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出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邹操,有着哲学和艺术学的双重学术背景,他凭借如此特殊的知识结构专注于个人的艺术探索与实践。从2007年开始,邹操的诸多作品频频受邀参加各类国际展览,成为备受海外关注的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邹操早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征和观念性语言,其以“指纹”为图像符号的系列作品所探讨的问题在于社会个体身份的生成和建构与社会历史、政治权力、文化差异之间的矛盾张力。
近年来,邹操开始关注与思考当代艺术体制和文化全球化的问题。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已成为国际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的国际文化形象与经济发展态势相比,却呈现出一种并非同步的状态,尤其是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艺术家应该给世界提供什么样的当代艺术?
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邹操将视野主动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事实上,在中国当代艺术30多年的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看待传统、面对传统、转化传统,实现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的知识增值,始终是中国当代艺术无法回避却又难以圆满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邹操坚持独自探索与实验,创作出一系列观念艺术作品,试图以此做出自己的解答。
“云山”既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直观指涉,同时又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典型象征;“诀”则强调艺术家的创作智慧与当代艺术创作方法论方面的建构,试图为当代艺术如何诠释传统、如何演绎经典、如何以个人化的创作观念与语言表述,依照自己的创作逻辑不断推进和探讨当代艺术发展新方向。
本次展览的作品,无论是架上绘画、装置、文献,还是采用新技术手段完成观念影像,在创作逻辑上都将中国传统山水作为一个母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当代文化和新技术语境中,传统文脉的继承、延续和转译,充分展现出艺术家以本土文化逻辑与现代性诉求进行的传统文化思想资源转化的创造性尝试。
近年来,邹操开始关注与思考当代艺术体制和文化全球化的问题。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已成为国际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的国际文化形象与经济发展态势相比,却呈现出一种并非同步的状态,尤其是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艺术家应该给世界提供什么样的当代艺术?
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邹操将视野主动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事实上,在中国当代艺术30多年的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看待传统、面对传统、转化传统,实现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的知识增值,始终是中国当代艺术无法回避却又难以圆满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邹操坚持独自探索与实验,创作出一系列观念艺术作品,试图以此做出自己的解答。
“云山”既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直观指涉,同时又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典型象征;“诀”则强调艺术家的创作智慧与当代艺术创作方法论方面的建构,试图为当代艺术如何诠释传统、如何演绎经典、如何以个人化的创作观念与语言表述,依照自己的创作逻辑不断推进和探讨当代艺术发展新方向。
本次展览的作品,无论是架上绘画、装置、文献,还是采用新技术手段完成观念影像,在创作逻辑上都将中国传统山水作为一个母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当代文化和新技术语境中,传统文脉的继承、延续和转译,充分展现出艺术家以本土文化逻辑与现代性诉求进行的传统文化思想资源转化的创造性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