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击破名篇名句默写难题——以2019—2021年高考真题为例

来源 :教学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高考命题建议中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情境化的命题成为高考语文命题的趋势,这也是《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从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中的名篇名句默写题来看,浙江卷采取填写上下句的形式进行考查,
其他文献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
期刊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在能力考查中浸润着中华优秀文化,不仅体现了高考语文的选拔性、引导性功能,而且彰显了高考应当承担的文化熏陶和教育功能,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建立民族文化自觉上充分发挥出语文试题的特有优势。下面以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为例来分析其命题特点及给我们的备考启示。命题特点1.注重考查综合能力2022年高考语文命题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
期刊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值占比较高,但考生得分往往并不高。为此,一线教师及学辅资料研发部门试着总结出一系列操作性强、较为实用的应试技法给学生“减负”,使备考学生受益良多。然而,笔者查阅近五年(2017—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发现,这些所谓的“秘籍”对于一些“新问法”题目来讲好像又“失效”了。为此,笔者试着结合典型例题,谈谈文学类文本阅读“新问法”题目的答题思路,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借鉴
期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生美学”既来源于中华文化传统,也是现代学者美学探索的结果。“生生”一词来源于《周易·易传》,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关键词。蒙培元指出,“中国哲学就是‘生’的哲学,从孔子、老子开始,直到宋明时期的哲学家以至明清时期的主要哲学家,都是在‘生’的观念之中或者围绕‘生’
期刊
在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复习备考中,将知识点与考点专题结合复习以进行全面备考是大家的共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我们还可以把语言文字运用与阅读写作整合,进行随题复习或随文复习。我们都知道,高考语文试卷分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全方位地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的素养和能力。张开老师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将高考语文考查
期刊
高考作文的完成质量直接决定着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新高考背景下,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考教结合,已然成为了语文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文章结合具体事例,探究了新高考背景对作文教学的影响以及提升作文教学的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信心,提高作文质量。
情思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位,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基于教学中“情”与“思”的融通汇合,达成学科核心价值与核心素养的统一。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新高考Ⅰ卷)贯彻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并以情境为载体,将考查内容与时代、社会及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考生解题作答的过程即是接受思想启迪、文化熏陶的过程,
期刊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问答相对普通阅读理解问答难度更大,同时高考问答任务中的训练数据较少,目前的深度学习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答题效果。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融合BERT语义表示的高考阅读理解答案候选句抽取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MMR算法对段落进行筛选;其次,运用微调之后的BERT模型对句子进行语义表示;再次,通过SoftMax分类器对答案候选句进行抽取,最后利用PageRank排序算法对输出结果进行二次排
为了控制抗高血压药物甲磺酸多沙唑嗪产品质量,对制备甲磺酸多沙唑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未知杂质进行了推测与合成。HPLC、LC-MS、NMR和IR确证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即未知杂质1-(4-羟基-6,7-二甲氧基-2-喹唑啉基)-4-(1,4-苯并二恶唑-2-甲酰基)呱嗪。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推广普及,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升级,智慧校园的建设应用而生。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高校健身气功教学新模式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分析智慧校园的平台开展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指出构建健身气功课程应完善思政教学“保鲜机制”,明确德育目标;应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方式,开展以学时课程为主、营造优化沉浸式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打造“课前—知识传递、课内—内化提升、课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