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防治工作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更多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解决小学生出现的厌学、自私、懦弱、不思进取等心理缺陷问题提供重要保障。当前,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成因有自身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为避免小学生出现心理缺陷,应加强教师对其的关爱,在正确引导基础上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开展家校合作,共同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爱,对小学生心理缺陷的形成进行有效的预防。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缺陷;应对策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关于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并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后,中小学心理素质等得到了有效提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等都完善了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缺陷,并取得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心理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或者开展心理教育时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进一步加重了小学生心理缺陷,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出现极端、暴躁、自闭等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小学教师亟需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心理缺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即学习中经常出现紧张、焦虑等问题;人际交往中经常出现交际障碍、经常打人、独来独往等问题;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较差,甚至产生害怕的心理;在家里经常以一副小公主和小王子的姿态,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等。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四种。
(一)自身原因
自身因素主要体现在自身的心理问题、遗传问题和行为问题上。其一,遗传因素主要是指神经活动较强,具有典型的胆汁质学生,这类学生往往会在心理上出现冲动、暴躁和易怒等方面的缺陷。其二,心理因素主要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不能进行自我调节,抵抗挫折的能力较。其三,行为问题上主要表现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较强,进而产生不良的个性。例如,自私自利、张扬跋扈等心理缺陷。
(二)学校原因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要多于在家中的时间,学校的教育和学校的环境等都对小学生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心理缺陷。其一,班级中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等不良的风气,将会使学生学习到更多坏习惯,如:动不动就打骂人、在学习上经常捣乱、爱出风头等问题。其二,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放在成绩的提升上,没有给予学生更多关爱,造成学生在学校期间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如:压抑、恐惧和自卑等心理缺陷。
(三)家庭原因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突出,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学习成绩上,并在业余的时间让学生参加各种培训班,对于心理问题或者产生的抵抗心理等没有予以理睬,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来自于父母的关爱,进而产生反叛、不耐烦等心理。同时,家庭不和谐的关系等,也会导致学生心理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
(四)社会原因
现在的学生发育较为成熟,其主要与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时接触的各种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等有关,当学生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不良的事件后就会对他们的心灵等产生影响。例如,频繁发生的小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等。
二、小学生心理缺陷的应对策略
针对于当前小学生心理缺陷形成的原因,笔者提出小学生心理缺陷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小学生出现心理缺陷情况。
(一)教师给予关怀和关爱,保障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或者一些不良的思想都会产生的影响。因此,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这时教师就应该承担妈妈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启明灯和指引者。因此,保持和教师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会对小学生的心理缺陷产生有利的影响。例如,教师应该针对于学生的性格或者学生的学情、家庭背景等予以掌握后开展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对于胆小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采取鼓励和表扬的举措,帮助他们能够在学习上和人际交往上都树立自信心。又如:针对于一些发生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该采取直接批评的教育手段,在对事情的来龙去脉熟知后,耐心的进行指导,帮助小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能够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认识到教师开展批评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更多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
(二)教师引导和创设多样化的平台,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健康的形成主要与学校的教育有直接关联, 学校方面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有效的规划和思考后,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多样的实践活动。首先 ,学校应该搭建关于心理健康的平台;其次开设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体验和感悟等对自身的心灵等进行净化,保障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完善的心智,健康的心理也将逐步形成。例如:借助节日效应,在妇女节时开展“爱老师、爱妈妈,为他们减轻负担”的活动,使得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母女关系;又如:开展小组合作,让小学生们在合作过程中能够拉近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采取有效激励的方法等一些学困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家校合作,共同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构建班级群等,让家长和教师能够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开展有效的沟通,在交流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共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另外,针对于小学生观看手机和电脑等的情况,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监督小学生,在引导他们观看不良视频产生的危害后,能够正确规划好看手机的时间和对手机内容等进行筛选,从而让小学生接受更多正能量的视频和知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等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出現的心理缺陷问题等。文章在对小学生自身出现的盲目性和认知偏差;教师没有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家长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缺少对心理健康的引导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后,提出了应对心理缺陷的主要措施,为进一步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等提供必要支撑。
【参考文献】
[1]黄莺.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45-46.
