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去年二季度价格基数逐月降低,预计今年二季度CPI同比将会逐步上升,个别月份同比或由负转正。应全面准确地跟踪监测价格运行情况,及时把握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新情况;要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促进物价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应及时有效地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定居住价格;要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避免粮油产品价格大涨大落;应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促进总体物价稳定。
随着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的贯彻落实,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2009年,国内经济增长总体上较上年将显著放缓,总需求增长态势减弱,全年cPI将在较低水平上运行。预计二季度食品价格走势保持相对稳定,上半年CPI仍将处于低位运行,但跌幅低于一季度。
中国cPI走势分析及预测
外需萎缩对cPI形成下行压力。综合各方因素分析后可看出,2009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可能全面放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继续存在,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客观上强化了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从而对CPI形成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对世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也构成了下行压力。美国能源部预测,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在2009年将继续下降,世界银行预测,全球持续5年的大宗商品牛市已经结束。据此判断,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2009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处于低迷的波动状态,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通过贸易渠道影响我国相关产品价格水平,从而也对cPI形成下行压力。
经济刺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cPI总水平。随着中国各项经济刺激措施的贯彻落实,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已经出现积极变化,随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将有利于阻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趋势,推动价格总水平适度上涨。例如,今明两年启动总投资4万亿元的项目将会扩大对钢铁、水泥、建材等产品的需求,带动相关产品发展并推动相关产品价格回升,发放消费券、“家电下乡”等一系列刺激最终消费的措施效果显现(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实际增长15.9%,同比涨幅增加3.6个百分点),从需求方稳定cPI。而调高今年M2的增长目标则有助于保持货币充足的流通性。此外,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深化燃油税改革等,也将对cPI形成一定的支撑。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有利于稳定物价总水平。2009年我国农业生产开局较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预计全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08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5万公顷,已连续6年增长。其中,夏粮播种面积增加34万公顷,早稻面积增加15万公顷,冬小麦总体长势较好。如果天气情况不出现意外,夏粮将继续增产,粮食供给充裕,在我国粮食产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的情况下,粮食增产对于防止价格大起大落波动、稳定物价水平有重要意义。从农副产品看,一季度,猪牛羊肉产量为1615万吨,同比增长6.0%,进入二季度,随着天气转暖,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蔬菜、水果等主要副食品供给更加充裕。
房地产市场交易“回暖”,这种情况如能持续,将会减轻居住类价格回落对物价的下行压力。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而且房价已经开始回调,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作用下,自住性需求者的支付能力和买房意愿会降低,投资型和投机型需求也将不同程度地退出市场,房价走低会影响居住类价格,从而给物价水平带来了下行压力。2009年1~3月,各地房地产市场交易出现“回暖”迹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2%,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虽然下降1.3%,但月环比上涨0.2%。房价回升会刺激房地产开发商投资的积极性,增加对原材料、能源以及相关工业品的需求,影响生产资料价格回升,从而抑制PPI下行。与此同时,房价回暖对房屋租赁产生的联动效应将减轻CPI中居住类价格的下行压力。从总体来看,如果二季度房价继续回暖,则居住类价格对物价总水平的下行压力将减弱。
货币流动性增强对CPI形成上行压力。一季度,我国货币信贷投放增速加快,外汇储备有所增加。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比上年末增加7.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增长3.25万亿元,完成全年5万亿新增贷款额度计划的90%以上,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71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8万亿元,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77亿美元。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同比增幅仅为6.1%,同比涨幅大幅回落4.5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大大高于实体经济增幅,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会通过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向消费领域传递,最终对后期的CPI形成上行压力。
根据以上分析,在经济仍处于回调过程中、内需不会大幅增长、外需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市场供过于求的基本态势还会继续。因此,CPI基本稳定,由于去年二季度价格基数逐月降低,预计今年二季度CPI同比将会逐步上升,个别月份同比或由负转正。促进总体物价稳定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和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相对较好的国内发展环境,特别是我国具备国内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充裕、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广阔、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较大的有利条件,因此,应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在继续贯彻落实已有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总体物价稳定。
第一,全面准确地跟踪监测价格运行情况,及时把握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新情况。当前,我国价格总水平已经出现加速回落后降幅缩小的态势。居住、资产等价格指标开始有回升的迹象,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缓解,而货币流通性大幅增长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需引起关注。因此,当前需要加强对价格运行的监测,对价格领域存在的深层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
第二,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促进物价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从当前经济运行的趋势看,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也是解决经济运行中诸多问题的关键。应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开始,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减轻低收入者税负,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应向城乡居民倾斜,进一步增加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义务教育、养老金,保障性住房、农村公路和城乡消费基础设施的支出,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应完善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根据物价水平变动,调整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要加大对农村流通体系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要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多渠道促进消费增长,使国民经济运行更加协调,让物价水平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第三,及时有效地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定居住价格。居住价格与房地产市场价格密切相关。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调整是必然的。对房地产的调控应以改善供给结构和保证自住性需求为导向,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在住房市场交易出现回暖的情况下,应继续引导开发企业适度让利,避免房价过快回涨引发消费者的再度观望和市场再度陷入僵持局面,从而稳定居住价格。
第四,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避免粮油产品价格大涨大落。加强和改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全面增强应对粮食市场波动的能力。要抓紧优化储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尽快完善储备吞吐调节机制,建立“稳定基本储备,丰收增储、歉收减储”以及“降价吸储、涨价抛储”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市场价格形成有效引导。加强食品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切实保障粮油食品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完善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增强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建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进出口战略机制,着手构建满足我国需要的全球粮食资源供应链体系,灵活运用进出口手段,完善进出口调节机制,促进国内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五,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为我国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时机,适时推进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形成机制。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电煤、成品油等由价格引发的供需矛盾,做好电力、煤炭、成品油等供给保障工作。
