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进而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而这在课堂上就是通过提问来实现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做到课堂有效性的提问很重要。有效提问,可以尽快将学生带进课文,渐渐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中不停思考,让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表达,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强,课堂信息的及时反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实际效果。本文提出这一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更加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有效性特征;提问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94-02
有效性的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怀疑与思考,而这种心理又能促使他们进一步积极地思考,进而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有效性提问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语言、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针对性强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提问方式。有效提问,可以尽快将学生带进课文,渐渐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中不停思考,让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表达,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强,课堂信息的及时反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实际效果。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提问技巧、提问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巧、用精的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讲究提问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方式、数量、角度、话语都要在课前有计划安排,真正做到完整的一堂课。真正讲得好的语文课是全面的知识介绍与艺术的到位相结合,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是对课文的欣赏,最终使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在实际教学中,历来习惯过多的提问,比如一些教师的提问很碎,而且问题模糊,缺乏思考价值,并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的问题缺乏艺术感,问题过于机械或语言缺乏美感,总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有些教师对课文内容把握不够全面、深入,使得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文本的思想深度,或有些问题太深奥,很难去把握、回答,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有些问题缺乏针对性,不能紧扣课堂教学重难点,不能有效针对学生关心的焦点提问;还有些教师提问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课堂变化生成情况而一味采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或是学生不能很快回答出问题而一个劲儿地追问下一个;或是平时总喜欢问部分学生,而对于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选择不提问,也都出现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上。
在国培“影子培训”学习期间,我对有效的课堂提问在影子学校有了深入的体会。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特征有:①科学性。科学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教师对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理解其内涵。如讲《老王》时,王老师就对文本进行了深度理解,关注文章细节部分。作者对老王的情感由浅到深,课文中的语言看似普通,实则耐人寻味。作者是有名的知识分子,而她讲的老王只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是什么让杨绛写了老王,她对老王的情感变化是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②适度性。要把问题提得准、富有启发性。课堂提问不能让学生害怕、不敢回答,也不能让学生脱口就说,不经过思考。适度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学习成果。姜老师讲《蜡烛》时,问道:“蜡烛在文中有什么含义?”这是全文的重点,不同的学生对蜡烛有不同的理解,对全文认知后总结可得出,从而使学生有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③适量性。指要掌握好问题的数量、提问的次数,问题要提前计划好,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一节课不能一直问,会使学生不能冷静思考,反而破坏学习兴趣。因此每提问一个问题,教师要有一定的停顿,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对问题考虑得更加全面。④鼓励性。鼓励性的问题会使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活跃,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以及思考的积极性也会高涨,进而促进学习的信心。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进而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主要就是通过课堂提问。那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如何实现呢?
1.问题设置要灵活。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产生新想法,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全面思考。①问题要有针对性。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不同,需要的问题也不相同,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要知道学生的困惑所在,知道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发生中断;提问要能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学生情况设置问题。学生的思维变化有一個过程,引导时要由易到难。另外问题要本着面向全体、激励的原则,灵活掌握,尽量使所有学生都有收获。②问题要有主次。尤其要注重“主问题”的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一定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仔细反复阅读教材后的结果,是从整体上对文本的把握。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由主问题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从而形成学生长时间的课堂学习活动。
2.提问要“准”。①选好问题,问在知识关键处。教师在教授课文时要选好切入点,一般应该问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或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如邵老师在讲《行道树》时,直接让学生找出文中点睛之句,再针对这句话发问,整堂课就围绕这个重点,很明确。问题解决好了,全文内容也就掌握了。②选好提问的时机。问题设置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根据课文的要求,一般选择课文内容的重难点;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反应,不断变换问题的难易度、提问的方式;除此之外,要安排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如教学开始时,通过提问检查的方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或是导入一些趣味问题,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在教学进行到中间时,学生的思维会出现一些障碍,要及时地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转向课堂;教学进行到结尾时,要通过总结、归纳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本课的重点,也可以问些联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拓展思维,畅谈想法。
3.课堂氛围要活。①保持良好的心境。教师在提问时不能仅考虑如何去教,更主要的是考虑学生怎样去学,要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让学生在问题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全面时,教师要鼓励、引导他回答,尤其是对平时回答次数少或胆子小的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②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的思想丰富而细腻,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而且当学生脑海中出现疑问时,总想尽快弄明白,否则会影响之后的学习。现在教学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允许学生有疑问,还要帮学生解决好问题,让学生有收获。教师无论是从态度还是方法上都要给予鼓励、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权利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更加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总之,课堂的提问应该做到:确立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确立问题难易度,讲究提问时机,面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最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我能量,提高自身修养,成为思考型、研究型的新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最终将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它向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我们今后要敢于面对教学开放、大胆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学习、思考、研究,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有效性特征;提问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94-02
