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时代,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一个关系群体“优待生”,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管理特别是辅导员老师的日常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鉴于此,笔者以三个优待生学生为例,从不同的侧面阐释了问题的现象和影响,并以建议的方式向学校管理者和辅导员老师商讨解决和改进的方法,以期在探讨和交流中达成共识,提升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优待生;正确认识;加强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81-02
一、案例主题
随着社会人际交往形式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在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优待生”,越来越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热门话题,因其在学校内特殊的人际关系,给辅导员日常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如何认识这一现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正确处理好这一复杂的人际关系,既有利于辅导员管理,又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还不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伤害,已成为辅导员不可回避的教育管理新问题。
二、案例背景
每年的新生入学,很多的辅导员老师都会接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系”打来的电话或拜访,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予自己的“关系”学生予以“照顾”。譬如,给孩子安排当个班干部或进学生会,评优评先方面给予照顾,或者是奖学金上给予关照等,在方方面面给予特殊优待。“照顾”是一个高频词汇,受到照顾有些事情会事半功倍,但也有些事情受到照顾结果就不一定会好,比如,“优待生”。在这里“照顾”不但没有发挥事半功倍的效能,反而带来了一连串的负面影响。随着“优待生”不断充斥校园,致使学校的风气日旷愈下,社会陋习弥漫校园,造成辅导员老师工作态度倾斜,班级管理受到很大的冲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优待生”本人形成了一定的伤害,日益成为辅导员管理所面临的新问题。
三、案例回顾
案例一,08级学生杨甲,有一次要周二回家给姥姥过生日,就委托在学校当老师的表姑给辅导员打电话请假,众所周知,辅导员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很为难的。首先,这种请假方式破坏了本班班级管理条例中请假制度的第十四条规定:学生因事找辅导员请假,需本人去辅导员办公室,陈述请假理由,并开出假条,如果家远的学生离校,辅导员需和家长沟通,征得家长同意,开好假条。一式三份,一份辅导员留存,一份班长留存,一份宿舍舍长留存。其次,该生失去了一次和辅导员沟通的机会。如果是学生杨甲本人来请假,作为辅导员就会针对请假的缘由,对该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像此类为了回家给姥姥过生日的事假,辅导员往往会建议学生不要请假,可以对学生愿意回家给姥姥过生日的孝心给予肯定,但是因此而影响了正常上课的请假,学校的规定是不允许的。作为外甥女,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是完全可以通过电话送上自己最诚挚的祝福的,老人家也一定会理解,更不希望你随意落下课程。最后,就是这一过程的处理,辅导员老师碍于杨甲表姑的关系,违心地给学生准了假,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今后辅导员老师再碰到以此类理由请假的学生就很难权衡了,久而久之,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
案例二,10级造价班学生程乙,刚入学时学习成绩很好,性格却比较内向。可是由于他的一个叔叔在学校担任职务,就找到辅导员老师在安排班委时给予照顾。刚开始,程乙跟着其他班委,进行了系里院里的班干部培训,倒没觉得不妥。可是时间不长,遇到学院里组织活动或者系里举行比赛时,他的“弱势”就慢慢暴露出来了。组织活动过程中,他干得很“吃力”,能看得出他并不具备独当一面的潜质和能力,尽管辅导员老师及时对他进行了引导和帮助,可效果不佳。但碍于他叔叔的关系,每次调整班委,还都给他留一个席位。更糟糕的是,期末考试的时候,由于平时参与班级管理牵扯精力太多,又力不从心,程乙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滑坡,甚至有两科挂科。笔者找他谈心时,他禁不住落泪了,他和笔者说他自己不适合也不喜欢当班委,是叔叔说想重点培养他。他还说,他很喜欢学习和研究,尤其是理工科的东西,他感觉自己学得很好,他想再进一步升学深造,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可当了班干部以后,由于自己干得很吃力,又总想干好,牵扯了很大的精力不说,感觉还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下滑得很厉害。
