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仪式” 大“方圆”

来源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pvp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手记
  自有了大宝后,每一年的春节我都会特别重视。全家人一起出门购置年货,在街头巷尾感受张灯结彩的喜庆气氛;全家人一起做家务,为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除旧布新;最重要的是在“年夜饭”时,每个人都会感恩“旧年”,展望“新年”……之所以这样费心思,是因为我想让大宝感受到“年”的意义,给他一个富有仪式感的新年,让他充满朝气地面对新年的每一天。
  妈妈手记
  从女儿2岁开始,每晚睡觉前,都是我们的阅读时间。这个时候,我往往会洗好手,坐在床头,拿出女儿最喜欢的绘本铺在腿上,让她靠在我的怀里,读书给她听。听完故事后,她会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随着女儿慢慢长大,这种睡前的仪式感变成了她自己拧亮小台灯,拿出最喜欢读的书,坐在书桌前认认真真地阅读。
   何谓“仪式感”?童话故事《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如果你下午4点钟来,那么从3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4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所谓的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很多家长认为仪式感就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去完成某件特定的事,生活中父母能给予孩子的仪式感大多数来自节日,比如过年要准备礼物。也有一些家长认为仪式感并不重要。其实,无论是节日的仪式感,还是平日生活的仪式感,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仪式感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目标在仪式感中树立
  很多家长之所以不重视仪式感,是因为仪式感过后并没有看到孩子的改变,就像每逢过年,我们会给孩子穿新衣、放鞭炮……但为什么有些孩子在这些节日过后没有变化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仪式感中很重要的一点:树立目标。在富有仪式感的新年中和孩子一起规划展望新一年的愿景,在富有仪式感的幼儿园开学典礼上让孩子明白长大需要承担的责任……对于孩子来说,仪式感的意义不仅是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更重要的是通过仪式感确立目标,让他们与昨天的自己有所不同、有所进步。
  习惯在仪式感中养成
  通常来说,幼儿显性知识的获得可以让家长体会到即时的成就感,而行为、习惯等这些抽象的东西却不那么容易用标尺去衡量。然而,后者对孩子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又恰好可以通过日常中的仪式感去培养。就像文章前面提到的那位妈妈,通过睡前的仪式感让孩子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比如“吃饭”这件事,从小为孩子安排固定的餐桌位置、固定的小椅子和专属的餐具,即使是需要喂饭的宝宝也要把手洗干净再吃饭……这些小小的“仪式”都会提醒孩子这是进餐规则,久而久之他就会明白饭前必须洗手,要在餐桌吃饭。仪式感对孩子而言是一种自我暗示,通过这种暗示让孩子自我约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专注于成长中的某件事。
  幸福在仪式感中升华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样去表达,不知道怎么对爸爸说您辛苦了,不知道怎么对妈妈说我爱您……从某种意义上说,仪式感就是一种表达。你给孩子什么样的仪式感,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生活中,带点仪式感去做看似平淡的小事,便充满了精致的情怀,而这也是提升“幸福感”的法宝,如,和孩子一起把他的画装裱起来,让看起来有些“简陋”的画作变得“有模有样”的同时,孩子和家长都体会到了幸福的亲子时光。
  让孩子的每一天都过得有“名堂”
  孩子成长中的仪式感,需要父母的用心经营与呵护,而衡量的标准是,你给孩子的仪式感是否能够让孩子的内心富足,是否能够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仪式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锚定,可以带给孩子确定感和秩序感,即当人们因为某些事物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紧张感时,可以通过一些习惯性的设想来降低内心的不安。就像运动员在比赛时,常常会利用“深呼吸”“碎步跳跃”“呐喊鼓励”等这些专属于自己的“仪式”来使内心安定,通过这样的“仪式”唤醒肌肉记忆,迅速地将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预设。同样,我们也需要多给孩子一些这样的仪式感,通过带有仪式性的暗示让他们做事时更加专注认真。“仪式感”就像是内心与世界之间的一座桥,带给人们自我暗示,让人更加专注认真,也能够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有趣与美好。
  在儿童节、家庭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里,父母可以为家人准备礼物,并且对他们说:“节日快乐!”渐渐地,孩子對这样的日子就有所期待,因为那种欢呼雀跃的心情和平时是不一样的。也正是因为父母对节日的重视,孩子也会更加重视,在那一天也会准备礼物送给自己和家人。在传统节日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营造节日的仪式感,比如,每年的端午节,一些家庭只是在超市中买“速食粽子”,甚至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将节日淡忘,淡化了节日氛围。其实,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包粽子,给孩子讲讲端午的由来、习俗,这种仪式感既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动手的乐趣,也可以让孩子对传统节日有所了解。广州有位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冬的仪式感,从宝宝2岁起,每年都会和他一起画“九九消寒图”,这位妈妈说,这样的仪式感能够让她和孩子切身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
