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文目录与重点文章英文提要
【出 处】
:
哲学研究
【发表日期】
:
2010年3期
其他文献
为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15周年,推动我国的逻辑学研究,展示逻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成果,鼓励青年逻辑学者,金岳霖学术基金会于2010年5月至9月举办了第五届“金岳霖学术奖”评选活动,评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逻辑学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纵观历史,关于突现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突现主要被视为一种整体论的哲学理念。从1875年哲学家路易斯(L.H.Lewes)首次提出突现概念,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突现主义学派为代表,在哲学层面上建构了一个层次突现进化论的体系,可称之为经典突现论。这个学派虽一度衰落,然而其学术价值在当代又被重新发现和认可,并以新的形态复苏与发展。
一、问题的由来
自印度正统派哲学吠檀多派的根本经典《梵经》问世(约200—450)以来,到吠檀多哲学家商羯罗(Safikara,700.750)将其活动中心移至南印度的期问,吠檀多哲学传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质上说可以称为吠檀多哲学的佛教化。商羯罗与佛教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对立。
一、引言
首先介绍一下理解本文的背景思想。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实体(ousia)”,而关于亚里士多德在此对“什么是实体”这个问题的答案,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争论不断。传统上一直认为Z卷中的实体就是种,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者们发现Z卷中的实体并不是种,而是形式,虽然希腊词eidos既可以表示种也可以表示形式。
本文以西方经验为背景,以西方公共政治哲学的论辩为讨论对象,将“公共”生活的不同界面与“公共”理论结构的不同构成作为审视公共理论的前提,从社会科学不同学科关注的“公共”问题着手,递进到一般哲学理论论述的“公共”问题,落定在政治哲学聚焦的“公共”主题上面,对关于“公共”的政治哲学展示的理论导向与实践品格进行总览性的宏观分析。
《周易》六十四卦的命名,无疑有一个创造者反复深入“玩观”的过程。但这显然不够,《周易》向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主观“玩观”如何恰好能做到这一点呢?怎么保证他们所创造的《周易》能涵盖天地之间所有的重要问题,而无所遗漏呢?笔者推想,
人性问题历来是哲学和宗教的一个主要问题。宗教思想家池田大作以“善恶不二”的人性论,阐释其“生命哲学”的内涵,以实现“人的内心革命”。“内心革命”指的是每一个人通过信奉以《法华经》之佛法对自我的道德改造,而达到与“宇宙生命”同体,或与“终极的存在实体”相融合的状态。池田大作的“生命哲学”向“道德哲学”的转向,
2010年7月19日-22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主题为“‘改革开放新起点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0年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