由此可见,这一“优待”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影响了有管理能力的学生的锻炼,给辅导员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案例三,09级学生陈丙,是一名院领导的“关系户”,在众多的“优待生”中,陈丙的成长历程特殊而令人深思。他入学后不久,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组织能力,他沾染社会习气很重,功利性强,凡与他交往之人,第一次都能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刚入学时,在班干部选举会上,208人的班级,竟无人与他竞争“班长”一职。他的个头虽然矮小,其貌不扬,但是却总有三五个身材高大、性格耿直的学生成为他的至交。在他的带领下班里的秩序管理得也井井有条。每当辅导员值班时,他都会主动去汇报班里的情况,顺便还会把自己想入党的期望表达出来。一年后,凭借陈丙自身的能力和“关系户”的呵护,在学生会换届的时候,他顺利地成为学生会主席,并且在当班长与学生会主席期间也非常积极地搞过几次成功的活动,大二他顺利地加入了党组织。一路走来看上去这么优秀的学生,却给笔者上了很深刻的一课。
组织关系解决后,他很快就表现出了懈怠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也没有了先前的热情。更有甚者,辅导员给他安排的任务他会顺手交给其他同学,至于能否完成,效果如何,他就一概不承担责任了。结合后来发生的一些事件,他的变化甚至引起了笔者的反感,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毕业后,他离开学校实习期间,据同学们反映说,在单位,刚开始也是忙得生龙活虎,很受领导赏识,但在随后短短的一年的时间里,却被单位婉言劝退,不再继续留用。
陈丙本来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学生,而作为他的辅导员,有时因“关系”的干预不能在恰当的时间给予他正确的引领,更多的是一味满足他的“需求”。面对“关系户”,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的管理权限怎样才能受到保护和尊重,最大限度地行使监护权?不得不令人深思。 四、解决问题的的方法建议
1.正确认识“优待生”管理过程中的利与弊。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影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合作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随之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逐步为人们理解、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的教育实践。如果“优待生”的教育管理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优待生”的照顾不是一味的纵容、迁就和满足,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教育的共同体,建立起沟通的渠道,彼此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庭、在学校的具体表现,以及对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的追求,相信这种“关系”的建立和“优待”的产生一定是有利的。
2.让“优待生”存在的现状明朗化。当前在大学校园里“优待生”、“关系户”已是不公开的热门话题,但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又是不可避免的,但受种种原因的限制,管理者往往不愿将此类话题公开来谈论,这也是造成目前“优待生”教育管理弊大于利的最直接原因。所以,当我们清楚“优待生”教育管理实际是有利可图的时候,作为管理者就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充分发挥管理的调控与指导功能,让“优待生”存在的现状尽快浮出水面,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清楚其中的利与弊,从而引导“优待生”教育管理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3.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优待生”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往往是因为种种“关系”而勉为其难,由此不难得出,在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情大于法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新的教育原则提倡以生为本,但更要倡导依法治校,依法保障学生管理的纯粹性,从而避免因情感和关系的干扰,而造成学生管理不良习气的产生。所以,学校应深刻反思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这一现实问题,切实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合理权衡家长、教师和学校的管理权限,积极创建民主、上下联动又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打破管理中的一言堂,保护管理体制的权威性、稳定性和长效性,由此实现学生教育管理中真正的“优待”。
五、案例分析与启示
学校是一段历程,学生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磨练,过早“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发的“后果”往往令人担忧!教师应该像淘金者一样有信心、有耐心,只有不为表面沙砾所困扰,慢慢地去除沙砾,懂得去留的技巧,最终才能看见闪光的金子!“优待生”表面上看似被“优待”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学校育人是引领学生思想上的成长,而不是单纯地在校期间的被“优待”,况且,“优待生”在校风光了一时,而“风光”的背后恰恰掩盖了他们的思想上、品德上的健康成长。我们的“优待生”从一入校就被画上了“特殊”的符号,所以说“优待生”并没有被“真正”的优待,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恰恰是此类学生的父母苦口经营的“关系网”,其间也难免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作为新的研究课题,让“优待生”存在的现状尽快浮出水面,尽快改善这一隐性的伤害,努力呵护学校教育这方净土。
