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证券投资基金2006年年报全部披露完毕。国内5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87只基金的“成绩单”显示,基金收获了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丰收年,所有基金共实现投资收益2708.16亿元,其中,净收益1248.31亿元,年末浮盈1459.85亿元。与此同时,各基金公司纷纷公布分红方案。基金端出的牛市盛宴,将由1500万基金投资者分享。
股市在经历2006年以来的快速上涨之后,投资风险将会加大,投资难度提高。相对而言,股票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健性比较突出,投资回报值得期待,因而,今后一段时期,股票型基金仍将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
基金投资捧出“盛宴”
随着股改的顺利进行,2006年以来的中国股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健康态势,大盘在蓝筹股和大宗商品板块的引领下强势上涨,各路资金入场不绝。国内基金投资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基金的规模和品种也得到进一步扩容,基金投资离普通百姓的生活似乎是越来越近。尤其是国内高回报基金的出现,对整个基金行业、对理财领域、对资本市场甚至对一般投资者的影响和感染已大大超出人们的想像,正成为“财富效应”的风向标。
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沪深股指创出16年来的历史新高。虽说一些股市老投资者难脱“只嫌指数不嫌钱”的尴尬,但日趋火爆的股市给人的感觉就是——跟着基金做就能嫌到钱。“基金2006年的投资收益是2005年的38倍。”尽管2005年底,股市牛市已露尖尖角,但上证指数全年甚至还下跌了8%,因此,全部基金的收益仅70亿元。而2006年指数大涨1 30%,在这样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中,基金赚得盆满钵满是很自然的事情。
何谓基金投资,说白了就是将众多投资者的钱集合在一起,由专家进行集中管理,既可以投资于多家公司的股票,也可以购买债券,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只要你拥有了基金,便自动成为多家公司和企业的股东或债权人,相比而言,这比投资者投资于股市的风险要小得多。自2002以来,国内各家金融机构相继推出的基金金融产品自然成为普通投资者茶余饭后的话题,业界人士称,国内基金业的发展,能够拓宽人们的投资渠道,为普通百姓建立起一个新型的理财观念,找到一个全新的投资方式。
基金是集合多个投资者的资金,委托专家管理,由大家共担损益的一种投资方式,投资基金的优点在于,它是储蓄及获取投资回报的最方便的途径之一,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基金的收益率和安全性。一只基金通常会投资于50至100只不同的证券,并同时涵盖不同市场,资产分布的多元化程度远胜于一般投资者的自行投资。投资者只须一次拔出不多的资金便可广泛投资于国内股票市场。更重要的是,基金是在中国证监会监督下集合基金管理公司、托管银行等不同单位一起运作,各司其职,资金保管与资金运用完全分开,能确保投资者的资金不被挪作它用。
近期,沪深两市行情屡创新高。一路飙升的行情带火了以股票为投资方向的新发基金。但过往业绩不代表今后的投资水平,不同类型的基金由于投资组合的差异,所以,在收益水平上也大相径庭。投资股票比重较高的偏股型基金独占鳌头,去年216只偏股型基金收益高达2614亿元,占全部收益近97%。而其余71只保本型、货币型、债券型等基金合计占收益的约3%。这恰恰反映出基金投资也是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对投资者来说,287只基金虽都姓“基”,但潜在的风险、收益预期并不相同,买基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好年景能不能克隆?
