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里,关羽并不是我喜欢的人物。演义中描写关羽也算颇费心机,把一些类似"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放曹"等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凭空记在他头上,可谓增色不少,依旧不能赢得我心。想一想,可能是武将与文士比起来,我更喜欢文士的缘故吧。但文士里像诸葛亮那样精明的人,又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更喜欢浑朴大气的人物。最早看《三国演义》,莫名就喜欢的是鲁肃和蔡邑那样看似并不起眼的角色。可见,一个人的口味不同,认识上相差万里。
看戏剧,不论是国粹京剧,周边的秦腔豫剧,还是晋南家乡的蒲剧,红脸关公都是少不了的角色。据说前清时期,关公出场亮相,观众都要起立,即使是西太后慈禧也不例外。还有,演走麦城之前都要先给关公牌位烧香,而且走麦城不能放在大轴或开场。更有意思的是,人物首次登台念白,扮关羽演员的自我介绍:"吾乃关公是也"。自己称自己为关公,似乎不通,这其实与古代的避讳有关。关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称为神,更被历代皇帝加封二十多次,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十月十日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又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既然尊之为帝,名字自然是要避讳。
出门旅游,见到最多的是庙宇,我虽是个没有信仰的野蛮人,但不论神佛道儒,也都进去看一看。有不少庙里也奉贡着关公,看一尊红脸的关羽威严地坐在上面,心里常会生出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抵触排斥,怀疑不解,也有轻慢和不屑,觉得把这样一介武士贡在上面,我心里先会不服。
我们国家历来提倡忠孝仁义,就是要抹杀自然人性的平等,禁锢个人独立思想;就是要每个人都有自己孝忠的主子,都实实在在地去做奴才。追求一种理想,固守一种信念,无可厚非,但一生只愚忠于某个人,盲从于某种利益集团,并不值得多么大加颂扬。当然,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他特定的历史背景,不能用现代的目光要求古人,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抱着相对客观的态度,一味吹捧和神话也不是明智之举。
对于关云长,我最感兴趣是他的胡须,雅一点的说法是,美髯公。髯的解释是,两颊上的长须,所以,关羽的胡须更像马克思那样,是那种漫延到两颊,长得无与伦比,美得让人羡慕的胡须。演义里写汉献帝初次见到关羽的美髯,也好生喜欢,赐一锦囊让他装起来,免得损坏。像关羽这样勇猛的人,配上这样一部长须,雄性十足,好比是雄狮的鬃毛,看起来自然非同凡响,一个男人的胡子长成这样子,傲视一切,也就可以理解了。
胡须,作为男人的第二性征,体现了男人的阳刚之美,似乎与雄性激素分泌也有关系,所以提到胡须,不能不说一说关羽的男女之事。历来,江山美色,都是男人真想要的东西,但演义里却只字不提关羽的爱情故事,似乎英雄从来不与女人沾边。事实上,关羽的情事,史书还真有记载。《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说:"(秦)朗父名宜禄,……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关羽屡请于太祖(曹操),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注引王隐《蜀记》也说:"曹公(曹操)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吕)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可知这事并非虚构。围攻吕布战事犹酣,关羽却惦记别人的老婆,多次为一妇人乞求曹操,情急的心态表露无遗,可见云长兄并非像演义中描写的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但他的情急"屡启",反倒引起曹操的疑心,先派人去"迎看",从破城后"自留之",证明杜氏确有"异色",关羽看女人也很有点眼力。那个被夺了妻子的倒霉的秦宜禄,被俘投降,曹操还给了他一个铚长的小官。可见汉时在男女关系这件事情上,还是很放得很开的,并不把所谓的贞操观看得多重。不是说曹操爱才如宝吗,连一个妇人也跟部下抢,事先答应了的话也不顾了,难怪云长不铁心跟他。不过说句题外话,杜氏跟了曹操并不算亏,连"拖油瓶"带过去的"假子"秦朗,也得到百般宠爱,曹操以此常对人说:世上难道还有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人吗?(每坐席,谓宾客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曹操的好色,倒也可爱。
