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奥林匹克“原生态”:为美德而跑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来自奥林匹克故乡的希腊人塞莫斯·古里奥尼斯给越来越火的奥林匹克“泼了一盆冷水”:测试成绩并努力提高成绩的“体育运动”……持续折磨着真正的、纯粹的、圣洁的体育运动,同时被它折磨的当然还有整个人类社会。那么,在古里奥尼斯眼中,奥林匹克是怎样的呢?且让我们随这位希腊人一起探访奥林匹克历史,了解希腊式思维,进而了解希腊文明。
  《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一书共有35章。依我看,此书可称作奥林匹克“文化苦旅”。全书的逻辑是这样的:伪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如果伪装普遍化、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话,噩梦就会降临。何以解梦?唯有美德。什么是美德呢?就是心怀施善举、避恶行的一贯意愿和能力。怎么获得美德?唯有体育。——这可事关神谕、德尔菲神谕。
  三位国王派使节去德尔菲神谕所向女祭司毕西娅求谕,问题非常明确:“什么能遏制住正在毁灭民族的、近乎恐怖的衰败局面?”毕西娅的回答很奇特:“重新开始体育比赛吧!”他们又问:“怎样才能停止战争,消灭疾病?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奴役民众心灵的狡诈、奸猾和暴怒向美德低头呢?”毕西娅说:“开始跑步吧!”
  在作者看来,创造出永恒的古典希腊教育立足于三大支柱:知识、艺术和体育。这三者有力推进“人类文明之船”行进。船一侧的桨手是“知识和艺术”。“知识和艺术都是人类自然产生的属性,各个时代,各种文明中都可以看到”。另一侧的桨手就是体育运动。它诞生于希腊文明,只在那样的文明中盛开。它不是自然诞生的、只是被称为“自然”的东西。除了人类,从未在其他物种身上看到。其魅力表现在: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却不产出任何物质形态的东西。顽强的举动只执着于突破人类的身体极限。能戴上野橄榄枝环意味着无比自豪和无上荣光。周围的观众都无声无息地站在一边。没有狂热,完全沉浸在道德的世界,脖子伸得老长,屏住呼吸,注视着谁会第一个到达终点。没有侮辱!没有责备!愤怒女神在这里不见身影。人类在这片神奇的领域奋力拼搏,被汗水湿透,被灰尘笼罩,超越了一切诡计、伪善和阴险。
  为美德而跑(场地跑是奥运会的嫡系赛事),为美德而体育。希腊公民视体育运动为完善自我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换句话说,希腊人热爱体育运动是出于它的道德内容。他们始终坚信,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使身体强壮,而是雕刻人的灵魂,使社会道德化,令美德占据主导地位。如此,体育运动就组成了社会整体的精神细胞结构中的基础性、决定性成分;如此,对于社会这个躯体而言,体育运动就是运输美德的搬运工。
  站得高看得准。博识的古里奥尼斯认为:体育运动是以一些为全人类所接受的真理为根基的。第一个真理是,在我们的灵魂中,存在着对超越、突出和胜利的内在需要。一旦我们都渴望同一样事物,并且互相声明拥有此物,冲突自然就在所难免。攻击性本能于是成为这种冲突的主要表达方式。希腊文明正是通过体育运动,这一睿智的、独特的方式将这一本能驯服。如果我们要对体育运动的概念进行提炼浓缩的话,那么它的意思就是通过比赛,以文明竞争的方式追求第一或胜利。
  文明竞争是开启希腊文明、人类“文明”秘密的金钥匙。正是文明竞争使得人类展示自我、超越他人的普遍性需要,经历了一场以战胜自己、提高自己为首要目标的战斗洗礼。古希腊文明的“神奇秘密”就在于:“体育运动员和艺术家所做的正是转化我们体内人皆有之的渴望第一和胜利的天性,化歹念、仇恨、攻击性为崇高理想。”
  说体育是什么,对读者理解来说,并不容易。为此,作者在书中多处解释体育不是什么。比如体育不是娱乐。当一人胜出,其他人失利时,没有人会生气。在这里,讽刺和愤怒没有生存空间!体育在人类心灵中产生的作用和娱乐大不相同,其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再比如,体育不是游戏。体育的意思是使身体变得出众的努力行为,倡导有道德、有尊严、完全尊重对手的比赛方式。游戏的意思也是使身体出众的努力行为,但是方式充满伪装、狡诈、虚伪、谎言和讽刺。再比如,体育不是“比武”。而是“文明竞技”。竞技的意思是平等的比赛,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免于争斗和冲突。古希腊文明在竞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孕育了“文明竞技”,将人类的行为推到了最高的道德层次,使对胜利女神的追求从奸诈竞争的场所转移到了崇高的精神层面,这才是体育精神。
  《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说“原生态”。关注现代,作者对希腊式教育三大支柱之一的体育运动被误会、忽视和曲解,怀着深深的忧虑——对体育日益被沦为游戏、竞争、比武的忧虑。无疑,作者的态度是批判性的。以“篮球游戏”、“足球游戏”为例专辟两章来对背离古奥运精神的现代运动进行理论上的“讨伐”:在他眼里,篮球游戏,欺骗被当作聪明来赞扬。在足球赛场上,充斥着各种形式的欺骗、伪装和愚弄。足球简直是象征意义上的强奸游戏。这般,在足球游戏中,人的尊严受辱。
  有趣的是,作者在书中多处提到中国的老子,多次引用老子的《道德经》与希腊体育“心心相印”。这是一种古老文明对另一种古老文明的遥相呼应,依我看,这也是作者对中国古老文明的一次致敬。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青歌赛上的原生态音乐,感觉到原生态后,我们再听流行音乐,难免就觉得有些流行的音乐太做作了或太假了或太空了。我一口气读完《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对现代体育的感觉如同流行音乐。虽如此,我们仍会听流行音乐的。古里奥尼斯深知此理,所以他没有打算将奥运会“整新如旧”。他的观点是,古奥运会是一枚“遗失了的指南针”,现代人,仍可持有,找到南方。
  南方在哪里?作者古里奥尼斯说:“这次旅行的目的是要找寻一种文明的足迹,她成功地将给人类带来无数苦难的,与生俱来的‘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本能倾向,转变为远离一切狡诈行为的、辉煌崇高的理想。一种理想,用只有体育运动才了解的方式,驯服了人类的狂野激情,赋予世界文明以新的呼吸和光彩。”