过去的五年中国股市几乎跌入了冰点,尽管大部分基金为投资者获取了一个相对理想的回报,但由于大环境的低迷,市场对基金投资的水平褒贬不一。中国的基金业实际上是在一个非常艰难的市场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去年以来,股市的复苏让中国基金业如沐春风,基金业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时下,股市一路高歌,房市泡沫乍现,时时刻刻牵动广大投资者的心,而国内高达16万亿的居民储蓄,更说明老百姓的投资渠道仍十分狭窄。
尽管去年是基金最大的一个丰收年,所有基金共实现净收益1248.31亿元,1500万基金投资者分享到基金端出的牛市盛宴。就股市走向来看,市场个股虽然也存在一定的机会,但已经不大可能出现像去年以来全面的上涨行情。可以预见的是,全流通市场下并购和后股改时期的个股机会仍会是难得的投资机会,但要求对个股有更深的了解,只有像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才有实力去把握。
那么,基金收益水平这么高,为什么监管层仍不断给“基金热”泼冷水?这是因为,2006年的股市行情不可复制,基金和券商理财产品给投资者带来了非常高的投资收益,不少理财产品的回报率超过了100%。部分投资者把这种特殊的火爆行情当作“常态”看待,指望高回报循环往复,这种投资心态蕴涵着风险,是监管层所担心的。
一份资料显示,从美国6000多只共同基金中评选出的去年管理得最好的24家公司,平均年度收益率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增幅5.6%以上,跑赢大盘即属优秀。其中,“动力范式基金”近6年的投资回报水平平均为20%。美国最优秀的基金如此,投资者对我们的基金也应保持平常心。正如专家所言,基金只是一种理财工具,并非是发财工具。
基金相对于股票而言,具有风险较小、变现容易的特点。由于股票发行公司的经营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股票的市场价格波动也较为剧烈,因此,投资于股市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基金是由专家进行理财,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解风险。需要指出的是,近期股市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并且股票基金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投资品种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国家继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将会对股市产生一定影响,如果股市出现下跌,则股票基金的整体净值必然也会随之走低,短期的波动依旧存在,只不过抗趺性较强一些。从长期来看,股票基金今后向上的空间仍远远大于下跌的空间,而由于短期因素造成基金下跌的时候,或许正是投资者逢低参与的最佳时机。
基民如何从中分得“一杯羹”
长期以来,基金投资的客户群不大,主要是因为一些能够承担一定风险,并且希望获得高回报的投资者,他们虽然对基金投资的认知度较高,但更愿意操纵股票以获取更多利润。同时,个人投资基金,分红收入不用缴税也是卖点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基金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投资见效的过程一般需要3年以上。因为,投资者在基金净值增值的同时,必须考虑基金申购费、赎回费等相关手续费用是否会超过增值部分,也就是要考虑投资成本。投资基金的时间越长,对于投资者来说,成本投入就相对越小。 投资就为了获取收益。那么,投资者从基金收益中究竟能分得多少“羹”?收益水平又如何?据了解,基金主要按有无终止日期分成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这两类基金的分红策略不同。封闭式基金一年分红一次,全年分红不低于收益的90%;而开放式基金可在一年中多次分红,全年分红比例由基金自定,比例高的有90%,低的仅为25%。
以基金科汇为例,该基金刚公布的分红方案为:向全体持有人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现金收益7元。具体来说,该基金可分配收益是5.87亿元,而用于分配的收益为5.6亿元。
那么,投资该基金的年收益水平有多少?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该基金的收盘价为0.324元,假如一个投资者以此价格买进,持有到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该基金的交易价已攀升到了1.609元,以随时可变现的差价而言,投资者的收益高达396%。如果参与分红,红利水平也高达216%。
那么基金分红是不是额外收益呢?用一句最通俗的话去解释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基金分红实质上把基金收益的一部分提前以现金方式派发给持有人,这部分收益也就从基金净值中转移到现金账户中,成了“落袋为安”。可见基金分红实质上是账面上的数字变化,并不是盈亏变化,分红的问题也就简化为“持币”还是“持股”的问题。
对于基民来说,究竟应该是“持股”还是“持币”,最终落实到对趋势的判断和风险的承受能力上。单边上涨行情中,持股的回报理论上应该远远大于持币;处在震荡行情或是进入到下降通道中,持股的风险大干持币。
所以,分红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如果市场处于上扬行情中,基金大比例分红,意味着或多或少、情愿不情愿都要进行减仓,抛掉手上的股票以兑现红利。分红以后,净值降低,如果引来大量新资金,那么基金还要重新建仓,不仅提高了持股成本,还会进一步摊薄了原有持有人的利益。从过往数据来看,在股市行情上扬过程中,选择高分红的基金涨势往往不如没有高分红行为的基金。相反情况下,基金实行大比例分红,不仅可以部分规避下跌风险,还可以借机调整仓位,甚至摊薄持股成本。
风险提示不能“缺位”