关羽的骄傲,共所周知,例子都很经典:看不起老将黄忠,耻与之同列;更看不起东吴年轻将领陆逊,呼之为:"小儿";甚至连吴主孙权也瞧不上眼,对其为子求婚,不仅不允,还加以侮辱,竟然说:"虎女焉能配汝犬子!"以前读三国演义,读到马超归降刘备,关羽欲入川与其一比高下,诸葛亮给关羽写信"戴高帽",关羽看后心里欢喜,并将来信遍传众人那一节,暗自好笑,做为镇守一方的统帅,如此骄纵任性,而诸葛亮只用哄小孩的法子,就给哄住了,这关羽的将军也不知道怎么当得?演义的真假自然不必过于求真,可是这件事在《三国志》也有明文记载:"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关羽的骄纵和简单可以说有史为证。
当年单刀赴会,更可能是赞颂鲁肃的故事。想那头脑清楚气度恢宏的鲁子敬,有生之年始终不一地维护孙刘联盟,才促成了三国鼎立的最后形成,可是碰上了关羽这样骄傲混沌,没有大局观念的武夫,只好在心里暗自叫苦去了。也只有鲁肃能够顾及全局,包容得了关羽,后来的吕蒙陆逊哪里还跟你讲什么情面。
不过,做为捍将和勇士,关羽无疑是合格的。同时代东吴的周瑜评价他:"熊虎之将",曹魏三朝元老刘晔称他:"勇冠三军",都是中肯的评价。狂妄的背后,一定有所支撑,能够傲视群雄,能够目空一切,就好比历来自认怀才不遇的文人,狂言四出,总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关羽的自大,也不全是盲目自大。当年镇守荆州,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英名威震华夏,让曹操没有办法,甚至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锋。从这些历史的事实都可以看得出来,关羽至少算得上是,三国名将。
荆州的失败,并不只是关羽一个人的过错,这应该是西蜀集团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其责任人应该在最高决策层,包括刘备诸葛亮这些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勇士,最好的结局就是,战死疆场,也算是死得其所。关羽最后的毁败,并不意外,也在都情理之中,他为自己平日的骄横和狂傲交足了学费(可惜用不到了)。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做为战士,有多少风光,也有多少毁伤,吃进的越多,最后吐出的也就越多,據史载:"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蜀破后尽灭关氏家族。"
做为名将和勇士,最后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沉重。
看戏剧,不论是国粹京剧,周边的秦腔豫剧,还是晋南家乡的蒲剧,红脸关公都是少不了的角色。据说前清时期,关公出场亮相,观众都要起立,即使是西太后慈禧也不例外。还有,演走麦城之前都要先给关公牌位烧香,而且走麦城不能放在大轴或开场。更有意思的是,人物首次登台念白,扮关羽演员的自我介绍:"吾乃关公是也"。自己称自己为关公,似乎不通,这其实与古代的避讳有关。关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称为神,更被历代皇帝加封二十多次,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十月十日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又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既然尊之为帝,名字自然是要避讳。
出门旅游,见到最多的是庙宇,我虽是个没有信仰的野蛮人,但不论神佛道儒,也都进去看一看。有不少庙里也奉贡着关公,看一尊红脸的关羽威严地坐在上面,心里常会生出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抵触排斥,怀疑不解,也有轻慢和不屑,觉得把这样一介武士贡在上面,我心里先会不服。
我们国家历来提倡忠孝仁义,就是要抹杀自然人性的平等,禁锢个人独立思想;就是要每个人都有自己孝忠的主子,都实实在在地去做奴才。追求一种理想,固守一种信念,无可厚非,但一生只愚忠于某个人,盲从于某种利益集团,并不值得多么大加颂扬。当然,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他特定的历史背景,不能用现代的目光要求古人,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抱着相对客观的态度,一味吹捧和神话也不是明智之举。