综上所述,“优待生”可以成为一个普通、普及或普遍的话题,那么,如何在“优待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积极将“弊”转化为“利”就成为我们下一步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优待生;正确认识;加强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81-02
一、案例主题
随着社会人际交往形式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在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优待生”,越来越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热门话题,因其在学校内特殊的人际关系,给辅导员日常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如何认识这一现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正确处理好这一复杂的人际关系,既有利于辅导员管理,又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还不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伤害,已成为辅导员不可回避的教育管理新问题。
二、案例背景
每年的新生入学,很多的辅导员老师都会接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系”打来的电话或拜访,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予自己的“关系”学生予以“照顾”。譬如,给孩子安排当个班干部或进学生会,评优评先方面给予照顾,或者是奖学金上给予关照等,在方方面面给予特殊优待。“照顾”是一个高频词汇,受到照顾有些事情会事半功倍,但也有些事情受到照顾结果就不一定会好,比如,“优待生”。在这里“照顾”不但没有发挥事半功倍的效能,反而带来了一连串的负面影响。随着“优待生”不断充斥校园,致使学校的风气日旷愈下,社会陋习弥漫校园,造成辅导员老师工作态度倾斜,班级管理受到很大的冲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优待生”本人形成了一定的伤害,日益成为辅导员管理所面临的新问题。
三、案例回顾
案例一,08级学生杨甲,有一次要周二回家给姥姥过生日,就委托在学校当老师的表姑给辅导员打电话请假,众所周知,辅导员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很为难的。首先,这种请假方式破坏了本班班级管理条例中请假制度的第十四条规定:学生因事找辅导员请假,需本人去辅导员办公室,陈述请假理由,并开出假条,如果家远的学生离校,辅导员需和家长沟通,征得家长同意,开好假条。一式三份,一份辅导员留存,一份班长留存,一份宿舍舍长留存。其次,该生失去了一次和辅导员沟通的机会。如果是学生杨甲本人来请假,作为辅导员就会针对请假的缘由,对该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像此类为了回家给姥姥过生日的事假,辅导员往往会建议学生不要请假,可以对学生愿意回家给姥姥过生日的孝心给予肯定,但是因此而影响了正常上课的请假,学校的规定是不允许的。作为外甥女,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是完全可以通过电话送上自己最诚挚的祝福的,老人家也一定会理解,更不希望你随意落下课程。最后,就是这一过程的处理,辅导员老师碍于杨甲表姑的关系,违心地给学生准了假,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今后辅导员老师再碰到以此类理由请假的学生就很难权衡了,久而久之,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
案例二,10级造价班学生程乙,刚入学时学习成绩很好,性格却比较内向。可是由于他的一个叔叔在学校担任职务,就找到辅导员老师在安排班委时给予照顾。刚开始,程乙跟着其他班委,进行了系里院里的班干部培训,倒没觉得不妥。可是时间不长,遇到学院里组织活动或者系里举行比赛时,他的“弱势”就慢慢暴露出来了。组织活动过程中,他干得很“吃力”,能看得出他并不具备独当一面的潜质和能力,尽管辅导员老师及时对他进行了引导和帮助,可效果不佳。但碍于他叔叔的关系,每次调整班委,还都给他留一个席位。更糟糕的是,期末考试的时候,由于平时参与班级管理牵扯精力太多,又力不从心,程乙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滑坡,甚至有两科挂科。笔者找他谈心时,他禁不住落泪了,他和笔者说他自己不适合也不喜欢当班委,是叔叔说想重点培养他。他还说,他很喜欢学习和研究,尤其是理工科的东西,他感觉自己学得很好,他想再进一步升学深造,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可当了班干部以后,由于自己干得很吃力,又总想干好,牵扯了很大的精力不说,感觉还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下滑得很厉害。
由此可见,这一“优待”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影响了有管理能力的学生的锻炼,给辅导员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案例三,09级学生陈丙,是一名院领导的“关系户”,在众多的“优待生”中,陈丙的成长历程特殊而令人深思。他入学后不久,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组织能力,他沾染社会习气很重,功利性强,凡与他交往之人,第一次都能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刚入学时,在班干部选举会上,208人的班级,竟无人与他竞争“班长”一职。他的个头虽然矮小,其貌不扬,但是却总有三五个身材高大、性格耿直的学生成为他的至交。在他的带领下班里的秩序管理得也井井有条。每当辅导员值班时,他都会主动去汇报班里的情况,顺便还会把自己想入党的期望表达出来。一年后,凭借陈丙自身的能力和“关系户”的呵护,在学生会换届的时候,他顺利地成为学生会主席,并且在当班长与学生会主席期间也非常积极地搞过几次成功的活动,大二他顺利地加入了党组织。一路走来看上去这么优秀的学生,却给笔者上了很深刻的一课。