其他文献
这本书里收集的是一些真实的故事,它们的作者是一群1964、1965年远赴四川省东北部的大巴山区落户的重庆老知青。这些故事出自作者对于逝去的岁月的回忆,记载了作者的青春时代的经历,述说着当代中国社会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的追求、奋斗、挫折、迷惘和困惑。  我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肇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64年和1965年,由于极端的意识形态和失败的经济政策,上山下乡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根据有关知
尊敬的《博览群书》编辑:  《博览群书》2008年第3期刊载的潘小松先生《走出病房再来说书》一文,末段有云:“一幅中国画卷叫‘老者消闲’,说是画上一个老者坐在树下playing cat’s cradle.‘猫的摇篮’乎?望识者教我。”我不是识者,倒也知道它的意思。cat’s cradle大概是人类最为古老的游戏之一,很多人都玩过,所以一般字典里都有解释。  cat’s cradle翻绳儿(又叫挑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七到九年级学生的名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在此背景下,鼓励学生读长篇文章、读整本书正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却是不少老师深感困惑的问题,尤其是有效引导学生从读懂单篇到读懂整本书的教学设计并不多
文言文教学,学生历来都是接受式学习为主,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是完全正确的;但如从文章学角度看,就不一定合适,比如,八股文今天就不宜学。面对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批判性思维解读文章庶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通过不断的怀疑、对比、分析、论证、构建等步骤反思自己思维正确性的思维。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纯接受式阅读的积极的阅读姿态。它要求阅读者理性分析文章
笔者一直在关注同根同源的香港与内地的初中语文教育。2016年内地的初中语文教材全新改版,统编版教材构建了从“教读课”到“自读课”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从顶层设计来看,笔者认为和2014版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是大致相同的,都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两地在单元教学中都有自读课文的编排。下面先来看看香港启思版的单元课文整体构架以及助学系统的设计,以中一上单元一课文架构
记得几年前,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中的两句歌词家喻户晓:“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得民心”与“得天下”的关系,以及如何“得民心”,两千多年前的孟老夫子早已说得非常清楚。《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心者,天下人心向背,爱憎臧否也。用现在的话说,“得民心”,就是看民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高兴的
《历史的底稿》是张鸣“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的第二本。跟第一本《历史的坏脾气》一样,娓娓道来,细腻婉转,对历史的脉脉温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这是张鸣一直以来的风格,他似乎无意于架构体系恢弘的大历史,而独钟情于历史的碎片。那些掩埋在岁月的尘土中的不起眼的碎片,被他的笔管一个一个地拨拉出来,然后轻轻地擦拭,轻轻地哈气。还真就那么神奇,就在他的擦拭和吹拂中,那些不起眼的碎片渐渐露出了精致的纹理,渐渐复活了缤纷
《文心雕龙·情采》有曰:“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1]前者是“吟咏情性,以讽其上”,因而感情真实,文辞精练。后者是无病呻吟,夸耀辞采,因此感情虚伪而辞采浮华。刘勰在此强调了语言表达的缘起——“情志”。与此相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言及“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时强调:“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
教师选用学生不知道却想知道、想弄明白却弄不明白的内容来组织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难开展教学。这样,既能形成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相对集中,这是语文课堂展开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的个性问题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学生的个性问题是在教师预设教学内容之外產生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反馈。
2016年,依据新课标而研制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正式投入使用。这套教材在八、九年级增设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分别是学习新闻(八年级上册),学习演讲(八年级下册),学习诗歌(九年级上册),学习戏剧(九年级下册)。“活动·探究”单元作为统编本教材的创新特色之一,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