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减负增效”,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作业,利用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缺乏创造性的作业。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
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造设计:
1、纵向联系。针对教材或某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趣味作业,让学生自己领会新知,自己巩固旧知。在教“日、目、虫”与“青”分别组成的字的音、形、义的区分。教完后,我让学生编创这三种偏旁所表示意义的儿歌。有的编出了“有太阳就是晴”,有的编出了“有目就是睛”“有虫就是蜻……学生们很快分清了它们各自的意思。然后,我又在教室墙壁上分别挂上“晴、睛、蜻、清、请”等“字插”,设计了“字宝宝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找出能与这些字组合连词的文字。孩子们对这类的“游戏”特别有兴趣,人人踊跃“参赛”,争先恐后,乐此不疲,谁也没想到这是在做作业。
2、横向联系。新大纲“要求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针对低年级的儿童特点,我设计了一些趣味作业。如学完一年级第二册《花》课文后,课文说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自开什么花。我在教室四角挂上邮筒,邮筒上分别写上“春、夏、秋、冬”,让学生当“小小邮递员”,课后搜集些与四个季节还开什么花的相关词语、句子或短文,然后投放到相应的筒中。以小组为单位,比比谁投的“信”最多。孩子们认真、兴奋,课后积极查找,团队精神尤为感人。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了兴趣。趣味作业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使儿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的自主性、创造的积极性显而易见。
二、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作业也是一种学习活动,而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情
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三年级教材《荷花》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荷花,说说荷花的种类,等等,看有什么发现?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语文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语文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 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二年级教材《动手做做看》前,可要
求学生在家先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缸,看水会不会溢出来,通过感知达到对课文知识的了解。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热潮,广大教师正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忽视。对传统的语文作业加以变革,可以用以下几种形式的作业来贴近学生的实际。
1、口语表达型
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在家进行口语练习。如:选讲学校、社会的新鲜事情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等。家长在听孩子“演讲”时,可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拨。
2、观察积累型
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观察家用电器的式样及其功能,还可以让学生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教师需事先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在观察时应按顺序、有重点、抓特征、多联想,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笔记。
3、动手操作型
语文作业应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语文与自然、社会等学科结合起来。因此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完成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4、搜集整理型
这类作业的布置应因人而异。一方面可根据学生爱好的不同,引导他们搜集邮票、火花、图片等,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并贴在专门的作业本上,然后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些作品简介;还可以让学生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类,如“迷人的风光”、“古老的建筑”等。另一方面可进行“语言知识”的搜集,让学生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中搜集一些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
5、劳动服务型
为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服务观念,同时积累读写的素材,可要求学生回家学做一些家务活,也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四、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之间的“智力不平等性”几乎是绝对的,在同一个班级,由于理解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作業要求当然不能搞“统一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不仅是实际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设计作业前教师首先要对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很熟悉,然后按程度不同把学生分为几个组(一般以三组为好,即好、中、差)。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而且要明确各个层次作业的要求和目的,可以在基本题不变基本要求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基础题、中等题和提高题(可分为A、B、C三级训练)在好、中、差三个层次作业中按不同的比例设计。也可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这些习题设计都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不能脱离大纲和课本,即A级习题体现课本所要求掌握的双基;B级习题则在A级的基础上稍有难度,大多体现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但又需进行一定发散思维才能解答;C级习题则是为优等生准备的题目,设置不仅要灵活还要拔高,即在学生熟练灵活运用基础上有所创新。
减负不意味着放松,应在培养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方面多引导,引导孩子开卷有益,科学地玩,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增加人生履历,使小孩与外界有更多的了解与认知。创设多种适合儿童特点的作业,能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造设计:
1、纵向联系。针对教材或某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趣味作业,让学生自己领会新知,自己巩固旧知。在教“日、目、虫”与“青”分别组成的字的音、形、义的区分。教完后,我让学生编创这三种偏旁所表示意义的儿歌。有的编出了“有太阳就是晴”,有的编出了“有目就是睛”“有虫就是蜻……学生们很快分清了它们各自的意思。然后,我又在教室墙壁上分别挂上“晴、睛、蜻、清、请”等“字插”,设计了“字宝宝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找出能与这些字组合连词的文字。孩子们对这类的“游戏”特别有兴趣,人人踊跃“参赛”,争先恐后,乐此不疲,谁也没想到这是在做作业。
2、横向联系。新大纲“要求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针对低年级的儿童特点,我设计了一些趣味作业。如学完一年级第二册《花》课文后,课文说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自开什么花。我在教室四角挂上邮筒,邮筒上分别写上“春、夏、秋、冬”,让学生当“小小邮递员”,课后搜集些与四个季节还开什么花的相关词语、句子或短文,然后投放到相应的筒中。以小组为单位,比比谁投的“信”最多。孩子们认真、兴奋,课后积极查找,团队精神尤为感人。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了兴趣。趣味作业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使儿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的自主性、创造的积极性显而易见。
二、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作业也是一种学习活动,而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情
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三年级教材《荷花》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荷花,说说荷花的种类,等等,看有什么发现?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语文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语文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 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二年级教材《动手做做看》前,可要
求学生在家先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缸,看水会不会溢出来,通过感知达到对课文知识的了解。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热潮,广大教师正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忽视。对传统的语文作业加以变革,可以用以下几种形式的作业来贴近学生的实际。
1、口语表达型
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在家进行口语练习。如:选讲学校、社会的新鲜事情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等。家长在听孩子“演讲”时,可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拨。
2、观察积累型
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观察家用电器的式样及其功能,还可以让学生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教师需事先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在观察时应按顺序、有重点、抓特征、多联想,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笔记。
3、动手操作型
语文作业应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语文与自然、社会等学科结合起来。因此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完成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4、搜集整理型
这类作业的布置应因人而异。一方面可根据学生爱好的不同,引导他们搜集邮票、火花、图片等,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并贴在专门的作业本上,然后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些作品简介;还可以让学生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类,如“迷人的风光”、“古老的建筑”等。另一方面可进行“语言知识”的搜集,让学生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中搜集一些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
5、劳动服务型
为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服务观念,同时积累读写的素材,可要求学生回家学做一些家务活,也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四、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之间的“智力不平等性”几乎是绝对的,在同一个班级,由于理解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作業要求当然不能搞“统一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不仅是实际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设计作业前教师首先要对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很熟悉,然后按程度不同把学生分为几个组(一般以三组为好,即好、中、差)。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而且要明确各个层次作业的要求和目的,可以在基本题不变基本要求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基础题、中等题和提高题(可分为A、B、C三级训练)在好、中、差三个层次作业中按不同的比例设计。也可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这些习题设计都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不能脱离大纲和课本,即A级习题体现课本所要求掌握的双基;B级习题则在A级的基础上稍有难度,大多体现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但又需进行一定发散思维才能解答;C级习题则是为优等生准备的题目,设置不仅要灵活还要拔高,即在学生熟练灵活运用基础上有所创新。
减负不意味着放松,应在培养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方面多引导,引导孩子开卷有益,科学地玩,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增加人生履历,使小孩与外界有更多的了解与认知。创设多种适合儿童特点的作业,能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