组织关系解决后,他很快就表现出了懈怠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也没有了先前的热情。更有甚者,辅导员给他安排的任务他会顺手交给其他同学,至于能否完成,效果如何,他就一概不承担责任了。结合后来发生的一些事件,他的变化甚至引起了笔者的反感,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毕业后,他离开学校实习期间,据同学们反映说,在单位,刚开始也是忙得生龙活虎,很受领导赏识,但在随后短短的一年的时间里,却被单位婉言劝退,不再继续留用。
陈丙本来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学生,而作为他的辅导员,有时因“关系”的干预不能在恰当的时间给予他正确的引领,更多的是一味满足他的“需求”。面对“关系户”,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的管理权限怎样才能受到保护和尊重,最大限度地行使监护权?不得不令人深思。 四、解决问题的的方法建议
1.正确认识“优待生”管理过程中的利与弊。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影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合作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随之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逐步为人们理解、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的教育实践。如果“优待生”的教育管理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优待生”的照顾不是一味的纵容、迁就和满足,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教育的共同体,建立起沟通的渠道,彼此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庭、在学校的具体表现,以及对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的追求,相信这种“关系”的建立和“优待”的产生一定是有利的。
2.让“优待生”存在的现状明朗化。当前在大学校园里“优待生”、“关系户”已是不公开的热门话题,但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又是不可避免的,但受种种原因的限制,管理者往往不愿将此类话题公开来谈论,这也是造成目前“优待生”教育管理弊大于利的最直接原因。所以,当我们清楚“优待生”教育管理实际是有利可图的时候,作为管理者就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充分发挥管理的调控与指导功能,让“优待生”存在的现状尽快浮出水面,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清楚其中的利与弊,从而引导“优待生”教育管理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3.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优待生”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往往是因为种种“关系”而勉为其难,由此不难得出,在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情大于法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新的教育原则提倡以生为本,但更要倡导依法治校,依法保障学生管理的纯粹性,从而避免因情感和关系的干扰,而造成学生管理不良习气的产生。所以,学校应深刻反思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这一现实问题,切实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合理权衡家长、教师和学校的管理权限,积极创建民主、上下联动又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打破管理中的一言堂,保护管理体制的权威性、稳定性和长效性,由此实现学生教育管理中真正的“优待”。
五、案例分析与启示
学校是一段历程,学生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磨练,过早“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发的“后果”往往令人担忧!教师应该像淘金者一样有信心、有耐心,只有不为表面沙砾所困扰,慢慢地去除沙砾,懂得去留的技巧,最终才能看见闪光的金子!“优待生”表面上看似被“优待”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学校育人是引领学生思想上的成长,而不是单纯地在校期间的被“优待”,况且,“优待生”在校风光了一时,而“风光”的背后恰恰掩盖了他们的思想上、品德上的健康成长。我们的“优待生”从一入校就被画上了“特殊”的符号,所以说“优待生”并没有被“真正”的优待,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恰恰是此类学生的父母苦口经营的“关系网”,其间也难免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作为新的研究课题,让“优待生”存在的现状尽快浮出水面,尽快改善这一隐性的伤害,努力呵护学校教育这方净土。
综上所述,“优待生”可以成为一个普通、普及或普遍的话题,那么,如何在“优待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积极将“弊”转化为“利”就成为我们下一步急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