随着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的贯彻落实,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2009年,国内经济增长总体上较上年将显著放缓,总需求增长态势减弱,全年cPI将在较低水平上运行。预计二季度食品价格走势保持相对稳定,上半年CPI仍将处于低位运行,但跌幅低于一季度。
中国cPI走势分析及预测
外需萎缩对cPI形成下行压力。综合各方因素分析后可看出,2009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可能全面放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继续存在,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客观上强化了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从而对CPI形成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对世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也构成了下行压力。美国能源部预测,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在2009年将继续下降,世界银行预测,全球持续5年的大宗商品牛市已经结束。据此判断,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2009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处于低迷的波动状态,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通过贸易渠道影响我国相关产品价格水平,从而也对cPI形成下行压力。
经济刺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cPI总水平。随着中国各项经济刺激措施的贯彻落实,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已经出现积极变化,随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将有利于阻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趋势,推动价格总水平适度上涨。例如,今明两年启动总投资4万亿元的项目将会扩大对钢铁、水泥、建材等产品的需求,带动相关产品发展并推动相关产品价格回升,发放消费券、“家电下乡”等一系列刺激最终消费的措施效果显现(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实际增长15.9%,同比涨幅增加3.6个百分点),从需求方稳定cPI。而调高今年M2的增长目标则有助于保持货币充足的流通性。此外,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深化燃油税改革等,也将对cPI形成一定的支撑。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有利于稳定物价总水平。2009年我国农业生产开局较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预计全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08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5万公顷,已连续6年增长。其中,夏粮播种面积增加34万公顷,早稻面积增加15万公顷,冬小麦总体长势较好。如果天气情况不出现意外,夏粮将继续增产,粮食供给充裕,在我国粮食产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的情况下,粮食增产对于防止价格大起大落波动、稳定物价水平有重要意义。从农副产品看,一季度,猪牛羊肉产量为1615万吨,同比增长6.0%,进入二季度,随着天气转暖,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蔬菜、水果等主要副食品供给更加充裕。
房地产市场交易“回暖”,这种情况如能持续,将会减轻居住类价格回落对物价的下行压力。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而且房价已经开始回调,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作用下,自住性需求者的支付能力和买房意愿会降低,投资型和投机型需求也将不同程度地退出市场,房价走低会影响居住类价格,从而给物价水平带来了下行压力。2009年1~3月,各地房地产市场交易出现“回暖”迹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2%,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虽然下降1.3%,但月环比上涨0.2%。房价回升会刺激房地产开发商投资的积极性,增加对原材料、能源以及相关工业品的需求,影响生产资料价格回升,从而抑制PPI下行。与此同时,房价回暖对房屋租赁产生的联动效应将减轻CPI中居住类价格的下行压力。从总体来看,如果二季度房价继续回暖,则居住类价格对物价总水平的下行压力将减弱。
货币流动性增强对CPI形成上行压力。一季度,我国货币信贷投放增速加快,外汇储备有所增加。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比上年末增加7.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增长3.25万亿元,完成全年5万亿新增贷款额度计划的90%以上,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71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8万亿元,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77亿美元。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同比增幅仅为6.1%,同比涨幅大幅回落4.5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大大高于实体经济增幅,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会通过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向消费领域传递,最终对后期的CPI形成上行压力。
根据以上分析,在经济仍处于回调过程中、内需不会大幅增长、外需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市场供过于求的基本态势还会继续。因此,CPI基本稳定,由于去年二季度价格基数逐月降低,预计今年二季度CPI同比将会逐步上升,个别月份同比或由负转正。促进总体物价稳定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和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相对较好的国内发展环境,特别是我国具备国内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充裕、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广阔、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较大的有利条件,因此,应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在继续贯彻落实已有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总体物价稳定。
第一,全面准确地跟踪监测价格运行情况,及时把握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新情况。当前,我国价格总水平已经出现加速回落后降幅缩小的态势。居住、资产等价格指标开始有回升的迹象,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缓解,而货币流通性大幅增长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需引起关注。因此,当前需要加强对价格运行的监测,对价格领域存在的深层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
第二,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促进物价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从当前经济运行的趋势看,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也是解决经济运行中诸多问题的关键。应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开始,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减轻低收入者税负,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应向城乡居民倾斜,进一步增加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义务教育、养老金,保障性住房、农村公路和城乡消费基础设施的支出,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应完善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根据物价水平变动,调整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要加大对农村流通体系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要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多渠道促进消费增长,使国民经济运行更加协调,让物价水平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第三,及时有效地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定居住价格。居住价格与房地产市场价格密切相关。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调整是必然的。对房地产的调控应以改善供给结构和保证自住性需求为导向,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在住房市场交易出现回暖的情况下,应继续引导开发企业适度让利,避免房价过快回涨引发消费者的再度观望和市场再度陷入僵持局面,从而稳定居住价格。
第四,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避免粮油产品价格大涨大落。加强和改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全面增强应对粮食市场波动的能力。要抓紧优化储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尽快完善储备吞吐调节机制,建立“稳定基本储备,丰收增储、歉收减储”以及“降价吸储、涨价抛储”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市场价格形成有效引导。加强食品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切实保障粮油食品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完善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增强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建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进出口战略机制,着手构建满足我国需要的全球粮食资源供应链体系,灵活运用进出口手段,完善进出口调节机制,促进国内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五,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为我国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时机,适时推进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形成机制。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电煤、成品油等由价格引发的供需矛盾,做好电力、煤炭、成品油等供给保障工作。