基金的投资范围要比其它金融产品要广,且可以直接投资于股票,收益率相对较高。尽管开放式基金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的道德规范和信息披露要求更高,且投资者可以随时依基金的单位净值申购或赎回,但有关专家一再强调:开放式基金与其它金融产品一样,同样也存在着风险。日前,中国证监会开始就《证券投资基金销售适用性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文件最值得关注之处是,今后基金销售机构在卖基金时,一方面要对基金产品给出风险评价,另一方面,还要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查,制定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此前监管层已就今年投资者教育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从4月1日起,监管层开始对全国各地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
“每个买基金的人,都会接受问卷调查。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经济状况不是太好的投资者,或许会被规劝不要购买偏股型的基金。而向基金投资人强行销售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是不允许的。”业内人士如是说。从短期来看,由于宏观经济可能面临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压力、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上调的边际效应递减、年报集中披露使投资者观望情绪加剧等因素,市场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但基于市场长期走牛的预期,市场可能出现的调整为基金逢低吸纳及调整持仓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基金将有可能继续延续一季度的投资主线,趁市场震荡调整,逢低吸纳房地产、金融、资源等重要投资标的,继续构成基金的战略性资产,为下一轮行情做好战略性布局。
需要指出的是,投资基金并不是说没有任何风险,但它可以分散风险。开放式基金的涨幅主要受二级市场的影响,但并不绝对取决于二级市场,因为开放式基金还要存留一定的金融品种,风险不大回报也不高,因此,投资于基金不可能一夜暴富。应该说,投资于基金所追求的就是平稳增长的业绩。作为普通投资者,如果不愿意承担股市的高风险,又希望获取比存款更高收益的话,投资基金不啻为一种选择。
基金投资已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一个热点,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规范化、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投资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无疑多出一个新的投资渠道。与此同时,国内基金之间展开竞争也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如果基金公司的业绩提不上去,服务质量不到位,势必会被淘汰出局。专家预测,要形成足够的竞争态势,各家基金公司要靠市场生存,而不能依赖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当然,基金公司除靠业绩争夺市场外,基金的营销也将处于优先地位,适时推出适销对路的基金产品不啻为制胜之举。
股市在经历2006年以来的快速上涨之后,投资风险将会加大,投资难度提高。相对而言,股票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健性比较突出,投资回报值得期待,因而,今后一段时期,股票型基金仍将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
基金投资捧出“盛宴”
随着股改的顺利进行,2006年以来的中国股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健康态势,大盘在蓝筹股和大宗商品板块的引领下强势上涨,各路资金入场不绝。国内基金投资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基金的规模和品种也得到进一步扩容,基金投资离普通百姓的生活似乎是越来越近。尤其是国内高回报基金的出现,对整个基金行业、对理财领域、对资本市场甚至对一般投资者的影响和感染已大大超出人们的想像,正成为“财富效应”的风向标。
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沪深股指创出16年来的历史新高。虽说一些股市老投资者难脱“只嫌指数不嫌钱”的尴尬,但日趋火爆的股市给人的感觉就是——跟着基金做就能嫌到钱。“基金2006年的投资收益是2005年的38倍。”尽管2005年底,股市牛市已露尖尖角,但上证指数全年甚至还下跌了8%,因此,全部基金的收益仅70亿元。而2006年指数大涨1 30%,在这样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中,基金赚得盆满钵满是很自然的事情。
何谓基金投资,说白了就是将众多投资者的钱集合在一起,由专家进行集中管理,既可以投资于多家公司的股票,也可以购买债券,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只要你拥有了基金,便自动成为多家公司和企业的股东或债权人,相比而言,这比投资者投资于股市的风险要小得多。自2002以来,国内各家金融机构相继推出的基金金融产品自然成为普通投资者茶余饭后的话题,业界人士称,国内基金业的发展,能够拓宽人们的投资渠道,为普通百姓建立起一个新型的理财观念,找到一个全新的投资方式。
基金是集合多个投资者的资金,委托专家管理,由大家共担损益的一种投资方式,投资基金的优点在于,它是储蓄及获取投资回报的最方便的途径之一,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基金的收益率和安全性。一只基金通常会投资于50至100只不同的证券,并同时涵盖不同市场,资产分布的多元化程度远胜于一般投资者的自行投资。投资者只须一次拔出不多的资金便可广泛投资于国内股票市场。更重要的是,基金是在中国证监会监督下集合基金管理公司、托管银行等不同单位一起运作,各司其职,资金保管与资金运用完全分开,能确保投资者的资金不被挪作它用。
近期,沪深两市行情屡创新高。一路飙升的行情带火了以股票为投资方向的新发基金。但过往业绩不代表今后的投资水平,不同类型的基金由于投资组合的差异,所以,在收益水平上也大相径庭。投资股票比重较高的偏股型基金独占鳌头,去年216只偏股型基金收益高达2614亿元,占全部收益近97%。而其余71只保本型、货币型、债券型等基金合计占收益的约3%。这恰恰反映出基金投资也是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对投资者来说,287只基金虽都姓“基”,但潜在的风险、收益预期并不相同,买基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好年景能不能克隆?