对于关云长,我最感兴趣是他的胡须,雅一点的说法是,美髯公。髯的解释是,两颊上的长须,所以,关羽的胡须更像马克思那样,是那种漫延到两颊,长得无与伦比,美得让人羡慕的胡须。演义里写汉献帝初次见到关羽的美髯,也好生喜欢,赐一锦囊让他装起来,免得损坏。像关羽这样勇猛的人,配上这样一部长须,雄性十足,好比是雄狮的鬃毛,看起来自然非同凡响,一个男人的胡子长成这样子,傲视一切,也就可以理解了。
胡须,作为男人的第二性征,体现了男人的阳刚之美,似乎与雄性激素分泌也有关系,所以提到胡须,不能不说一说关羽的男女之事。历来,江山美色,都是男人真想要的东西,但演义里却只字不提关羽的爱情故事,似乎英雄从来不与女人沾边。事实上,关羽的情事,史书还真有记载。《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说:"(秦)朗父名宜禄,……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关羽屡请于太祖(曹操),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注引王隐《蜀记》也说:"曹公(曹操)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吕)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可知这事并非虚构。围攻吕布战事犹酣,关羽却惦记别人的老婆,多次为一妇人乞求曹操,情急的心态表露无遗,可见云长兄并非像演义中描写的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但他的情急"屡启",反倒引起曹操的疑心,先派人去"迎看",从破城后"自留之",证明杜氏确有"异色",关羽看女人也很有点眼力。那个被夺了妻子的倒霉的秦宜禄,被俘投降,曹操还给了他一个铚长的小官。可见汉时在男女关系这件事情上,还是很放得很开的,并不把所谓的贞操观看得多重。不是说曹操爱才如宝吗,连一个妇人也跟部下抢,事先答应了的话也不顾了,难怪云长不铁心跟他。不过说句题外话,杜氏跟了曹操并不算亏,连"拖油瓶"带过去的"假子"秦朗,也得到百般宠爱,曹操以此常对人说:世上难道还有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人吗?(每坐席,谓宾客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曹操的好色,倒也可爱。
关羽的骄傲,共所周知,例子都很经典:看不起老将黄忠,耻与之同列;更看不起东吴年轻将领陆逊,呼之为:"小儿";甚至连吴主孙权也瞧不上眼,对其为子求婚,不仅不允,还加以侮辱,竟然说:"虎女焉能配汝犬子!"以前读三国演义,读到马超归降刘备,关羽欲入川与其一比高下,诸葛亮给关羽写信"戴高帽",关羽看后心里欢喜,并将来信遍传众人那一节,暗自好笑,做为镇守一方的统帅,如此骄纵任性,而诸葛亮只用哄小孩的法子,就给哄住了,这关羽的将军也不知道怎么当得?演义的真假自然不必过于求真,可是这件事在《三国志》也有明文记载:"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关羽的骄纵和简单可以说有史为证。
当年单刀赴会,更可能是赞颂鲁肃的故事。想那头脑清楚气度恢宏的鲁子敬,有生之年始终不一地维护孙刘联盟,才促成了三国鼎立的最后形成,可是碰上了关羽这样骄傲混沌,没有大局观念的武夫,只好在心里暗自叫苦去了。也只有鲁肃能够顾及全局,包容得了关羽,后来的吕蒙陆逊哪里还跟你讲什么情面。
不过,做为捍将和勇士,关羽无疑是合格的。同时代东吴的周瑜评价他:"熊虎之将",曹魏三朝元老刘晔称他:"勇冠三军",都是中肯的评价。狂妄的背后,一定有所支撑,能够傲视群雄,能够目空一切,就好比历来自认怀才不遇的文人,狂言四出,总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关羽的自大,也不全是盲目自大。当年镇守荆州,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英名威震华夏,让曹操没有办法,甚至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锋。从这些历史的事实都可以看得出来,关羽至少算得上是,三国名将。
荆州的失败,并不只是关羽一个人的过错,这应该是西蜀集团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其责任人应该在最高决策层,包括刘备诸葛亮这些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勇士,最好的结局就是,战死疆场,也算是死得其所。关羽最后的毁败,并不意外,也在都情理之中,他为自己平日的骄横和狂傲交足了学费(可惜用不到了)。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做为战士,有多少风光,也有多少毁伤,吃进的越多,最后吐出的也就越多,據史载:"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蜀破后尽灭关氏家族。"
做为名将和勇士,最后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