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桥梁,应尽可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现就本人几年来学科教学方面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探索如何更加完善历史教学,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更加有兴趣,以期引起大家更多的讨论,让我们共同推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转变观念;教学方法
新课程下的历史学科的内容已经基本摆脱了“繁、难、多、旧”的弊病,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提供了可能,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等提供了时间,真正把学生当作了培养成对历史具有一定兴趣和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对象。下面就本人这几年的经验谈谈应如何更加完善历史教学。
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课前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这一环节分三步操作,其要求是:第一、确定知识目标。教师统揽教材,学习大纲,弄清所授课的知识点及其在学段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及所授知识的目标独立性,按课后习题要求,确定若干知识点,作为所授课的知识教学目标。第二、确定能力目标。把所授课在认知领域的目标,细分为不同层次,再依据这个划分标准,确定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层次,对每一学习能力层次的活动形式,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用可以观测的方式描述出来。第三、确定思想目标。挖掘所授课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找出思想教育点,细分为“接受”、“确信”、“性格化”三个水平层次,定出具体的思想教育目标。
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愿意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分析、强调,这恰恰违背了新课程注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要求能够让学生“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没有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也没有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现念,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统一。作为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的教学课堂,就必须要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一方面上,忌讳只是勾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这又恰恰是历史教学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的历史教学中不摒弃让学生完全地记诵知识点,不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绝不是新理念下新课程的历史教学。
而且,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贵有疑,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看其依据何种理论或原理推理出来,这个理论是否完善。通过探究,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突破思维定势。就是突破那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的习惯做法,以发展变化或普遗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三、备课、讲授、反思——完美结合
老师备课时应认真研读课标,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地整合与处理,主语也应以学生为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体验、认同、感悟、感受”等心态词汇。在课堂教学中,更要能始终贯穿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不仅包括学生知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应包含学习方法与情感体验等方面。教学开始时首先展示单元或本课总体结构。新授课选用的方法可以是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层次性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及开放性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讲授法、情景复现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法等等。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具体来说比如“讲授法”是一种最传统最基本的历史教学方式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方式仍然有它的特点和优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的特点和可行性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步骤,而科学的教学设计则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选择适合学习任务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和媒体,因此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统一、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课堂是动态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条不同的河”。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对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
四、教授方法和技巧、侧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在基本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础上构建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没有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就谈不上具有积累历史素养的基础。同时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功能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如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忽视了历史基本信息的掌握而单方面地追求现代教学技术,那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历史思维、历史分析与综合能力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这一方面上,忌讳只是勾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这又恰恰是历史教学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的历史教学中不摒弃让学生完全地记诵知识点,不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绝不是新理念下新课程的历史教学。
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已经大大减少,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绝大多数是基础性的、普及性的,其难度大为降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理解。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参与到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等,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掌握的情况能够比较迅速地反馈给教师,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重复的或无谓的讲解。这样通过自主学习辅以教师的指导、强调,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掌握的效率要高得多。
五、让学生学会学习
现在的历史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新课程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生存,具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我们的教学是要把知识导向深邃,给学生观察社会、展望未来、定位人生以良好的启发,需要我们站在当代的高度用有效的方法讲好历史。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断探究,不断创新,寻找新方法,定能完善历史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转变观念;教学方法
新课程下的历史学科的内容已经基本摆脱了“繁、难、多、旧”的弊病,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提供了可能,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等提供了时间,真正把学生当作了培养成对历史具有一定兴趣和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对象。下面就本人这几年的经验谈谈应如何更加完善历史教学。
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课前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这一环节分三步操作,其要求是:第一、确定知识目标。教师统揽教材,学习大纲,弄清所授课的知识点及其在学段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及所授知识的目标独立性,按课后习题要求,确定若干知识点,作为所授课的知识教学目标。第二、确定能力目标。把所授课在认知领域的目标,细分为不同层次,再依据这个划分标准,确定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层次,对每一学习能力层次的活动形式,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用可以观测的方式描述出来。第三、确定思想目标。挖掘所授课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找出思想教育点,细分为“接受”、“确信”、“性格化”三个水平层次,定出具体的思想教育目标。
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愿意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分析、强调,这恰恰违背了新课程注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要求能够让学生“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没有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也没有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现念,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统一。作为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的教学课堂,就必须要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一方面上,忌讳只是勾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这又恰恰是历史教学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的历史教学中不摒弃让学生完全地记诵知识点,不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绝不是新理念下新课程的历史教学。
而且,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贵有疑,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看其依据何种理论或原理推理出来,这个理论是否完善。通过探究,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突破思维定势。就是突破那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的习惯做法,以发展变化或普遗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三、备课、讲授、反思——完美结合
老师备课时应认真研读课标,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地整合与处理,主语也应以学生为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体验、认同、感悟、感受”等心态词汇。在课堂教学中,更要能始终贯穿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不仅包括学生知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应包含学习方法与情感体验等方面。教学开始时首先展示单元或本课总体结构。新授课选用的方法可以是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层次性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及开放性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讲授法、情景复现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法等等。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具体来说比如“讲授法”是一种最传统最基本的历史教学方式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方式仍然有它的特点和优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的特点和可行性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步骤,而科学的教学设计则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选择适合学习任务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和媒体,因此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统一、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课堂是动态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条不同的河”。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对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
四、教授方法和技巧、侧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在基本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础上构建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没有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就谈不上具有积累历史素养的基础。同时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功能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如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忽视了历史基本信息的掌握而单方面地追求现代教学技术,那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历史思维、历史分析与综合能力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这一方面上,忌讳只是勾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这又恰恰是历史教学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的历史教学中不摒弃让学生完全地记诵知识点,不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绝不是新理念下新课程的历史教学。
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已经大大减少,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绝大多数是基础性的、普及性的,其难度大为降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理解。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参与到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等,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掌握的情况能够比较迅速地反馈给教师,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重复的或无谓的讲解。这样通过自主学习辅以教师的指导、强调,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掌握的效率要高得多。
五、让学生学会学习
现在的历史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新课程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生存,具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我们的教学是要把知识导向深邃,给学生观察社会、展望未来、定位人生以良好的启发,需要我们站在当代的高度用有效的方法讲好历史。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断探究,不断创新,寻找新方法,定能完善历史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