[2]刘卫红.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53.
[3]阎鑫融.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有效对策[J].心理月刊,2020,15(11):16-17.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缺陷;应对策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关于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并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后,中小学心理素质等得到了有效提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等都完善了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缺陷,并取得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心理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或者开展心理教育时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进一步加重了小学生心理缺陷,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出现极端、暴躁、自闭等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小学教师亟需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心理缺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即学习中经常出现紧张、焦虑等问题;人际交往中经常出现交际障碍、经常打人、独来独往等问题;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较差,甚至产生害怕的心理;在家里经常以一副小公主和小王子的姿态,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等。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四种。
(一)自身原因
自身因素主要体现在自身的心理问题、遗传问题和行为问题上。其一,遗传因素主要是指神经活动较强,具有典型的胆汁质学生,这类学生往往会在心理上出现冲动、暴躁和易怒等方面的缺陷。其二,心理因素主要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不能进行自我调节,抵抗挫折的能力较。其三,行为问题上主要表现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较强,进而产生不良的个性。例如,自私自利、张扬跋扈等心理缺陷。
(二)学校原因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要多于在家中的时间,学校的教育和学校的环境等都对小学生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心理缺陷。其一,班级中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等不良的风气,将会使学生学习到更多坏习惯,如:动不动就打骂人、在学习上经常捣乱、爱出风头等问题。其二,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放在成绩的提升上,没有给予学生更多关爱,造成学生在学校期间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如:压抑、恐惧和自卑等心理缺陷。
(三)家庭原因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突出,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学习成绩上,并在业余的时间让学生参加各种培训班,对于心理问题或者产生的抵抗心理等没有予以理睬,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来自于父母的关爱,进而产生反叛、不耐烦等心理。同时,家庭不和谐的关系等,也会导致学生心理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
(四)社会原因
现在的学生发育较为成熟,其主要与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时接触的各种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等有关,当学生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不良的事件后就会对他们的心灵等产生影响。例如,频繁发生的小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等。
二、小学生心理缺陷的应对策略
针对于当前小学生心理缺陷形成的原因,笔者提出小学生心理缺陷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小学生出现心理缺陷情况。
(一)教师给予关怀和关爱,保障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或者一些不良的思想都会产生的影响。因此,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这时教师就应该承担妈妈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启明灯和指引者。因此,保持和教师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会对小学生的心理缺陷产生有利的影响。例如,教师应该针对于学生的性格或者学生的学情、家庭背景等予以掌握后开展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对于胆小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采取鼓励和表扬的举措,帮助他们能够在学习上和人际交往上都树立自信心。又如:针对于一些发生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该采取直接批评的教育手段,在对事情的来龙去脉熟知后,耐心的进行指导,帮助小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能够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认识到教师开展批评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更多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
(二)教师引导和创设多样化的平台,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健康的形成主要与学校的教育有直接关联, 学校方面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有效的规划和思考后,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多样的实践活动。首先 ,学校应该搭建关于心理健康的平台;其次开设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体验和感悟等对自身的心灵等进行净化,保障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完善的心智,健康的心理也将逐步形成。例如:借助节日效应,在妇女节时开展“爱老师、爱妈妈,为他们减轻负担”的活动,使得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母女关系;又如:开展小组合作,让小学生们在合作过程中能够拉近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采取有效激励的方法等一些学困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家校合作,共同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构建班级群等,让家长和教师能够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开展有效的沟通,在交流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共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另外,针对于小学生观看手机和电脑等的情况,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监督小学生,在引导他们观看不良视频产生的危害后,能够正确规划好看手机的时间和对手机内容等进行筛选,从而让小学生接受更多正能量的视频和知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等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出現的心理缺陷问题等。文章在对小学生自身出现的盲目性和认知偏差;教师没有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家长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缺少对心理健康的引导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后,提出了应对心理缺陷的主要措施,为进一步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等提供必要支撑。
【参考文献】
[1]黄莺.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45-46.
[2]刘卫红.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53.
[3]阎鑫融.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有效对策[J].心理月刊,2020,15(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