过去的五年中国股市几乎跌入了冰点,尽管大部分基金为投资者获取了一个相对理想的回报,但由于大环境的低迷,市场对基金投资的水平褒贬不一。中国的基金业实际上是在一个非常艰难的市场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去年以来,股市的复苏让中国基金业如沐春风,基金业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时下,股市一路高歌,房市泡沫乍现,时时刻刻牵动广大投资者的心,而国内高达16万亿的居民储蓄,更说明老百姓的投资渠道仍十分狭窄。
尽管去年是基金最大的一个丰收年,所有基金共实现净收益1248.31亿元,1500万基金投资者分享到基金端出的牛市盛宴。就股市走向来看,市场个股虽然也存在一定的机会,但已经不大可能出现像去年以来全面的上涨行情。可以预见的是,全流通市场下并购和后股改时期的个股机会仍会是难得的投资机会,但要求对个股有更深的了解,只有像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才有实力去把握。
那么,基金收益水平这么高,为什么监管层仍不断给“基金热”泼冷水?这是因为,2006年的股市行情不可复制,基金和券商理财产品给投资者带来了非常高的投资收益,不少理财产品的回报率超过了100%。部分投资者把这种特殊的火爆行情当作“常态”看待,指望高回报循环往复,这种投资心态蕴涵着风险,是监管层所担心的。
一份资料显示,从美国6000多只共同基金中评选出的去年管理得最好的24家公司,平均年度收益率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增幅5.6%以上,跑赢大盘即属优秀。其中,“动力范式基金”近6年的投资回报水平平均为20%。美国最优秀的基金如此,投资者对我们的基金也应保持平常心。正如专家所言,基金只是一种理财工具,并非是发财工具。
基金相对于股票而言,具有风险较小、变现容易的特点。由于股票发行公司的经营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股票的市场价格波动也较为剧烈,因此,投资于股市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基金是由专家进行理财,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解风险。需要指出的是,近期股市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并且股票基金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投资品种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国家继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将会对股市产生一定影响,如果股市出现下跌,则股票基金的整体净值必然也会随之走低,短期的波动依旧存在,只不过抗趺性较强一些。从长期来看,股票基金今后向上的空间仍远远大于下跌的空间,而由于短期因素造成基金下跌的时候,或许正是投资者逢低参与的最佳时机。
基民如何从中分得“一杯羹”
长期以来,基金投资的客户群不大,主要是因为一些能够承担一定风险,并且希望获得高回报的投资者,他们虽然对基金投资的认知度较高,但更愿意操纵股票以获取更多利润。同时,个人投资基金,分红收入不用缴税也是卖点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基金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投资见效的过程一般需要3年以上。因为,投资者在基金净值增值的同时,必须考虑基金申购费、赎回费等相关手续费用是否会超过增值部分,也就是要考虑投资成本。投资基金的时间越长,对于投资者来说,成本投入就相对越小。 投资就为了获取收益。那么,投资者从基金收益中究竟能分得多少“羹”?收益水平又如何?据了解,基金主要按有无终止日期分成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这两类基金的分红策略不同。封闭式基金一年分红一次,全年分红不低于收益的90%;而开放式基金可在一年中多次分红,全年分红比例由基金自定,比例高的有90%,低的仅为25%。
以基金科汇为例,该基金刚公布的分红方案为:向全体持有人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现金收益7元。具体来说,该基金可分配收益是5.87亿元,而用于分配的收益为5.6亿元。
那么,投资该基金的年收益水平有多少?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该基金的收盘价为0.324元,假如一个投资者以此价格买进,持有到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该基金的交易价已攀升到了1.609元,以随时可变现的差价而言,投资者的收益高达396%。如果参与分红,红利水平也高达216%。
