣赏迷人的黄昏,观看鸟雀归巢,大雁比翼联飞;冬天,带领学生在遍地铺满白雪的地面上滑冰、堆雪人、掷雪球……”我情不自禁的为这位学生鼓起掌来。此时,学生们精神抖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纷纷举手,都想把自己的理想说出来。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是那位小红军,长大以后,我回到自己的城市,当一名英明的市长,带领工程师们盖上一幢幢新楼房,最漂亮、最宽敞的房子让模范教师住上。让老师在明亮的大房间里,为未来的世纪精心塑像;让同学们在宽敞的房间里,高谈阔论、放声歌唱……接着,我带领工人们在城市的路旁植树种花,让树木把整座城市浓阴覆盖,让空气里充满绿色的芳香。对啦,我还要亲自走上市场,看看小菜的花样、品种齐不齐全,看看民警有没有训斥老大娘,看看售货员姐姐是不是又在聊天,把急于买东西的顾客冷落在一旁……”多么美好的愿望啊!由此可见,只要教师耐心引导,勇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总而言之,习作入门教学,教师应先从教材入手,再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最后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就能带领学生迈入作文美妙的“殿堂”。
(责编 刘宇帆)
一、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地说话
能流利地说话,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现代课堂教学论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以教材为凭借,抓好词、句、段、篇,并充分利用课文空白、课文特点等,创造性地练说,即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重点词语,包括关联词,指导学生说。如《《翠鸟》一课,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外形。学完课文后我提问道:“文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的外形的?谁能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句话?”学生们俯首沉思,我又启发性地说:“课文首先写了翠鸟的什么?然后写什么?”我话未说完,学生就纷纷举起了手。一位学生站起来声音洪亮地答道:“作者首先写了翠鸟的小爪;然后写翠鸟的羽毛;最后写翠鸟的眼睛和嘴。”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练习了说话。这就是挖掘教材,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创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主动自觉地感悟语言、吸收语言和运用语言。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因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读,读了就讲。这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
二、从实物入手,让学生直观实物
一次作文课上,我拿了个大苹果问学生:“老师手上拿着什么东西?”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大苹果。”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写写这个大苹果,好吗?”学生们不悦道:“这有什么好写的,不就是一个苹果吗?”我瞪大眼睛问道:“果真是这样吗?”有的学生不好意思的在那里抓抓头发。“你们看一下,”我说,“这个苹果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圆圆的。”“颜色呢?”有人说是红红的,有人说有点红又有点黄。“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学生们说两种颜色都有。我启发性地说:“什么颜色里透着什么颜色?”有人大声说:“红里透黄。”“有多大?”“比我家的小灯笼还大?”“你家的灯笼有多大呢?谁见过他家的灯笼?”大家都在摇头。这时,我一手握紧拳头,一手高举苹果,让苹果与拳头轻轻一碰,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说:“这个苹果比老师的拳头还要大。”一个抽象的事物就这样被一般化了。接着,我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闻苹果的气味。“淡淡的清香。”学生们回答。“你们想吃这个苹果吗?”有人说:“老师,我看到你拿着苹果走进教室,口水都流出来了。”大家哄堂大笑。我从口袋里又拿出一个又青又小的苹果,放到他手中:“给你吃。”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要,不要,那么小,谁稀罕。”由此,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也应学会审美。同时,我还告诉学生:习作中应反映好的思想、好的品质,选择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为了让学生把苹果的味道写具体,我把苹果切成三十五片,给每个学生一小片尝一尝,他们吃后舔着嘴唇说:“又脆又香又甜。”我说:“瞧,这回轮到老师流口水了。”学生们都笑弯了腰。这样的课堂,既营造了一个活跃的气氛,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三、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年级的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少,知识面窄,于是,我利用教材来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如教学《艰苦的岁月》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红军,二十年后,想做什么?”有人说:“到那时,我是一个将军,率领百万大军去打日本。”有人说:“回到家中,白天种地,晚上坐在树下纳凉,给孩子们讲故事……”学生们各有各的理想。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假如我是小红军,二十年后回到家乡,我要当一名教师。春天,带领学生出去观察最美妙的黎明,瞭望东方泛着鱼肚白的天空,看那紫红紫红的彩云;夏天,带领学生观赏神秘的夜晚,看无数萤火虫翩翩起舞;秋天,带着学生欣赏迷人的黄昏,观看鸟雀归巢,大雁比翼联飞;冬天,带领学生在遍地铺满白雪的地面上滑冰、堆雪人、掷雪球……”我情不自禁的为这位学生鼓起掌来。此时,学生们精神抖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纷纷举手,都想把自己的理想说出来。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是那位小红军,长大以后,我回到自己的城市,当一名英明的市长,带领工程师们盖上一幢幢新楼房,最漂亮、最宽敞的房子让模范教师住上。让老师在明亮的大房间里,为未来的世纪精心塑像;让同学们在宽敞的房间里,高谈阔论、放声歌唱……接着,我带领工人们在城市的路旁植树种花,让树木把整座城市浓阴覆盖,让空气里充满绿色的芳香。对啦,我还要亲自走上市场,看看小菜的花样、品种齐不齐全,看看民警有没有训斥老大娘,看看售货员姐姐是不是又在聊天,把急于买东西的顾客冷落在一旁……”多么美好的愿望啊!由此可见,只要教师耐心引导,勇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总而言之,习作入门教学,教师应先从教材入手,再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最后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就能带领学生迈入作文美妙的“殿堂”。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