  除了特殊节日的仪式感,平日生活中仪式感的营造也很重要。比如,幼儿园新学期,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将计划读的绘本、用的本子等一起包上封皮,并画上可爱的图案,这种新学期的仪式感不但可以让孩子爱惜自己的物品,而且可以让他明确新学期的目标。每个月选择固定的一天设为“家庭活动日”,关掉手机、放下工作,全家人一起亲近大自然,尽情享受亲子时光。另外,每天早晨出门前的一个拥抱,晚上睡觉前的一句“晚安”,抑或是每天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都会带给孩子润物无声的影响:每天早晨出门前的一个拥抱可以暗示孩子整理好衣衫,收拾好心情,以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一天的挑战;每天睡前的一句“晚安”可以看作是一种睡前“仪式”,这种“仪式”代表着一天已经结束,该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休息了;每天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看似平凡却可以给孩子的内心带来足够的安全感。正是因为这样的仪式感,让孩子学会了爱与被爱,学会把生活的每一天都过得有“名堂”。
其他文献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照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自然的,但要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相吻合。  有的父母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对他们不放心,不给孩子应有的独立和自由;也有的父母虽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快点长大,但又顾虑孩子长大后会疏远自己、离开自己,因此继续保持和强化子女对父母的依赖。这是爱的误区。  儿童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每个孩子都渴望快快长大,也必须长大。父母应放手让孩子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社会
妈妈:中国人是黄种人,黄皮膚、黑眼睛。  蹦蹦:我们不是黄色的,我们是肉色的!
宝宝偷拿了爸爸的一支毛笔。  爸爸:你怎么可以不经别人同意就拿东西呢?  宝宝:可是爸爸是自己人呀。  記录人:上海 航航爸爸
今天的孩子幸福吗  今天的孩子幸福吗?谈起这个问题,家长们通常会说,现在的孩子就像蜜罐里长大的一样,几乎要什么有什么,还能不幸福吗?可孩子们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家庭教育专家金琰说:“今天的孩子们在物质上是幸福的。他们吃的穿的用的,我们小时候甚至没有见过。而在精神上,他们并不一定幸福。幸福的孩子不会有这么多忧虑,不会有这么多心理问题。”  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孔屏从大量案例中发现。越来越多
添个弟弟或妹妹都是惊喜。有的老大特别想要个弟弟,有的特别想要个妹妹,一旦不如愿,会很失望。妈妈要让老大知道,弟弟还是妹妹,谁也不能保证,但都是惊喜,都将是一个你很亲的人。  给老大成就感。在第二个孩子尚未到来之前,要创造机会让老大感到当哥哥或姐姐的成就感。经常表扬老大,夸他/她体贴妈妈。老大觉得自己起到了帮助弟弟妹妹来到这个世界的作用,自然想继续对弟弟妹妹关心和负责。老二出生后,要尽量给老大帮忙照
地垫旁边有3个玩具收纳筐,红色的是玩具车收纳筐,蓝色的是球类收纳筐,绿色的是积木收纳筐。下面,请按照筐的颜色给玩具们涂上颜色吧!请给车子涂上红色,给球类涂上蓝色,给积木涂上绿色。数一数,分别有几辆车子、几个球、几块积木呢?最后把数字写在收纳筐的白色圓形上面。
1.龋齿。由于儿童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对牙齿的清洁作用减弱,有利于细菌繁殖。口腔中残留的糖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  2.甜食综合征。大量吃甜食,不仅消耗维生素B1,还会降低食欲,影响葡萄糖分解供能,产生较多中间产物(如乳酸),这类物质在脑组织中蓄积,影响大脑活动,引起“甜食綜合征”。孩子会出现烦躁、精神不集中、爱哭闹等问题。  3.营养不良。经常
我的4个女儿都是从很小开始就自己吃饭、穿衣服了。从6岁开始,她们每天自己走单程半个小时的路上学、放学,无论刮风下雨都不用我们接送。从七八岁开始,她们去登山或旅行,都会自己整理行李。10多岁,她们会按照说明书把宜家的家具组装起来,也会给汽车换轮胎。有时候,我和先生要有自己的“成人时间”,去城里看电影、吃饭,姐姐会自然地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孩子们从小参加童子军,后来成了“小领导”,周末组织十几个比她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爱,但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接受我们的教育,达到教育的目标,则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  一个孩子,如果他经常面对的是严厉与训斥,那么,即使实施教育的是他最亲密的人,即使父母的心中是爱他的,孩子对这种要求和教导也会感到厌烦。我常常听到父母们这样抱怨:“我爱我的孩子,但我又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学什么都这么慢,一点都不专心”,如此等等。父母们花了那么多心血在孩子身上,但孩子仍然没有
两幅图里有5处不同,請小朋友们找一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