有效性的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怀疑与思考,而这种心理又能促使他们进一步积极地思考,进而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有效性提问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语言、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针对性强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提问方式。有效提问,可以尽快将学生带进课文,渐渐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中不停思考,让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表达,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强,课堂信息的及时反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实际效果。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提问技巧、提问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巧、用精的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讲究提问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方式、数量、角度、话语都要在课前有计划安排,真正做到完整的一堂课。真正讲得好的语文课是全面的知识介绍与艺术的到位相结合,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是对课文的欣赏,最终使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在实际教学中,历来习惯过多的提问,比如一些教师的提问很碎,而且问题模糊,缺乏思考价值,并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的问题缺乏艺术感,问题过于机械或语言缺乏美感,总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有些教师对课文内容把握不够全面、深入,使得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文本的思想深度,或有些问题太深奥,很难去把握、回答,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有些问题缺乏针对性,不能紧扣课堂教学重难点,不能有效针对学生关心的焦点提问;还有些教师提问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课堂变化生成情况而一味采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或是学生不能很快回答出问题而一个劲儿地追问下一个;或是平时总喜欢问部分学生,而对于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选择不提问,也都出现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上。
在国培“影子培训”学习期间,我对有效的课堂提问在影子学校有了深入的体会。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特征有:①科学性。科学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教师对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理解其内涵。如讲《老王》时,王老师就对文本进行了深度理解,关注文章细节部分。作者对老王的情感由浅到深,课文中的语言看似普通,实则耐人寻味。作者是有名的知识分子,而她讲的老王只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是什么让杨绛写了老王,她对老王的情感变化是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②适度性。要把问题提得准、富有启发性。课堂提问不能让学生害怕、不敢回答,也不能让学生脱口就说,不经过思考。适度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学习成果。姜老师讲《蜡烛》时,问道:“蜡烛在文中有什么含义?”这是全文的重点,不同的学生对蜡烛有不同的理解,对全文认知后总结可得出,从而使学生有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③适量性。指要掌握好问题的数量、提问的次数,问题要提前计划好,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一节课不能一直问,会使学生不能冷静思考,反而破坏学习兴趣。因此每提问一个问题,教师要有一定的停顿,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对问题考虑得更加全面。④鼓励性。鼓励性的问题会使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活跃,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以及思考的积极性也会高涨,进而促进学习的信心。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进而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主要就是通过课堂提问。那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如何实现呢?
1.问题设置要灵活。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产生新想法,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全面思考。①问题要有针对性。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不同,需要的问题也不相同,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要知道学生的困惑所在,知道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发生中断;提问要能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学生情况设置问题。学生的思维变化有一個过程,引导时要由易到难。另外问题要本着面向全体、激励的原则,灵活掌握,尽量使所有学生都有收获。②问题要有主次。尤其要注重“主问题”的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一定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仔细反复阅读教材后的结果,是从整体上对文本的把握。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由主问题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从而形成学生长时间的课堂学习活动。
2.提问要“准”。①选好问题,问在知识关键处。教师在教授课文时要选好切入点,一般应该问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或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如邵老师在讲《行道树》时,直接让学生找出文中点睛之句,再针对这句话发问,整堂课就围绕这个重点,很明确。问题解决好了,全文内容也就掌握了。②选好提问的时机。问题设置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根据课文的要求,一般选择课文内容的重难点;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反应,不断变换问题的难易度、提问的方式;除此之外,要安排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如教学开始时,通过提问检查的方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或是导入一些趣味问题,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在教学进行到中间时,学生的思维会出现一些障碍,要及时地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转向课堂;教学进行到结尾时,要通过总结、归纳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本课的重点,也可以问些联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拓展思维,畅谈想法。
3.课堂氛围要活。①保持良好的心境。教师在提问时不能仅考虑如何去教,更主要的是考虑学生怎样去学,要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让学生在问题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全面时,教师要鼓励、引导他回答,尤其是对平时回答次数少或胆子小的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②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的思想丰富而细腻,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而且当学生脑海中出现疑问时,总想尽快弄明白,否则会影响之后的学习。现在教学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允许学生有疑问,还要帮学生解决好问题,让学生有收获。教师无论是从态度还是方法上都要给予鼓励、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权利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更加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总之,课堂的提问应该做到:确立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确立问题难易度,讲究提问时机,面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最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我能量,提高自身修养,成为思考型、研究型的新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最终将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它向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我们今后要敢于面对教学开放、大胆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学习、思考、研究,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