那么基金分红是不是额外收益呢?用一句最通俗的话去解释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基金分红实质上把基金收益的一部分提前以现金方式派发给持有人,这部分收益也就从基金净值中转移到现金账户中,成了“落袋为安”。可见基金分红实质上是账面上的数字变化,并不是盈亏变化,分红的问题也就简化为“持币”还是“持股”的问题。
对于基民来说,究竟应该是“持股”还是“持币”,最终落实到对趋势的判断和风险的承受能力上。单边上涨行情中,持股的回报理论上应该远远大于持币;处在震荡行情或是进入到下降通道中,持股的风险大干持币。
所以,分红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如果市场处于上扬行情中,基金大比例分红,意味着或多或少、情愿不情愿都要进行减仓,抛掉手上的股票以兑现红利。分红以后,净值降低,如果引来大量新资金,那么基金还要重新建仓,不仅提高了持股成本,还会进一步摊薄了原有持有人的利益。从过往数据来看,在股市行情上扬过程中,选择高分红的基金涨势往往不如没有高分红行为的基金。相反情况下,基金实行大比例分红,不仅可以部分规避下跌风险,还可以借机调整仓位,甚至摊薄持股成本。
风险提示不能“缺位”
基金的投资范围要比其它金融产品要广,且可以直接投资于股票,收益率相对较高。尽管开放式基金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的道德规范和信息披露要求更高,且投资者可以随时依基金的单位净值申购或赎回,但有关专家一再强调:开放式基金与其它金融产品一样,同样也存在着风险。日前,中国证监会开始就《证券投资基金销售适用性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文件最值得关注之处是,今后基金销售机构在卖基金时,一方面要对基金产品给出风险评价,另一方面,还要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查,制定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此前监管层已就今年投资者教育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从4月1日起,监管层开始对全国各地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
“每个买基金的人,都会接受问卷调查。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经济状况不是太好的投资者,或许会被规劝不要购买偏股型的基金。而向基金投资人强行销售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是不允许的。”业内人士如是说。从短期来看,由于宏观经济可能面临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压力、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上调的边际效应递减、年报集中披露使投资者观望情绪加剧等因素,市场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但基于市场长期走牛的预期,市场可能出现的调整为基金逢低吸纳及调整持仓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基金将有可能继续延续一季度的投资主线,趁市场震荡调整,逢低吸纳房地产、金融、资源等重要投资标的,继续构成基金的战略性资产,为下一轮行情做好战略性布局。
需要指出的是,投资基金并不是说没有任何风险,但它可以分散风险。开放式基金的涨幅主要受二级市场的影响,但并不绝对取决于二级市场,因为开放式基金还要存留一定的金融品种,风险不大回报也不高,因此,投资于基金不可能一夜暴富。应该说,投资于基金所追求的就是平稳增长的业绩。作为普通投资者,如果不愿意承担股市的高风险,又希望获取比存款更高收益的话,投资基金不啻为一种选择。
基金投资已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一个热点,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规范化、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投资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无疑多出一个新的投资渠道。与此同时,国内基金之间展开竞争也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如果基金公司的业绩提不上去,服务质量不到位,势必会被淘汰出局。专家预测,要形成足够的竞争态势,各家基金公司要靠市场生存,而不能依赖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当然,基金公司除靠业绩争夺市场外,基金的营销也将处于优先地位,适时推出适销对路的基金产品不啻为制胜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